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華
大雪落在草地上
牧場不見了,青稞不見了
大雪落在草地上
淙淙流淌的溪水也不見了
房東家墻壁上的木板,在雪天
突然流出了眼淚
——那金色的樹脂,多像
一個人眼里晶瑩的淚滴
據說這木頭來自阿爾泰山南麓
據說木頭也有懷鄉病
(選自《詩刊》2019年4月號下)
自古以來,表現鄉愁的詩不勝枚舉。有人借助明月,如“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人借助歸雁,如“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有人借助梅花,如“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有人借助楊柳,如“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當代詩人余光中則將不同時期的鄉愁分別寄托在“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上,構思精巧,情深意長。
本首《降雪》呢?原本我們會以為詩歌寫的是雪景——不見“牧場”,不見“青稞”,不見“淙淙流淌的溪水”,誰知作者筆鋒一轉,寫到了房東家墻壁木板上“金色的樹脂”,并將它幻化為“一個人眼里晶瑩的淚滴”。原來,這木頭“也有懷鄉病”!這“來自阿爾泰山南麓”的木頭,陡然看不見家鄉的牧場、青稞和溪水,聽不見家鄉的音訊,一股熱淚情不自禁奪眶而出。這種浪漫主義的想象不由得讓人拍案驚嘆!可是,草木本無情,真正有“懷鄉病”的恐怕還是房東家的房客吧?
結構形式上,這首詩雖不像《鄉愁》一般回環往復,一唱三嘆,但也于參差中見整齊,具有節奏美的特點。
1.這首詩題為“降雪”,作者卻并沒有正面描寫“降雪”時的情景,而是從反面寫“不見了”諸多景象,這是什么原因?
2.如果將最后一節去掉,表達效果將受到什么樣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