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瑩 陳穎賢 丁宬
摘? 要:科技創新平臺具有整合創新資源、培育創新主體、提升服務能力等功能,是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與支撐部分,也是提升區域創新能力的有效手段。該文基于平臺設計與運營的角度,從清遠市科技服務平臺建設現狀出發,意在發現問題,提出改進建議,為充分發揮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的作用,進一步提升清遠市區域創新能力提供堅實的保障。
關鍵詞:區域創新? 科技服務? 平臺設計? 平臺運營
中圖分類號:G3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7(b)-0201-03
Abstract: Technology innovation platform has the functions of integrating innovative resources, cultivating innovative subjects and improving service capabilities. It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and supporting part of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 and also an effective means to enhance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latform design and operation,on base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echnology service platform in Qingyuan City, this paper intends to find problems and propose suggestions for the platform being more useful and improving the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of Qingyuan.
Key Words: Regional innovation; Technology service; Platform design; Platform operation
為了充分利用創新服務平臺資源,強化平臺資源的整合能力,該文采用文獻分析、網絡調研、實地訪談等方式,以清遠市為例進行調研,發現其平臺建設在前期設計和后期運營兩方面均存在弊端,因此該文結合現狀提供了一些改進意見,以助力清遠市科技創新發展。
1? 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的必要性
科技創新平臺因其具有整合創新資源、培育創新主體、提升服務能力等功能,愈發成為政府科技部門服務企業的關鍵抓手。因此,加快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完善區域科技創新體系,既是實現科技資源共建共享的需要,也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產業集聚發展的時代要求。
2? 國內科技服務平臺建設現狀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水平的整體提升,互聯網信息技術不斷成熟,諸多行業開始將“互聯網+”的思維應用在產業協同創新體系的構建上。通過調研可知,全國各個省份均已建成科技服務職能的省級網絡平臺[1],意在通過互聯網打破產業發展“信息孤島”的困境,提高創新資源的利用效率,實現多領域、多創新主體的協同發展。具體如下。
2.1 功能上主要實現科技文獻共享、成果發布與政策公開等
信息資源整合是科技服務平臺的必備要素,目前國內省級科技服務平臺主要覆蓋了科技文獻共享、科研項目成果發布、政策/政務公開等功能,此類服務平臺多為公益性質,能夠降低使用單位的科技資源獲取成本。除此之外,多數平臺還集成了人才/專家庫、科研/服務機構、企業庫等功能模塊。
2.2 地方特色不足,未能體現區域針對性
作為服務地方區域的專業資源平臺,其特色在于其功能、資源與地方產業發展特點相融合,充分滿足該區域重點產業相關單位的資源和服務需求。不少平臺在資源整合上下了較多功夫,有的資源范圍甚至擴大至全國,但是未能提供針對地方特色產業的個性化服務模塊。
2.3 運營主體單一,服務專業性不足
從平臺的運營單位性質來看,目前國內創新平臺的運營單位總體可分為3類:政府主導型、企業主導型和第三方服務機構主導型,其中政府主導型的運營體系占據絕大多數。
政府主導型模式中,平臺的運營單位通常為政府行政機構、事業單位或全資國企。政府相關單位具有集中行政和商業資源的效率優勢,前期平臺建設資金壓力較小,平臺管理者多具有行政或事業編制。
整體來講,這3種模式各有利弊,政府整合資源能力強但是對市場需求不敏感,企業的專項技術較強但是資源整合能力較弱,服務機構擅長用戶服務但對產業技術不了解,資源整合力不強,因此單一的運營主體都會帶來平臺服務專業性不足的問題。
2.4 平臺建設上重資源輕服務
目前國內服務平臺的模式多為資源主導式,該模式的優勢在于內容資源的高度集成,有利于用戶充分獲取資源,其缺點是過于偏重資源整合,平臺運營服務成為短板。調研顯示,一方面,由于平臺服務不到位、設計不夠人性化、與企業需求對接不充分等原因,導致了平臺使用門檻高、對企業的吸引力不足等問題;另一方面,酒香也怕巷子深,平臺推廣不力是導致平臺利用率較低的重要原因。
2.5 平臺功能與信息資源建設不匹配
調研顯示,不少平臺雖然建立了較強的功能體系,但是未能實現信息資源與功能模塊的匹配,其表現是功能鏈接點開后缺乏內容,多為空白頁面,說明該平臺建設在上層框架建設與底層數據資源的適配性建設方面存在問題。
3? 清遠市科技服務平臺建設現狀
通過網絡檢索和企業實地考察等調研方式,發現清遠市科技服務平臺建設已經初具規模,但是其功能和網頁設計、后期推廣等工作尚有不足。具體現狀如下。
3.1 清遠市具有較好的建設綜合性科技服務平臺的環境基礎
一方面,清遠市于2018年年初出臺了《清遠市激勵科技創新十條政策》,并且為確保政策有效實施,制定了《清遠市激勵科技創新十條政策實施細則》;這些配套政策的頒布為服務平臺建設奠定了政策基礎。
