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偉
【摘 要】綜藝節目《見字如面》采用明星讀信的形式向觀眾傳遞了正能量?!兑娮秩缑妗愤@檔節目的內容表達和形式設置不僅為觀眾帶來了文化的聽覺享受,而且情感的傳達及節目真實性地體現為觀眾帶來了一種積極向上的審美享受。綜藝節目《見字如面》無論是其文化性還是其情感性、真實性的表達都是一種低碳美學的體現。
【關鍵詞】見字如面;低碳美學;陶冶型自由情感;文化性;情感性;真實性
中圖分類號:G222?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26-0092-02
美的本質在于自由情感,而陶冶型自由情感作為三種自由情感之一能對主體心靈和情感具有陶冶和凈化作用。[1]綜藝節目《見字如面》以其獨特的節目形式向觀眾傳遞了積極向上的內容。觀眾在觀看這檔節目時能夠真正領會到文化的內涵。同時這檔節目的情感性和真實性表達為觀眾帶來了真正意義上的藝術享受。
一、《見字如面》文化性的低碳美學式呈現
(一)書信的文化記錄
綜藝節目《見字如面》所挑選出的書信都有著重要的意義;精選出的內容都有著深刻的文化內涵。用書信打開歷史,[2]通過聆聽這些書信觀眾不僅可以感受到歷史的變化發展,了解到寫信人的時代故事,體會到寫信人的精神狀態和情感表達。而且還可以通過書信領悟到歷史文化的內涵。這檔節目在文化傳承和保護上也具有很大的價值。挑選出每一封信都有著寫信人背后的故事,體現了寫信人的心路歷程。
《見字如面》這種的新型文化傳播方式能夠讓觀眾心情浮躁之時聆聽到積極的文化內容。在聆聽蒲松齡寫給窮神的信“窮神,我跟你是親戚嗎?”以及窮神給他的回信內容。我們可以真切感受到蒲松齡雖然清貧,但是卻要做一個正直的人的情感流露。這封信傳遞出了滿滿的正能量,也能讓聽信的觀眾在聆聽的同時反思自己,要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不能被小小的利益沖昏頭腦,去做有違道德的事情。這樣的信件給觀眾帶來的是一種精神上的陶冶,心靈上啟迪。觀眾在觀看這檔節目時所產生的自由情感就是一種真實的陶冶型自由情感。
(二)明星的文化傳達
為了滿足觀眾的觀賞需求,更好地傳承和傳播優秀的文化,弘揚中國精神。綜藝節目《見字如面》在精心挑選出優秀的信件之后,讓明星將信件的內容傳達給觀眾。在這里明星就是文化的傳播者,通過自己的聲音將有文化內涵的信件演繹給觀眾。在此,明星就扮演了傳達文化的重要角色。有的觀眾最初可能會因為某位明星而觀看這檔節目,但當真正體會到信件的價值和意義之后,所產生的情感也就是一種陶冶型的自由情感了。
在綜藝節目《見字如面》中,明星作為文化的傳播者將具有意義的信件讀給觀眾,所讀的信件內容能夠直擊觀眾的內心,引起觀眾的思考。考入北大的女孩王心儀寫給北大的自薦信“感謝貧窮”,能夠讓我們觀眾體會到女孩的堅持與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這樣一封信能夠給那些處于人生逆境中的觀眾一些向上的力量。演員曹曦文在讀“感謝貧窮”這封信時是一個文化的傳達者,正是有了她的傳達才能更好地激發觀眾內心的情感。這樣一種獨特的傳達形式,相對于讓觀眾自己品讀文字更能直接激發觀眾的審美。
(三)品讀空間嘉賓的文化解讀
綜藝節目《見字如面》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在品讀空間里的解讀嘉賓為觀眾解讀信件。解讀嘉賓會講述一些信件中沒有體現的背后故事,或者是通過自己的所思所想將信件的內容加工后傳達給觀眾。這個環節的設置可以更加清晰地向觀眾傳達信件的故事和內涵。這個環節是對明星讀信的一個補充,更為觀眾更好地理解信件內涵留足了時間。因此,觀眾不會將前后兩個信件內容混在一起,也能更加清楚地理解信件所傳達出的情感。
