截至8月31日,除了*ST長生(002680)以及剛剛上市的松霖科技(603992)外,3678家A股上市公司均已完成2019年中報業績披露,其中深市2169家,滬市1511家。
整體來看,2019年上半年A股盈利增速繼續下探,中小板凈利增速較一季度有所回升。行業內增速出現明顯分化,農林牧漁業績增速最為亮眼,除汽車外的必需消費品業績增長依舊穩健;保險、證券等金融行業營收、凈利潤維持較高增長;而鋼鐵、有色金屬等傳統周期行業盈利出現明顯惡化。
受宏觀經濟下行需求走弱的影響,2019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營收、凈利潤增速雙雙回落。根據Wind統計,2019Q2全部A股、全部A股(非金融)、全部A股(非金融兩油)累計營業收入分別為23.43萬億、19.07萬億、16.38萬億,同比營收增速分別為9.36%、8.38%、7.90%,環比一季度分別下滑1.6、1.1和1.1個百分點。歸母凈利潤方面,A股歸母凈利潤累計增速為6.6%,較一季度下滑2.8個百分點;全部A股(非金融)上半年累計歸母凈利潤增速再次下滑轉負,為-2.55%;全部A股(非金融兩油)累計增速為-1.75%,環比一季度大幅下滑約4個百分點。
分板塊來看(見圖1),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三大板塊累計營收增速分別為9.7%、6.4%和7.2%,環比分別下滑1.4、2.3、4.3個百分點。盈利方面,主板和創業板凈利潤增速再次回落,中小板凈利潤增速雖仍為負,但較一季度有所回升。2019Q2主板、創業板累計歸母凈利潤增速分別為8.2%和-21.3%,較一季度增速分別下滑3.1和6.5個百分點,中小板累計歸母凈利潤增速為-3.5%,較一季度提升1.9個百分點。
行業層面上,回顧2018年上半年,28個申萬一級行業營收全部取得正增長,其中共有22個行業營收取得兩位數以上增長,而今年上半年只有24個行業營收增速為正,實現兩位數以上增長的行業個數縮水至10個。
具體來看(見表1),建筑材料、房地產、綜合、醫藥生物、建筑裝飾的營收較去年同期有明顯增長,增長率依次為23.31%、21.12%、17.78%、16.28%、15.74%;非銀金融、食品飲料、銀行、化工、電子營收增長較為平穩,同比增速達14.95%、13.77%、12.68%、10.67%、10.08%。其中綜合、非銀金融、銀行、建筑裝飾較去年同期營收呈現加快狀態,分別較2018年上半年加快12.65、8.98、6.47、4.84個百分點。金融行業中,銀行體量最大且穩定增長,非銀金融收入增速表現亮眼,其中保險行業受益于減稅新政以及投資收益,平安、人壽、人保、太保這四家保險公司貢獻行業八成的收入,合計凈利潤占行業比重超過50%;證券行業則受益于資本市場改革,營收及凈利潤維持較高增長。

圖1:三大板塊凈利潤增速對比
4個呈現營收負增長的行業分別是汽車、輕工制造、紡織服裝、通信,同比下滑依次為8.62%、3.68%、1.87%、1.17%。受制于市場需求疲軟的影響,自2018年三季度以來車市下行明顯,汽車銷量下滑幅度仍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上半年全行業銷量同比下滑12.4%,增速較去年同期下降18個百分點。環比來看,一季度、二季度銷量同比分別下滑11.3%、13.5%。盈利端,受銷量下滑、去庫存促銷力度加大等因素影響,業績下滑幅度遠遠大于營收,凈利潤增速同比下滑32.57%,長安汽車(000625)、一汽夏利(000927)等車企出現較大程度的虧損。
從凈利潤角度看,上半年,28個申萬一級行業整體業績放緩,增速出現明顯分化(見表1)。通信、鋼鐵、汽車、有色金屬、傳媒、輕工制造、化工、紡織服裝、商業貿易、電子這10個行業凈利潤增速為負,去年同期僅有6個。其中鋼鐵在2018年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速有128.22%,而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增速轉負,為-39.66%,是所有行業中盈利增速下滑最多的行業,差值為167.88個百分點。同樣,建筑材料、化工、有色金屬等傳統周期行業盈利也出現惡化,凈利潤增速分別較去年同期下降70.88、67.54、64.10個百分點。這些受益于供給側改革的傳統周期行業整體盈利水平的下降,顯示出前期政策紅利已初步消化,疊加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及環保約束的影響。各行業出現了不同程度調整,目前下游房地產需求受制于國家調控,未來周期行業盈利增長或將有進一步下行的空間。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通信行業業績增長曇花一現,在一季度盈利增長高達1148.70%后,二季度馬上落入負增長區間,整個上半年業績下滑182.56%。

