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震海
在快節奏生活的當下,不少物事的生產創造似乎也加速起來。比如各類技能培訓,只要有錢,到處都是班,兩三個月就能拿到一本證書。寫書、拍電視劇等,也無不可以速成。
現代社會,時間就是生命,辦事講效率沒有錯。隨著科技的進步,很多事情確實可以做到事半功倍。但實踐也告訴我們,有些時候“欲速則不達”,一味地追求速成不是好事。正所謂“十月懷胎,一朝分娩”,事物的成長發展有其規律,那些違背規律的速成,往往就會先天不足,無異于拔苗助長。一些以次充好的假冒偽劣“速成”產品,一些偷工減料的“速成”工程等,多是以犧牲質量或成效,乃至以犧牲安全為代價,這樣的速成就不僅無益,而且有害。
常言道:慢工出細活,文火煲靚湯。很多事急不得,更速成不得。古人對事物的創造,往往是匠心獨運,不尚速成。如絲綢、瓷器、漆器、金銀器等各類技藝精湛的手工藝品,飽蘸著匠人們對自然的敬畏,對創造的虔敬,對工序的苛求。有多少巨匠一生默默無聞,遠離名利場,只為了完成一件作品、辦好一件事情。盛于魏晉時期的“百煉鋼”之術,其制作過程需工匠把精鐵加熱鍛打一百多次,一鍛一稱,斤兩不減,如此千錘百煉,最終鍛出高純度的器具。這一絲不茍的工序、精湛的技術、專注的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正是我們今天所倡導的“工匠精神”。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只有沉得下心,才會創造出經得起時間檢驗和考驗的產品。高鳳林作為一名特種熔融焊接工,35年如一日,一心專注于火箭發動機焊接工作,被稱為焊接火箭“心臟”的人,0.08毫米是高鳳林焊接生涯里挑戰過的最薄紀錄。載人潛水器有十幾萬個零部件,其組裝對精密度要求達到“絲”級。顧秋亮作為一名焊工,40多年來兢兢業業、刻苦鉆研,在平凡的崗位上不斷追求卓越,一次又一次挑戰極限,成功把“蛟龍”送入海底,他也被稱為“有鉆勁兒的螺絲釘”。沒有那種精細入微的追求,沒有那種“差之毫厘,謬以千里”的體認,就很難有過硬的高精尖技術。
其實,不管是科技研究、手工制造、養殖種植,還是行醫執教、著書立說,行業千萬種,從業者至少都應該有一顆基本的“匠心”。這顆匠心,不僅是對規律的尊重,對創造的敬畏,更是一種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精神。養此匠心,則會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生出一種寧靜致遠、潛心于事的定力。涵養工匠精神,容不得浮躁,容不得唯利是圖,容不得急功近利的“速成”。
“速成”是匠心的克星,欲養匠心,必戒“速成心”。多少粗制濫造、速生速朽的物事告訴我們,急于求成于事無益,急功近利更難立身。唯養一顆匠心,不迷于聲色,不惑于雜亂,沉潛自己,專注一事,方能有所成,有所立。
(選自2016年9月9日《人民日報》)
久處于這個凡事都追求速度和效率的喧囂社會,讀一讀梁啟超的《敬業與樂業》,思考“主一無適便是敬”的真諦,體悟、享受職業“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的情趣;讀一讀本文,戒除“速成心”,養一顆匠心,耐得住寂寞,下得了功夫,生出一種寧靜致遠、潛心于事的定力,不迷于聲色,不惑于雜亂,沉潛自己,專注一事。這都是美好的生命體驗!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這紛繁的世界中不忘初心,不迷失自己,做自己生活的主宰。
1.通讀文章,畫出文中表達作者觀點的句子。
2.第④段寫高鳳林和顧秋亮二人有何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