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周亦川
最近《內科年報》一份病例報告介紹,一名多年以來只吃薯條等垃圾食品的少年在17 歲時雙眼幾近失明,病因是營養不良導致的視神經損壞。報告作者,來自于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眼科醫院眼科高級講師Denize Atan 指出,垃圾食品除了增加肥胖、心臟病、癌癥等慢性病風險外,還會永久性損傷神經系統,特別是視神經。
在本項案例中,這名少年的病癥始于14 歲,當時他因為疲勞癥狀就診。醫生發現他很挑食,血液檢查發現他有貧血,維生素B12水平低的問題,因此醫生給他開了維生素B12注射治療,并且提出了飲食改善的建議。
遺憾的是,疾病并未得到改善。到了15 歲時,少年出現了聽力和視力損失問題,但是醫生找不到原因,因為他的磁共振成像和眼科檢查結果都是正常的。到了17 歲,視力測試顯示,他的雙眼視力為20/200(相當于中國的0.1 以下),在美國屬于“法律認定失明”標準。
經一步診斷,這名少年視神經已經受損,他的維生素B12含量仍然很低,銅、硒、其他維生素含量也很低,但是他的身高、體重都處于正常水平。這些缺陷促使醫生非常關心他究竟吃了哪些食物。Atan 在報告中寫道,少年稱從小學開始,他就拒絕吃很多種食物,一直以來只吃薯條、薯片、白面包、加工火腿和香腸五種食品。

排除了導致視力損失的其他可能原因后,這名少年被診斷患有營養性視神經病變,即營養不良導致的視神經損傷。一般來說,這種情況可由藥物、消化不良、營養不良等原因引起,但在發達國家確實很少見。
Atan 指出,維生素B 對許多細胞間的反應是必不可少的,該系列的維生素缺乏會導致新陳代謝有毒副產品的積累,并最終損害神經細胞。如果早期發現,營養性的視神經病變導致的視力喪失是可逆的。但是,當少年被確診這種疾病時,他的視力已經永久喪失了。視神經損傷造成的視力損失不能用鏡片矯正,因此戴眼鏡對他沒有效果。
Atan 說,攝取營養不僅僅取決你吃了多少,還取決于究竟吃了什么。本案例少年的身高體重正常,說明他的熱量攝入是合理的。但是這些能量密集型的食物,并不能給他足夠的營養,因此我們不能單純以熱量攝入和體重指數評估營養狀況,還需要加入其他的標準。
目前Atan 為這名少年開了營養補充劑,防止他的視力變得更糟,同時由于飲食失調,少年還被轉診到心理健康服務機構做系統性治療。她說,這名少年由于嚴格的自我飲食限制,已導致肌體出現多種營養不足癥狀。這種疾病有一個比較新的診斷稱為“回避限制性食物攝入障礙”,也就是以前的“選擇性進食障礙”,患者對食物缺乏興趣,回避食用某些質地、顏色的食物。疾病通常始于童年,患者常常有比較正常的體重指數,就像這名少年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