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迪 張路娟 趙雨秋
關鍵詞:醫院;室內空間;感官設計;實驗模擬
1感官設計
感官,是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身等。將這五種器官一一對應則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這便是我們日常所說的“五大”感官。感官設計是指突破視覺設計所帶來的局限性,從人體感官視、聽、味、嗅、觸入手,多層次刺激使用者的感官機能,讓使用者對空間感受更加充分。
依據大量文獻的整理,人在相應的視覺、嗅覺、聽覺的影響下,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自身的焦慮癥狀。在視覺方面,觀看大自然的景觀會讓人更容易感到放松,美國環境心理學家烏里希博士實驗證明,能看見窗外自然景象的病人比僅能看見建筑墻體的病人需要的恢復期更短,手術后的并發癥亦能得到緩解。在嗅覺方面,通過精油香氣的嗅間,可以緩解焦慮緊張的情緒,達到舒緩心情的效果。在聽覺方面,當人處在優美悅耳的音樂環境之中,可以幫助人們消除心理、社會因素所造成的緊張、焦慮、憂郁、恐怖等不良心理狀態。并且在同一空間中,多種感官指向同一信息(緩解焦慮)時,體驗信息更加強烈。
2醫院室內空間設計現狀分析
在現階段大多數的醫院空間設計還停留在對功能和設備的設計上,而忽略了對病人心理感知的關懷。因此,對于醫院空間的認知始終是冰冷且刻板的,尤其是在候診區,以往的經驗來看,候診區往往會有很長時間的等待,病人需要應對治療期間帶來的壓力和焦慮。以南京市理工大學校醫院外科候診室為例,如圖1所示。該空間呈“L”型較狹窄,約57㎡,并且現有的場地設計僅考慮等待時病人所需的休憩依靠功能,并未考慮對病人的治愈功能,相反,純白色的墻壁會加劇了病人的焦慮感,來往的人群也無法使病人得到寧靜。
3醫院室內空間感官設計
舒適的體驗能夠促進人的身心健康,將使人放松的顏色、自然景觀、音樂和味道引入醫院的室內空間,目的是為了利用更多的感知可以更有效的緩解病人的焦慮。
3.1視覺感官設計
為加強顏色對病人壓力和焦慮的影響,對設計中所使用的顏色,進行實驗,進行進一步的選擇。大量實驗表明粉色以及綠色會使人感到放松,然后招募20位大學生年齡在20-25歲之間的志愿者進行顏色卡片觀看實驗。讓其選擇出讓自己更容易感到放松的顏色。68%的志愿者選擇粉色(R:255 G:192 B:203)為使其更放松的顏色。
對視覺方面的改變還可以通過引入自然景觀的照片。從作者拍攝的22張自然風景圖片中進行選擇,這些圖片自然地貌的百分比均大于80%。作者向31名志愿者展示了這些照片,并要求志愿者對這些照片進行放松排名。最后7張排名最靠前的照片被用來準備高質量的照片,以布置在候診區。并將選擇好的自然景觀的圖片放在了如圖1設計后平面圖中綠色區域。除了這些天然的圖片的引入,鮮花(盆栽菊花/丁香花/茉莉花)被放置在窗臺和座椅周圍。透過窗戶視線還可以看到樹木和天空。
3.2嗅覺感官設計
大量實驗表明薰衣草精油可以有效緩釋焦慮癥狀,調節壓力所引起的不適感,但過量的薰衣草味道同樣會引起身體的不適。因此對精油的濃度選取也十分重要。
招募5位志愿者,分別對加入1滴、2滴、3滴、4滴純度在90%的薰衣草精油融入100ml清水,香薰機釋放出的氣體進行間嗅實驗,通過焦慮自評表統計得到,2滴純度在90%的薰衣草融入100ml清水香薰機釋放氣體在30㎡的空間內能使人得到放松。
設計場地為57㎡,并有兩個長方形空間組成,分別在圖1中1、2的位置放置香薰機,以達到更好的嗅覺體驗。
3.3聽覺感官設計
在冥想音樂大師C.G.Deuter的音樂中選取下載量最高的5首,并招募志愿者5位,進行賞析實驗,得到音樂LovingTouch,作為這個空間的使用音樂,并采用15分貝的聲音進行播放,使得病人在該候診區得到更好的放松。
4實驗模擬
招募志愿者進行實驗,對比創新設計前后處于該空間志愿者的狀態,以此來證明加入有針對性的視覺、聽覺和嗅覺干預的創新設計,可以幫助志愿者改善心情、緩解焦慮。
4.1虛擬空間模擬
