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磊

摘? 要:在體操難度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助跑團身前空翻仍是一個重要的基礎動作,在各大體操項目中均有應用。隨著目前競技體操規則的不斷完善,器械的不斷改進,應該更加重視助跑團身前空翻基礎技術動作的學習,掌握好助跑團身前空翻的動作要領,練就高質量、高水平的動作。該文旨在研究助跑團身前空翻的技術要領以及各階段的訓練方法,為學習該動作的運動員提供技術和理論依據。
關鍵詞:體操? 助跑團身前空翻? 自由操
中圖分類號:G8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7(b)-0178-03
根據國際體操聯合會《男子競技體操評分規則2017年版》的規定團身前空翻為A組動作,動作難度為0.1。但是團身前空翻卻是競技體操的重要基礎動作,在競技體操的各大項目自由體操、跳馬、單雙杠、平衡木、吊環、鞍馬上均有應用。團身前空翻在目前競技體操高度發展的今天仍然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基礎動作技術。隨著目前競技體操規則的不斷完善,器械的不斷改進,應該更加重視助跑團身前空翻基礎技術動作的學習,掌握好助跑團身前空翻的動作要領,練就高質量、高水平的動作,對于提高成套動作水平、發展更高難度的前空翻技術動作及成套連接具有重要意義。該文以助跑助跑團身前空翻的技術動作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助跑團身前空翻技術動作的分析,歸納影響助跑團身前空翻動作質量的因素,進而探索科學的訓練方法。為我們的教練員和體操運動員提供訓練理論和方法的參考,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1?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以助跑團身前空翻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其動作結構和動作原理以及訓練方法進行分析歸納,為學習體操的運動員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撐,為體操專修訓練提供一定的方法參考。
1.1 研究方法
1.1.1 文獻資料法
通過網絡資源、學校圖書館網路資源數據庫、學校圖書館藏書等方式搜尋有關前空翻類技術訓練和解析等方面的文獻資料,通過大量的文獻閱讀,為該文的撰寫奠定基礎。
1.1.2 觀察法
通過網絡資源,查找觀看各類學習助跑團身前空翻的視頻錄像,利用視頻回放、慢放等功能,對助跑團身前空翻動作技術進行深度解析。對平時訓練中的動作采用視頻錄像方法,進行分析,通過對各個環節動作的分析,歸納整理每個階段的動作順序、路線,以及發力方法。
1.1.3 訪談法
筆者作為成都市少年兒童業余體育學校專業教練,曾對省體校、省專業隊等高水平運動隊里的隊員做過訪談,自身在練習助跑團身前空翻同時并向學校體操專項的教練學習訓練方法及動作要領,對助跑團身前空翻的技術要領以及訓練方法的等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通過理論分析對比,增強了該文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技術分析
助跑團身前空翻技術動作按動作結構分可分為助跑、起跳、騰空以及落地4個環節構成。動作做法:由助跑開始,單挑雙落同時屈臂上舉,隨即梗頭、緊腰、緊臀快速起跳,騰起之際,兩臂想前上方急伸急停,梗頭、含胸、提背、跟小腿、抱腿前翻,當翻至臉朝上時,緊腰伸髖、伸膝,兩臂上舉,緩沖落墊站穩[1]。該文探究助跑團身前空翻的每一個環節的技術要領及其訓練方法,供大家研究、探討,以便更進一步進行高難度動作的學習。
2.1.1 助跑團身前空翻助跑階段技術分析
助跑階段是從啟動至雙腳離開地面的階段助跑的目的是獲得一定的初速度,這個速度不僅是起跳和騰空最大的合力來源,也是后面空翻轉體水平速度的來源,同時增大身體的動能,而且還為起跳環節創造有利條件。助跑階段分為跑動動作和趨步動作,一般來說趨步動作是指跑動的最后一步,所以趨步和前面跑動的銜接也尤為重要,如果這個環節出現問題將會影響到后面的水平速度,從而影響了整個動作的質量。助跑時蹬腿有力、擺臂均勻、步頻逐漸加快,最后單跳雙落。根據動力學公式,在物體的加速度越大,獲得的動量就越大,在最后幾步加速應由小到大,最終達到水平速度最理想狀態。助跑的加速方式因人而異,運動員應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采取各自的加速方式,但是一定是最后的水平速度一定要足夠大。一般來說開始幾步助跑時,身體前傾較大,腳著地有力,著地點離身體重心投影較近,擺動腿,積極前擺,兩臂前后有力擺動。
2.1.2 助跑團身前空翻起跳階段技術分析