另一方面,早在2015年,清遠市率先引入或建立了英特爾軟件技術創新中心、清遠市天安智谷科技企業孵化器有限公司、暨南大學大學生創業基地、前海天安創投基金、中南大學技術轉移(清遠)中心、清遠市科技創新服務中心等科創機構,覆蓋資本、人才、技術、教育、項目、孵化器等資源,這些資源為清遠市創新服務平臺建設奠定了較好的實踐基礎。
3.2 多數創新平臺的主營單位設在高新區
與其他地區平臺鏈接主要設置于科技局官網不同,清遠市的創新平臺鏈接主要發布在清遠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官網的“科技信息”類別下。這樣的設置與清遠市具有明顯的產業發展地域集中性是相關的,在《清遠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中,高新區被規劃為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核心地區。
3.3 人才服務層次不高
接受調研的新材料產業企業代表表示,目前企業最急需的是兼具管理與技術才能的高層次人才。清遠市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的官網設有人才服務功能,但其服務僅涉及從業資格和職稱評比相關通知,與清遠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官網資源相對重合,整體服務較為基礎,未能涉及企業最急需的高層次人才規劃及培養,難以滿足企業的需求。
3.4 平臺功能少,信息較為簡單
清遠市的創新服務平臺,例如清遠市科技創新服務平臺以及高新區的公共服務平臺,均已對清遠市的創新資源進行歸總,但是其資源整合程度較低,所涉信息較為簡單,僅有人才證書、科技政策、中介機構、科研平臺等,未能涉及社會關注的產學研、技術交易等內容,且平臺展示的資源往往僅有小段文字描述,信息較為簡單。同時,有企業代表反映,平臺內容不夠新穎,缺乏吸引力,并且平臺資源較為分散,導航設計不夠合理,不利于學習、使用和推廣。
3.5 平臺活躍度較低,信息更新滯后
與其他科創平臺類似,清遠市的創新服務平臺普遍出現活躍度較低、信息更新滯后的情況,例如清遠市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的業界資訊、中心動態和政策法規3個專欄的最新消息均截止于2016年,說明自2016年以后,該網站的更新基本停滯。造成該結果的原因是多樣的,一方面是平臺的應用推廣工作尚待加強,網站資源的使用率不高、反饋有限促使業主方/運營方降低對網站的關注和資源投入;另一方面是此類網站運營的管理不當,未能明確分工,并責任到人,導致網站維護處于“三不管”狀態。
4? 綜合建議
4.1 平臺設計方面
4.1.1 加強高端人才庫建設
由于清遠高新區的產業轉型壓力持續增強,高層次人才缺口較大,清遠市為吸引人才,在《清遠市激勵科技創新十條政策》中將創新人才資助上限提高到了500萬元。因此建議平臺在集成人才證書及職稱評比相關信息的同時,加大專家庫建設,為科技攻關和企業轉型打下堅實的人才基礎。
4.1.2 加強資源導航設計
平臺架構以資源整合為重點,意在為廣大科研生產單位提供一站式科技服務,滿足相關單位的創新需求。在此基礎上,資源導航設計需要強調“人文關懷”,提高用戶的服務體驗,方便使用者查閱和獲取資源。
4.1.3 進一步完善資源整合
在目前學術界的平臺架構理論中,平臺需要包含文獻信息、科學儀器、技術交易、科技項目、知識產權信息、產學研服務等子功能[3];從現有資源出發,建議一方面針對諸如文獻信息、科學儀器、技術交易、知識產權信息等較大型的數據庫資源,可將公共圖書館自有資源、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資源、網上免費專利庫等開放獲取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另一方面完善專家庫、聯盟/協會、政策等功能板塊,最大限度地挖掘和滿足用戶需求。
4.1.4 針對個性化需求,開展板塊式服務
在企業調研中,企業代表提出了減少信息篩選成本、針對企業提供個性化服務的需求,例如清遠高性能結構材料產業基地已經被評為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可以針對該細分領域開展板塊式服務,具體可包含產業或科技信息推送、專利信息導航等。
4.1.5 發布政府產業項目成果
清遠市政府機構及相關科研機構會針對特定產業開展項目研究,項目驗收后,其成果若無知識產權爭議,可以作為平臺的公共資源進行分享。同時,政策對產業發展影響極大,但不少企業對政策解讀關注不高,或是理解有難度,建議發布政策時配套詳細的政策解讀,以視頻形式為佳,作為平臺的公共資源。
4.2 平臺運營方面
4.2.1 破除“項目驗收即結束”的思維模式
平臺的生命周期中,正式開通/投入使用僅是平臺建設的第一步,忽視系統后期維護無疑是在浪費資源,因此建議業主方內部應積極破除項目驗收即結束的思維模式,加大系統更新與維護的投入,并積極做好平臺推廣工作,保持系統的活力,增強用戶的黏著力。
4.2.2 采用復合型運營模式,提高服務專業性
創新平臺具有資源類別多、涉及領域廣、信息質量要求高等特點,術業有專攻,運營這樣的平臺需要具有多背景的人才,單一主體的運營模式已經難以滿足當今平臺建設的需要。
復合型模式集合了多個模式優點,具有較強的環境適應性和市場敏感性,同時不失政府的中長期宏觀思維與企業、第三方服務機構的技術管、專業化特點。多方合作中組織管理機制是一個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建議業主方(一般是政府機構)將功能和運營進行劃分,例如平臺更新維護、人才庫/專家庫由服務機構負責,產業/協會消息由企業/協會理事單位負責,企業庫、政策發布、文獻信息等由政府機構負責,同時政府機構擔任平臺管理統籌的任務。
4.2.3 開展定期培訓
現階段,平臺推廣需要進一步挖掘企事業單位的需求,同時完善平臺功能,隨著平臺功能的不斷強大,平臺使用的復雜性也在不斷提升,建議政府機構聯合第三方服務機構定期開展培訓,提高企業間的溝通和對平臺的了解,同時征求用戶建議或者利用大數據分析了解用戶需求,以實現平臺的體驗及功能升級。
參考文獻
[1] 李云霞.省級科技文獻共享服務平臺知識服務現狀調查研究[J.情報雜志,2017,36(4):125-129.
[2] 張發亮,胡媛,朱益平.區域科技創新信息服務平臺建設與服務模式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6(24):55-61.
[3] 邢瑛.中小企業科技創新驅動的服務平臺建設研究[J].山東工會論壇,2019,25(2):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