在品讀空間里,嘉賓的文化解讀可以讓觀眾更深刻地理解信件內涵以及寫信人的背后故事。在聽完表演藝術家董勇老師讀完大島中典寫給“遺言收集者”袁苡程的信“我的良心每日都在煎熬中度過”之后,觀眾就跟隨鏡頭來到品讀空間。在品讀空間里,解讀嘉賓通過解讀讓觀眾對那段歷史以及人性有了更深的了解。觀眾的這種自由、自愿接受文化熏陶的過程,可以讓內心受到啟發,感受到真正意義上的低碳美。
二、《見字如面》情感性的低碳美學式呈現
(一)寫信人的情感流露
陶冶型自由情感所對應的就是低碳藝術文本。[3]觀眾在觀看《見字如面》時,會產生真正意義上的陶冶型自由情感。如此看來,綜藝節目《見字如面》是一種低碳藝術文本。每封信件的寫作者都有一定的生活背景,無論是時代背景,家庭背景,還是學習背景都會給寫信人產生巨大的影響。在這樣的生活背景下寫信人寫出的信件也就具有自身的獨特情感。寫信人的情感流露帶給觀眾一種情感的激發,使得觀眾在觀賞此節目時,能夠受到節目內容的啟發和啟迪,心靈得到凈化。
當代作家路遙寫給弟弟一封信“我絕不可能在這種過分戲劇化的生活中長期滿足”。他用一封給弟弟的信寫出了自己的心靈感觸:他覺得在無比沉重的勞動中,人才會活得更為充實。以及他自己認為絕不能在這種過分戲劇化的生活中長期滿足的情感表達。正是這樣一封信展現了寫信人的真情實感。同時給觀眾帶來深深的思考:我們應該做一個什么樣的人,應該怎樣處理所面對的生活困難。寫信人的這種情感所帶給觀眾的是一種積極思考的啟發。
(二)讀信人的情感體現
明星作為讀信人需要對信的每一個細節都有非常充分的聲音體現、表情體現,才能夠把聽眾代入。[4]而這樣的聲音和表情體現需要的是讀信人將自身的情感融入信件中去。明星只有將情感融入信件中才能將觀眾真正帶入到信件的內容中。此時,才能真正激發觀眾的自由情感。
戚薇在讀哈文寫給讀者的信“李詠的人生志向特簡單”時,將自己的全部感情融入其中,同時帶動了觀眾的全身心投入。戚薇在讀到關于李詠照顧女兒的時候流下了動情的淚水。她的動作和表情也讓觀眾聯想到那種關于親情的感人至深。在讀到女兒長得像誰時,這其中摻雜了更為豐富的情感。哈文和李詠的玩笑式對話會讓我們感到一秒的開心,可是下一秒我們可以更加難過。因為父母都想讓自己的孩子生活得更好。而戚薇的演繹將全部情感融入信件內容,讀到開玩笑的內容時笑,讀到動情處流淚,在流淚后及時整理心情繼續往下讀。這樣的演繹將觀眾真切地帶入到哈文對李詠的愛中。激發起觀眾的陶冶型自由情感,給觀眾一定的啟示,要善待愛情。
(三)觀眾的情感共鳴
觀眾對于綜藝節目《見字如面》的喜愛,并不是沒有緣由的。正是因為有價值的信件內容和明星的真情演繹,激發起觀眾的情感,使觀眾與寫信人和讀信的明星產生共鳴。這種情感的激發,讓觀眾的心靈得到啟迪,向觀眾傳遞積極向上的能量。這就是低碳美學文本《見字如面》受歡迎的原因。
《見字如面》所選信件有的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有的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正是這樣的信件才能直擊觀眾內心,引起觀眾情感的迸發。郭德綱寫信告誡兒子江湖險惡;哈文寫信回憶與李詠的愛情故事;趙云霄給女兒寫信表牽掛和不舍。這些信件在觀眾聆聽時總能感受到情感的存在。親情,愛情這些永恒不變的話題也總能引發觀眾產生情感共鳴,觀眾在聆聽時內心總能被這些信件所傳達的情感所深深地感動,進而產生思考,產生陶冶型自由情感。
三、《見字如面》真實性的低碳美學式呈現
(一)書信內容的真實性
最能打動人的一定是最真實的東西。無論是客觀真實還是主觀真實總能直擊觀眾內心。[5]《見字如面》節目所選擇的信件都是真實的故事,無論是信中提到的歷史故事,還是具有現代氣息的現代生活故事都是真真切切的。這些真實的故事更容易引起觀眾的思考。因為真實所以具有很強的說服性,觀眾在聆聽這些真實的內容時更容易產生陶冶型自由情感。