由于無法在相應的場地進行實驗,作者考慮到用VR技術進行空間模擬。VR虛擬現實技術是一種可以創建和體驗虛擬世界的計算機仿真系統,它利用計算機生成一種模擬環境,是一種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維動態視景和實體行為的系統仿真,使用戶沉浸到該環境中。
建立設計前以及改造設計后的醫院候診空間模型,利用VR眼鏡便可以滿足對醫院環境的視覺感受。針對嗅覺體驗,使用超聲波香薰機打造嗅覺環境,精油選擇參照改造設計標準,2滴純度為90%的薰衣草精油溶于100ml純凈水。以100mVh,3倍超聲波香薰機的噴霧量,快速擁有所需的嗅覺環境。對于聽覺體驗,在距離志愿者5m的位置用低于15分貝的聲音,播放樂曲Loving Toucho
4.2實驗流程
邀請志愿者在房間內帶VR眼鏡坐在指定位置等待作者,用來模仿醫5完候診室長時間候診等待的狀態。
前十分鐘,VR眼鏡展示現在醫院的效果狀態,無味且伴有一定的嘈雜聲。從第十分鐘開始至二十分鐘,加入視覺體驗設計,打開香薰機釋放試驗中的所得到的味道,并播放音樂。
在此期間觀察志愿者的行為動作,進行記錄。結束后立刻讓接受實驗的志愿者填寫調查問卷,作為自測焦慮水平表。最后,將行為記錄表和自測焦慮水平表進行對比、統計。
4.3實驗數據表
為了滿足實驗結果的準確性,作者進行了重復實驗、并制作焦慮行為總結表及自測焦慮水平測評表。
1)重復實驗。由于一個人的表現,不能概括某一現象的準確性,因此為了使得數據更加真實可靠,該實驗分別對不同性別年齡段的4人進行重復實驗。四位志愿者都擁有獨立判斷事物的能力,并且對自己的身體能做出明確的描述,實驗前,并未讓志愿者知道測試內容,只是當作一場VR技術的體驗。
2)焦慮行為總結表。對志愿者的行為進行觀察,由于每個人對于焦慮的反應不盡相同,為了有效的進行對比實驗,將焦慮行為做總結規劃,并將三位志愿者的焦慮行為次數取平均數,做表格對焦慮行為次數進行記錄,以此可以更好進行實驗記錄以及更有效的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
3)自測焦慮水平測評表。自測焦慮水平測評表,目的是了解到志愿者對于長時間的等待是否感覺到了焦慮,以及創新設計后的環境是否可以讓等待時間感減少,焦慮癥狀是否有改善。如:問卷中提到之前是否有接觸過VR技術,這樣的問題可以排除因為第一次接觸VR技術的興奮感影響等待感。又或者問題中有提到今天的開心值打分,等待前十分鐘開心值打分以及等待后十分鐘開心值打分,以此來對比志愿者的心情,從而對其的焦慮狀態做出更合理的判斷。
4.4實驗結果
通過實驗數據的記錄,四位志愿者中因為志愿者1,之前從未接觸過VR技術,全程處于較興奮狀態,該志愿者的數據不被記錄為結果分析。其余三位并未對VR眼睛產生不良反應,如眩暈等,數據可被采用進行分析。
1)人的行為。實驗過程中,通過對觀察志愿者行為次數情況可以發現,當志愿者身處不同等候區環境時,其行為舉止會有明顯變化。前十分鐘,志愿者身處的等候區,根據行為次數記錄表可以明顯發現其焦慮行為次數較多,而后十分鐘內,當等候區環境根據多感官體驗法則改變后,志愿者焦慮行為次數明顯降低,來回走動次數由設計前的4次降低到2次,抖腿和擺弄手指的次數也都從多次降低到1次,企圖摘下眼鏡和出汗行為更是沒有在設計后的環境內出現,這些都充分說明了通過對視覺、嗅覺和聽覺的改造能有效減緩在醫院等候區等候時的焦慮狀況。
2)調查問卷。實驗結束后,通過填寫調查問卷了解志愿者對此次實驗的主觀感受,從而與焦慮行為次數客觀統計對比分析。排除對VR技術的新鮮感,從對比中可以發現,兩位志愿者皆在設計后的等候區內心情有所提升,三位志愿者都能明顯感受到在設計后的等候區內焦慮心情明顯減少,這與客觀行為分析數據是一致的,由此可以推斷,在設計后的環境內可以使人的心情改善,焦慮狀況相對減少。
5結論
實驗結果表明,改造設計后的虛擬空間使得等待者的焦慮感有較明顯的下降,由此推斷當志愿者變成病人,在真實空間進行長時間的等待多感官的恢復性設計也會讓病人因為自身產生的壓力和焦慮下降。因此推測,將“多感官恢復性設計”作為醫療的一部分對病人會有意想不到的作用,可以幫助病人舒緩心理上的焦慮,更快地恢復身體健康。還可以在設計中考慮到加入觸覺、味覺、趣味感的恢復性,但對于那種恢復性感知的修復還有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