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祥++趙偉欣
[摘 要]結合環境統計和污染源普查,就提高普查質量,把握普查工作難點,合理應用產、排污系數手冊就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提出建議。
[關鍵詞]污染源 普查 質量 思考
中圖分類號:X3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19-0201-01
為加強環境監督管理,提高科學決策水平,實現“十三五”污染減排目標,國務院擬決定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污染源普查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現結合環境統計工作以及參加環保部門普查工作實踐體會,就提高由環保部門負責完成的普查部分工作質量、把握普查的工作難點、合理應用產排污系數手冊提出探討。
一、準確把握普查各項工作要點,保證工作完整性、一致性
(一)把握時間節點。《全國污染源普查條例》規定,結合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方案,第二次普查時間節點為2017年12月31日,在此以前新建已驗收的企業,試生產試運行已造成事實排污累計30d及以上企業,2017年停產的企業,2017年12月31日以前投入運行、試運行的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納入普查。2017年12月31日以前關閉的企業,試生產試運行至2017年12月31日止不足30d的不普查。
(二)普查對象相對完整。工業源的普查對象
為《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6)中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3個門類39個行業的所有產業活動單位;各類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運營單位。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普查對象為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場)、危險廢物處置廠和醫療廢物處置廠等。生活源普查對象為第三產業中具有一定規模的住宿業、餐飲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包括洗染服務業,理發及美容保健服務業,洗浴服務業,攝影擴印服務業,汽車、摩托車維護與保養業)、醫院,有獨立燃燒設施的單位(除第二產業中納入工業源普查對象的外)和機動車;城鎮居民生活污染源普查對象為設區城市的區、縣城(縣級市)、建制鎮(不包括村莊和集鎮)。
(三)普查對象內容完整性。按全面普查、突出重點的原則,根據工業源的規模、排污特點和排污量,將工業源劃分為重點源詳查,反映行業狀況。一般源簡要調查,反映面上狀況。
二、采取確實措施,做好前期準備工作
(一)成立普查機構,保證機構人員穩定,經費到位,宣傳有力。各級普查部門,根據職責范圍監察、信息等專業管理、技術人員組成普查工作小組,制訂普查工作的質量控制制度;普查員、指導員的選聘、管理制度;普查工作方案;數據管理制度;檔案管理制度等。普查期間機構人員穩定,是普查工作質量的保證之一。落實工作經費是普查能夠順利開展、完成的基礎。做好普查宣傳,讓全社會積極主動關心、支持普查工作,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
(二)加強普查員、普查指導員的培訓。普查員、普查指導員直接面對普查對象,是普查工作的宣傳員,是指導、協助、檢查、審核普查表的一線具體工作人員,只有熟練掌握普查條例、普查方案、普查表填報的具體規定、質量控制,才能高質量完成普查工作。從普查工作的具體實踐來看,一個地區普查質量的好壞與普查員、普查指導員對普查表各項指標的理解程度及工作的責任心成正比。由于普查表量大,指標復雜,專業性強,牽涉面廣,沒有具備相對全面的專業知識,很難完整填報普查表。
三、普查表準確填報及質量的審核,是普查工作的關鍵
結合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方案的要求“建立污染源普查數據質量控制責任制,設立專門的質量控制崗位,并對污染源普查實施中的每個環節實行質量控制和檢查驗收。”在執行“全國污染源普查數據審核技術規定”中的五級審核制度時,普查員、普查指導員審核和普查機構會審審核是普查質量保證的關鍵。實際審核中發現普查過程中的主要問題有:一是普查表指標填寫不完整,基礎數據填報不準確,重復、漏填項目較多。二是有部分普查對象不負責任準,導致數據偏差。為保證普查表填報、數據審核、數據錄入等重點環節的工作質量,要認真執行普查員審核、普查指導員審核、普查機構會審制度,要明確各自審核的重點和責任。每一層次要對前一層次審核工作情況進行檢查。各級普查機構對本轄區污染源普查數據審核工作負總責。
四、普查工作的難點
(一)普查對象填報普查表不認真,采取敷衍的態度。目前,環境執法存在“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的狀況,使得排污企業對污染源普查存在“無所謂”思想,認為此項工作對企業沒有好處,突出表現為不想報,即不能認清填報是公民的義務;不敢報,即對普查心存疑慮,唯恐普查數據成為日后排污收費的依據;無力報,少數企業和個體經營戶集約化水平低,生產方式粗放,難以提供普查基礎數據,為了應付普查,往往敷衍了事,搪塞普查人員,對所填報的數據,沒有認真核對,憑印象填報。
(二)普查對象平時生產工況不穩定,給普查工作帶來了難度。一是調查對象,根據訂單生產,生產時斷時續;二是調查對象排污的不穩定性;三是調查對象內部管理的不規范,會計制度不嚴肅,采用“兩本帳”或不建帳,造成填報數據的準確度不高。
(三)監測數據的不準確。一是監測能力不平衡,許多基層監測站僅開展常規監測項目,不能滿足普查項目的需要,使一些重要指標,如生產負荷率,估算成分較多,準確性不高;二是采樣代表性不強,部分環境監測人員不能正確根據企業的特點,確定采樣時間和周期,造成采集樣的代表性不強,隨機誤差較大;三是監測頻次不合理,企業的生產類型多、特點不同,廢水中污染物成分不同,對監測頻次的要求也不同,而基層采樣頻次采取固定的計劃時間間隔,不隨企業的生產狀況進行調整,因此采樣頻次不合理,計算結果可信度差;四是數據處理方法不合理,廢水實測平均流量和污染物實測平均濃度是計算廢水排放量和污染物排放量的基礎,代表企業某產量下的情況,不一定能準確顯示企業一個季度的狀況,因此得出的平均數有時誤差較大。
(四)普查人員素質不高,審核水平不強。普查員、普查指導員大多為臨時人員,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業務能力不強,專業技術水平不高。短期培訓不能從根本上提高普查人員素質。不能從物料衡算、類比推算、現場實測等方面科學審核排污數據。通過對普查表審核發現,部分普查人員沒有從邏輯上真正理解普查表各項指標內容。在實際普查中,許多普查對象填報后,普查員未能審核出來類似錯誤。
(五)普查監督不力。從本人參加全國普查表質量核查以及與核查組成員交流情況分析,個別地方仍存在行政干預,地方政府認為普查會與上級下達的節能減排指標直接掛鉤,暗示普查人員對數據人為改動;二是監督機構的乏力,根據《全國污染源普查條例》,社會各界對瞞報、漏報等違法行為有監督和舉報的義務,但在客觀上,由于普查過程中公眾不知曉普查填報的數據,無法發揮公眾的監督作用。
五、建議
(一)盡快發布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方案。
(二)明確各部門職責。建議環保部負責工業源的調查,農業部負責農業源調查和交通部負責機動車污染源調查及發布。
(三)簡化全國污染源普查表。
中國科技博覽2016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