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戒
【摘 要】當前,國家大力倡導文化自信理念,在此背景下對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空前提升。我國是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在漫長的歷史歲月發展中,積淀著無數優秀的民族文化和先進文化,然而在現代文明的發展和沖擊下,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正在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為了更好地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需要加強非遺保護制度的建設,還需要對非遺傳承人的保護,并且打造傳承機制。為此,本文對非遺傳承機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加以概述,淺談如何加強非遺傳承機制建設,希望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更好的傳承,讓非遺文化重現生機。
【關鍵詞】非遺傳承人;傳承機制建設;思考
中圖分類號:G2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26-0247-01
我國是多民族國家,每個民族都有其獨特的文化藝術,很多文化藝術都被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足以說明我國的文化璀璨輝煌。在諸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很多都是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其中包括傳統技藝、民間舞蹈、傳統音樂及民間美術等,具有種類繁多和覆蓋面廣的特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關鍵在于傳承人,但是當前在傳承機制的建設上還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加以解決。
一、非遺傳承機制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對傳承機制的延續。隨著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各地紛紛爭取非遺項目的申報,然而背后反映出人們對遺產保護的初衷,一些相關部門對非遺保護功能還存在一些認識的偏差,在非遺項目申報成功后,缺乏對項目和傳承機制的保護延續,甚至被列入申報的非遺傳承人并沒有獲得相應的地位和價值的認可[1]。
(二)較少關注傳承人現狀。在現代文化的沖擊下,大多數青年人更加熱衷流行音樂或者潮流文化,對民間舞蹈、傳統音樂缺乏關注度。同時,很多非遺中的民間工藝缺乏顯著的經濟價值而導致人們的關注程度不足,難以形成市場效應,愿意學習傳統工藝的人寥寥無幾。比如傳統醫藥在科技發展的背景下逐漸被現代醫療替代,年輕一代更多的熱衷網絡游戲及電子產品,這導致非遺傳承人數量逐漸變少,也出現一些斷層的現象。此外,非遺傳承人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傳統的手藝不足以維持生計,很多民間藝人都轉投其他行業,更多的是人們對非遺傳承人的生活現狀關注不足,也無更多的去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
(三)非遺傳承人現有的認定制度問題。首先,非遺項目傳承人的數量不確定,導致推廣力度不足,難度加大。其次,認定程序不合理。有一些非遺傳承人是自行申請或者被推薦的,對申請制度缺乏理解。最后,認定條件上的一些模糊,規定非遺繼承人只能是個人[2]。
二、如何加強傳承機制建設
(一)完善傳承人保護制度。當前對非遺繼承人的保護首先要從制度的完善上入手,相關部門需要清楚的看到非遺傳承人的現狀,在制度的制定上可以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并且加大宣傳力度,使社會重視起傳承人的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同時,在審核地方遞交的非遺項目申報方案時,在申報成功后持續關注非遺傳承人的保護和對傳承機制的保護,積極開發傳統文化和技藝,并且保障傳承人的利益。此外,在申報成功后相關部門要按照申報書中保護傳承人的方案,加強巡視檢查,以此保證傳承人的切身利益。
(二)加大扶持力度。當地相關部門要對非遺傳承人進行普查登記,給予特定弱勢的非遺傳承人扶持力度,提供相應的生活保障,這樣就會激發廣大非遺傳承人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同時,還要在制度上保證非遺傳承人的財產性權利和獲取報酬的權利。此外,還可以通過社會募捐等方式建立基金會,在多種方式下非遺傳承人也愿意傳承文化。要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使社會各界意識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這不僅有利于開發市場,還可以增加非遺傳承人的收入,進而更有熱情培養青年當學徒,有效解決傳承人斷層的問題,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發展[3]。
(三)傳承機制的多樣化。首先,確定非遺傳承人的數量。基于非遺項目的實際情況和傳承人的數量,鼓勵青年拜師學藝,適當提供物質獎勵,進而營造良好的傳承氛圍,擴大非遺傳承人的數量,這對于推廣非遺項目也有益處。其次,非遺傳承人的認定標準要合理。為了提升認定數量,可以放寬認定標準,尤其是非遺初學者為鼓勵其推廣要給予特定的認定資格,并且進一步給予資金扶持,通過政策和資金的支持會不斷培養出非遺傳承人。最后,認定程序要多樣化。不僅要實現個人申請和他人推薦,當地非遺保護部門也要主動尋找非遺傳承人,提供申請的渠道。同時,評定對象除了個人認定,也要包括集體認定,進而提升民眾對非遺傳承人的關注度,促進非遺傳承人有信心更好的繼承非遺文化。
三、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寶貴的文化遺留,也是寶貴的精神產品。因此,在重視非遺申報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本身的同時,也要關注非遺傳承人,通過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健全認定機制和加大對非遺傳承人扶持力度使人才源源不斷的涌現,進而確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榮啟.對非遺傳承人保護及傳承機制建設的思考[J].中國文化研究,2016(2).
[2]劉光平.對非遺傳承人保護及傳承機制建設的思考[J].牡丹,2017,112.
[3]吳興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制度設計的思考[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