起跳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更大的垂直向上的初速度,它是將助跑階段獲得的水平速度轉化為垂直向上的速度,即將向前的動能轉化為上升的勢能。起跳技術動作的掌握直接影響著助跑團身前空翻的高度質量。所以在起跳階段,運動員的動作要干脆、迅速,在短時間內將助跑獲得的水平速度轉化為垂直向上的速度[2]。根據動量定理,物體受到的合外力的沖量就是物體動量的變量,所以在起跳瞬間應迅速有力的蹬離地面,同時完成蹬直踝關節、膝、髖,軀干伸直、緊腰、含胸、梗頭,并迅速向上帶臂,完成起跳動作[3]。
起跳階段技術要領分析:助跑團身前空翻起跳階段分動作準備、動作緩沖和蹬伸起跳。
(1)準備姿勢階段,運動員的帶臂技術一般介紹這3種[4]。帶臂式:運動員在助跑完后單跳雙落后,兩臂由前經下往后上方擺動,提肘、提肩,配合向上跳起。領臂式:運動員助跑完單跳雙落后,兩臂由前經下往后上方擺動,提肘、提肩,配合向上跳起。刀手式:運動員起跳前兩手已上舉,起跳時兩臂向前上方做“刀手”,提肩,配合向上帶起。3種擺臂技術通過多位學術前輩的理論研究,一般認為領臂式帶臂技術更優于其他兩種帶臂技術,所以在教學訓練中應重點發展領臂式擺臂技術來充分發展助跑團身前空翻的騰起高度,但具體訓練,教練員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合理地運用訓練方法。
(2)動作緩沖階段,緩沖主要是由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以及與地面產生的形變來完成,緩沖前應充分拉長下肢肌群以獲得較大的彈性勢能,為蹬伸起跳做好準備。
(3)蹬伸起跳階段,該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獲得足夠的向上速度和翻轉速度。運動員的重心迅速上移雙腿快速蹬地將勢能轉化為動能,同時做好擺臂姿勢,來增大騰空階段的翻轉動力。同時要注意騰空角接近90°,蹬伸充分使身體獲得較高的重心高度,為后面的騰空階段做好準備。蹬伸起跳時,應積極主動地完成蹬伸踝、膝、髖關節同時緊腰、緊臀、含胸、梗頭,將勢能迅速轉化為動能。同時兩臂迅速向上帶起,雙肩做屈曲運動,來增大騰空階段的翻轉力,最后完成起跳動作。
2.1.3 助跑團身前空翻騰空階段技術分析
騰空階段主要解決的問題是空中翻轉和準備落地。在助跑團身前空翻騰空階段,運動員首先要獲得一定的騰空高度,然后要利用起跳角度產生的動量和空中的迅速的低頭、屈膝收腹團身完成空中翻轉動作。
騰空階段一般分為3個階段:上升翻轉階段、空中團身階段、落地準備階段。在完成起跳動作后,運動員應迅速收腹團身,同時兩臂主動下壓,在向前翻轉1/4周后,雙手快速抱腿,低頭含胸,通過形成“背弓”,來增加身體的轉動慣量。同時雙手快速抱腿,腳背繃直,做好空中姿態,形成團身動作。在翻轉至3/4時,此時做完團身階段動作基本應對應于落地準備階段[5]。
在該階段應做到伸髖伸膝,即在抱腿團身的一瞬后,立刻做出伸髖伸膝的動作(此時身體還是處于緊繃狀態,只是單純地做伸膝伸髖動作),雙手同時放開向上伸直,恢復到起跳姿態,直至完全落地,在該階段最重要的就是空中團身,空中團身的時機以及團身的姿態直接影響到助跑團身前空翻的高度和動作質量。所以教練員在后面的訓練中注意要運用多種方法手段重點訓練運動員的團身意識以及團身姿態。
2.1.4 助跑團身前空翻落地技術分析
落地階段的目的是最后的身體站穩,直至亮相結束動作。在落地階段,人體的重力勢能將轉化為向下的動能,所以在此階段要完全靠運動員的身體姿態的控制來保證落地的平穩。運動員落地的時候,重心應該調整到下半身,通過主動伸髖、伸膝、伸踝,預先充分拉長肌肉,借助肌肉的收縮緩沖落地瞬間地面的反作用力,還可借助雙臂保持前平舉來控制平衡,目的是給予身體一個向上的力量幫助身體保持穩當,同時示意自己的動作已經結束。落地階段主要靠的是運動員自身身體姿態的調整以及對肌肉彈性的控制來保障落地平穩,所以落地階段的訓練也尤為重要。
2.2 訓練中容易產生的誤區
通過前面的運動技術分析,在查閱了大量文獻資料和實踐總結后,助跑團身前空翻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產生以下幾個誤區。
2.2.1 助跑階段
助跑時采用小碎步或者助跑最后幾步減速,前面經過我們的分析,助跑就是為了獲得一定的速度,從而通過起跳,將助跑獲得的速度轉化為垂直向上的速度。由于運動員的主觀因素,自身的步點、步幅、節奏以及心理因素的影響,運動員往往在助跑階段容易產生小碎步或者減速,影響的助跑團身前空翻需要水平速度。
2.2.2 起跳階段
起跳時最后一步踏跳用力不充分,通過前文研究我們知道,起跳階段的作用就是將助跑的動能轉化為向上的勢能,根據牛頓第三定律,我們知道,兩物體相互作用時,它們對各自對方的相互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所以當起跳的踏跳不充分是就不能很好地將助跑獲得的速度轉化為向上的速度,從而直接影響了助跑團身前空翻的高度質量。導致起跳踏跳不充分的原因往往是運動員在初次學習該動作時心理的恐懼感未消除,所以教練員要適當講解以及鼓勵運動員大膽嘗試。