城管隊長計林峰寫給無證攤販的信“咱們的事該了結一下了”,真實地展現了現在城管與無證攤販的關系。城管的無奈和攤販的無奈真實地呈現在信件中,尤其是作為攤販的觀眾在聆聽到這段文字時的內心一定是非常復雜的。透過真實的事件,更能讓觀眾內心迸發出真實的情感。書信內容的真實也是一種低碳美學式的呈現。觀眾在觀賞這種讀真實書信的節目時更能在心靈上得到凈化,反思自己遇到同類問題時應該換位思考,用正確的態度對待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二)書信情感表達的真實性
寫信人將自己內心真實的故事以書信的形式寫出來時表達的是自己最真實的情感。正是這種真情的流露才使得觀眾與之產生共鳴,進而受到啟迪。
柯潔寫給公眾的一封信“我感到渾身都在顫抖”,其書信情感表達的真實性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信中提到,柯潔對戰阿爾法狗時想要贏的一種愿望,當他遙遙領先時阿爾法狗下出的一步棋讓他感到顫抖,以及當他輸了后走出對局室的哭泣都表達了自己當時的內心情感。正是這種情感表達的真實性才會給觀眾帶來震撼,啟迪觀眾的心靈,使得觀眾的情操受到啟迪:要正確看待輸贏。
(三)明星表演的真實性
所謂低碳表演就是建構一種符合低碳美學和低碳影視藝術理論要求的表演藝術。[6]《見字如面》采用明星讀信的方式為觀眾傳遞信件內容。就其內容來講,書信具有一定的文化性,體現了寫作者的真情實感,并且在真情實感下寫出的故事也是真實的。書信作為一種低碳藝術文本給觀眾帶來了一定的啟發,陶冶了觀眾的情操。明星演繹低碳藝術文本本身也就是一種低碳表演藝術,這種表演融入了明星的真實情感,因此,明星的表演也就有了真實性。
陳數在讀凱瑟琳寫給丈夫康拉德的信時,會因為信中的內容變化聲音也就隨即產生變化。當讀到有關兒子康翰的內容時,陳數的演繹中充滿了慈母的愛意和驕傲;當讀到因丈夫的離去自己要重新規劃生活時,陳數的演繹中充滿了不舍和難過;當讀到丈夫在世時間很短,但是卻讓他的親人都能生活的寬松時,陳數的演繹中充滿了崇敬和不舍。正是這種表演的真實性更能將信的內容和情感真切地傳遞到觀眾心中。觀眾才能跟隨明星的真情演繹,體味到凱瑟琳對于丈夫離世的不舍以及對兒子滿滿的愛意。此時信中的內容通過明星的演繹,才能使觀眾的心靈得到陶冶。
四、結語
綜藝節目《見字如面》以明星讀信的獨特方式向觀眾傳遞了寫信人的情感,觀眾在聆聽時也能激發出內心的情感。因為節目所選擇的都是正能量信件,觀眾在觀看節目時所產生的也就是具有積極意義的陶冶型自由情感。正是因為《見字如面》節目中所包含的文化性、情感性、真實性,才使得這檔節目也是真正意義上的低碳藝術文本,觀眾在觀賞節目時所產生的美感更具低碳性。
參考文獻:
[1]馬立新.自由情感美學與低碳美學論要[J].理論學刊,2014(01):114-121.
[2]王成.用書信打開歷史——黑龍江衛視《見字如面》創作談[J].中國電視,2017(06):86-89.
[3]馬立新,蘇月奐.論高碳藝術與低碳藝術[J].藝術百家,2014,30(06):98-110.
[4]么詠儀,高海珍.回歸常識——訪《見字如面》總導演關正文[J].新聞與寫作,2018(03):71-74.
[5]馬立新.論低碳藝術的本體特征及其建構機制[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4,36(04):84-89.
[6]馬立新,段雪琪.論低碳表演——一種新型影視表演藝術理念的建構[J].當代電影,2014(07):153-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