表1:2019年上半年各行業營收及凈利潤情況
相對而言,共有18個行業上半年實現凈利潤正增長,農林牧漁、非銀金融、國防軍工、計算機、機械設備等11個行業實現凈利潤兩位數增長。其中,農林牧漁上半年凈利潤增速居前,達到82.95%,單看二季度凈利潤增速變化幅度高達1559.55%。變動的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去年同期基數較低;二是在非洲豬瘟影響下,豬肉價格大幅上行帶動行業凈利潤顯著改善,疊加禽類消費替代趨勢下,雞肉價格也出現上漲,白羽雞股上半年業績彈性明顯,圣農發展(002299)、益生股份(002458)、民和股份(002234)均實現利潤倍數增長。
除此之外,消費類行業中的休閑服務、食品飲料業績增長穩健,凈利潤分別增長25.17%、21.21%。一方面受益于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帶來消費升級,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食品飲料中的白酒行業,以茅臺、五糧液、老窖為代表的高端品牌量價齊升,上半年盈利增長均超過25%,遠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另一方面,在出口增速下降,投資增速低迷的情況下,政府接連推出一系列刺激消費的政策,包括減稅降費、降準等。
個股層面上,從營業收入情況來看,超過萬億元的只有中國石化(600028)、中國石油(601857)兩家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4989.96億元、11962.59億元。此外,中國建筑(601668)、中國平安等35家公司超過千億的營收規模。增速方面,*ST仰帆(600421)由于去年同期營收為負,今年實現396.25萬元的正收入,得以11718.83%的同比增速成為兩市營收增速最快的公司。統計顯示,營收增長率超過1000%還有兩家,分別是ST坊展(6001490)、華資實業(600191);超過100%增幅的有89家;超過50%增幅的有300家。

表2:2019上半年盈利排名前五的公司

表3:2019上半年虧損排名前十的公司
從盈利規模來看(見表2),共有3232家業績飄紅,占比接近九成。上半年實現盈利的上市企業中,凈利潤規模達到億元級別的有1478家,達到百億級別的有31家,達到千億級別的只有國內四大行。其中工商銀行(601398)以1679.31億元的累計歸母凈利潤繼續蟬聯A股賺錢王,其次是建設銀行(601939)、農業銀行(601288)、中國銀行(601988)分別實現歸母凈利潤1541.90億元、1214.45億元、1140.48億元,考慮到如此巨額的凈利潤規模,四大行依然能保持4.5%以上增長速率實屬不易。
從虧損額來看(見表3),今年上半年凈利潤為負數的A股公司共有440家,其中*ST信威(600485)與樂視網(300104)是上半年的虧損大戶,半年虧損均高達100億之上。*ST信威自7月復牌以來,接連38個跌停,市值蒸發超過350億,若今年公司仍未實現盈利,或將被暫停上市。除此之外,*ST華業(600240)、長安汽車、堅瑞沃能(600291)等11家A股公司虧損超過10億元。
從盈利增速看,扣除28家科創板外,共有2085家相比去年同期凈利潤出現增長,其中有447家業績成功翻番。騰達建設(600512)、中信國安(000839)、海航科技(600751)、開爾新材(300234)上半年歸母凈利潤增幅均超過百倍,但這四家公司凈利潤的增長并非由主營業務增多所致,其業績表現可以看作“偽增長”。從同比下滑的幅度來看,全通教育(300359)上半年歸母凈利同比下滑幅度高居榜首,達到9264.53%,成為240只中報盈轉虧個股中的“變臉王”。此外,還有*ST沈機(000410)、邦聯技術(300312)等32家公司歸母凈利潤負增長超過1000%。
28家科創板公司也公布了上市后第一份成績單。2019年上半年,已上市科創板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329.63億元,同比增長18%;實現凈利潤45.60億元,同比增長25%。扣除體量較大的中國通號(688009),其余27家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為124.52億元、22.9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7%、38%。
2019年上半年,共有3家企業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23家企業營業收入在1-10億元區間,2家企業營業收入不足億元,其中中國通號收入最高為205.12億元,占據科創板全部公司六成的營收規模,新光光電(688011)則以6145.16萬元的營業收入排名墊底。盈利方面,航天宏圖(688066)、鉑力特(688333)呈現虧損狀態,分別虧損2906.60萬元、233.29萬元。其余的26家公司均實現盈利,中國通號以實現歸母凈利潤22.68億元位居榜首,瀾起科技(688008)、嘉元科技(688388)、杭可科技(688006)等9家公司凈利潤突破億元,在1-5億區間;虹軟科技(688088)、西部超導(688122)等13家公司實現千億利潤,天準科技(688003)、瀚川智能(688022)、新光光電凈利潤僅有百萬,分別為918.71萬元、808.28萬元、591.00萬元。
科創板作為補充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的短板,市場對其科研實力及研發投入尤為關注。上半年科創板企業平均研發費用為6758.05萬元,其中中國通號、晶晨股份(688099)、瀾起科技、中微公司(688012)研發費用超億元,沃爾德(688028)、新光光電研發費用不足千萬元。從研發費用占營收比來看(見表4),平均占比為12.56%,遠遠高于兩市主板公司。16家公司研發投入占比超過10%,其中5家公司研發投入占比超過20%,分別是虹軟科技(33.74%)、航天宏圖(32.44%)、微芯生物(26.91%)、天準科技(21.17%)、安集科技(21.10%)。

表4:研發投入占比排名前十的科創板企業
文中表格數據均來源:wind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