2.2.3 騰空階段
騰空階段容易出現的錯誤較多,我們總結歸納,一般有以下幾種。(1)太想團身完成動作,在還為充分起跳結束,就已經準備團身姿勢(即在踏跳的一瞬間,膝關節和踝關節還未完全伸直,將力量轉化上去,就急于做團身姿勢),這種情況在動作的泛化階段最容易出現也是最難改的動作[6]。這種助跑團身前空翻是在低質量的情況下完成的,所以一般來說姿態也不會那么優美。在這種情況下,教練員可借助視頻錄像等手段,讓運動員自身總結,同時引導運動員如何解決這個問題。(2)團身不夠充分,這種情況會導致力的分散,達不到助跑團身前空翻的高質量動作,將會影響到后續的動作學習,所以教練員也應重視這種情況的出現。(3)團身時間太久,也就是在落地階段沒有主動去伸展髖關節、膝關節和踝關節。一般出現這種情況,會影響運動員在落地階段的站穩。
3? 結論與建議
3.1 總結
通過前面的分析研究,我們知道助跑團身前空翻技術是由助跑、起跳、騰空、落地這4個技術共同構成的,所以在訓練中要循序漸進、由簡到繁、由淺到深、因人而異,同時要注意因材施教。培養運動員自我發現問題、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技術練習的同時結合身體素質練習。在實際操作訓練中,教練員還要注重正確運動激勵法提高運動員的信心、消除對新動作的恐懼感,讓運動員在較短時間內領悟正確的動作要領,直至掌握高質量的助跑團身前空翻。
3.2 建議
(1)原地做擺臂、梗頭同時起跳的動作練習。
(2)一至二步起跳練習,確定好起跳腳,掌握好節奏。在熟悉后可加大助跑步數,同時注意保持動作。
(3)助跑單腳上板蹬離,同時加上擺臂技術,可在板前放一定的海綿消除恐懼心理,讓運動員體會起跳技術,教練員講解時注意提醒其主動蹬地發力和帶臂,空中要求雙腿并攏,軀干伸直,膝關節和踝關節繃直同時微微含胸,強調高度。在訓練技術的同時加強對腿部力量的練習。
(4)原地團身滾動練習,體會團身的姿態以及腰部背部肌肉的用力同時要求繃腳尖。在熟悉后做跳起抱腿的團身動作練習,助跑距離不必太長,重點在起跳團身,同時強調主動向上發力問題。
(5)助跑上板起跳,落在高墊子上或者是海綿坑里,強調積極主動踏板和擺臂,在多次練習領會后,起跳接魚躍前滾翻落在高墊子上。魚躍的高度逐漸增加,要求空中并腿。
(6)借助彈板或者是踏跳板,助跑前空翻落在高墊子或者是海綿坑里,要求助跑自然,踏跳有力,強調團身姿態,這個時候不必太過于強調落地的站穩。讓運動員循序漸進,慢慢體會空中翻轉的感覺。
(7)借助踏板在保護幫助下做助跑前空翻練習,由教練員使用保護帶幫助運動員體會空中放腿、伸髖、伸膝的時機。逐漸過渡到團身空翻成站立姿勢的狀態,讓運動員體會重心的變化以及如何保持這種高重心狀態。
(8)借助蹦床完成助跑團身前空翻動作,由于蹦床具有良好的彈性,運動員在蹦床上做助跑團身前空翻,就有了足夠的時間去翻轉。所以教練員要強調起跳高度以及團身時機,即盡量在身體重心提至最高點時再做團身動作,同時強調帶臂技術與起跳技術的銜接。在兩臂擺至前上方時迅速制動,緊腰、梗頭、含胸、提背、翻臀,當翻至面部朝上時立即伸展身體[7]。
(9)在墊上做助跑團身前空翻練習,經過前面的練習和學習,只是初步掌握了助跑團身前空翻的技術,但是離動作的高質量階段還有距離。所以在完整練習中教練員要著重強調各個環節容易產生的錯誤,同時運動員可借助視頻錄像自我糾錯。
(10)完整助跑團身前空翻落在高墊子上,墊子的高度逐漸加高,并且要求平穩站立結束動作。逐步提高助跑團身前空翻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楊鐵黎.體操通用教材[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4:260-261.
[2] 陸月琴.跳馬團身前空翻起跳技術分析及訓練方法初探[J].浙江體育科學,2005(6):67-68.
[3] 凌潔.女子體操團身前空翻動作的運動學及技術要領研究[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6,37(5):180-183.
[4] 趙治甲.不同擺臂技術對前空翻騰起高度的影響[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5(S1):115-116.
[5] 丁燕.平衡木雙臂后擺式助跑團身前空翻的技術分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4):48-49.
[6] 趙漢華.少年女子平衡木助跑團身前空翻的技術特點與訓練探討[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1996(2):36-37.
[7] 王靜,毋江波.平衡木助跑團身前空翻轉體180度的運動學分析[J].福建體育科技,2013(3):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