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錦
【摘 要】《列子》寓言的敘事性色彩濃郁,大部分研究者多集中于對其寓言語言思想內容等方面研究。本文擬從敘事學角度探討《列子》寓言的人物特征,顯然是一種研究新途徑。
【關鍵詞】敘事學;人物;情節;敘事意義
中圖分類號:I06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26-0239-01
《列子》寓言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比較高。劉向在《列子敘錄》中說:“其學本于皇帝老子,號曰道家。道家者,秉要執本,清虛無為,及其治身接物,務崇不兢,合于六經。”①這幾句話準確概括了《列子》一書的基本思想。而列子用來表達其獨到思想的方式便是寓言故事。
一、《列子》寓言中的人物形象
人物是小說和敘事學研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一部小說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否成功地塑造了人物。人物之于情節、之于敘述者的關系,這都是我們需要討論的問題。莫言認為:“塑造典型人物是非常重要的,小說的核心是人物,是作家創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這些人物的核心有時是他的思想,這個思想的核心又是一種作家的不同流俗的思想的反映。”②
敘事的一個重要要素就是人物。不論什么作品,人物和敘事是相輔相成的,只要有敘事就一定會有人物的存在。《列子》 寓言具有極其濃郁的敘事色彩,塑造了大量人物,形象千變萬化。《列子》寓言中的大部分人物都來源于歷史人物,有著名思想家孔子、老子;也有諸國國君如周穆王、黃帝等。這些歷史人物都是為了寓言寓意表達,宣揚作者思想,所以會適當的進行虛擬化,利用文學創作進行寓言化。以寓言的中心人物為劃分標準,重新進行歸納分類,可以分為道家人物如列子、楊朱;儒家人物以孔子為代表;其他各國的政治人物如國君帝王、大國輔臣等。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特殊的人物如具有特異功能的、身懷絕技的、道俠人物、虛擬的和神話人物,等等。
二、《列子》中人物的敘事功能
列子將抽象的概念作為寓言主人公,不考慮其他因素,不同時代不同類型的人物都可以出現在同一篇寓言故事中,就連列子本人都可以出現在其創作的寓言中,形成了一種時空交錯光怪陸離的感覺。
翻閱全書整理發現,《列子》一書中概念化的敘事者占很大比重。例如《天瑞篇》中的“為盜之盜”的故事,一個宋國的貧者“向某”向齊國的富者“國某”討教如何致富,結果“向某”并未體悟“國某”所說的偷盜的特殊含義而受到懲罰的故事;《說符篇》中的“施氏與孟氏”,魯國施姓的兩個兒子羨慕姓孟的鄰居的兩個兒子有出息,前去討教,卻因不知投其所好反而遭罪的故事。《周穆王篇》中的周國一戶姓尹的富人大治家產,夜間干重活;老役夫白天干活,夜間享福。這兩則寓言中的人物都是抽象概念化的,隨機擇取的姓氏服務于寓意表達。為了更好的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典型運用抽象概念作為寓言主人公的,莫過于《力命篇》中的“墨杘四人”。列子接連使用了“墨杘”“單至”“啴咺”“憋懯”“巧佞”“愚直”等20個概念化的稱謂,代表20種不同性格類型的人的行為。用這些概念來分別指代不同性格的人,表達生動形象,刻畫出各色人等的不同狀貌。
三、《列子》人物與情節敘述
人物言語和行為雖然不能直接明顯地推動小說情節的發展,但是他們可以指引著小說情節的發展走向,預示人物命運,設置懸念,等等。敘事的本質是虛構。
一個故事的主體都是圍繞著人物情節來開展的。人物是故事的核心,故事情節都是為了烘托人物,強調主體而存在展開的。情節內容是以人物為原點輻射成一張網,必須有人物的參與,依附于人物的靈魂,才能讓情節內容獲得色彩和生命。
《列子》寓言故事大部分是對話體,比如甲乙兩人進行對話,或者一個人陳述其觀點,這一對話過程就是情節發展的過程;或者在對話中穿插情節的發展,用這些對情節對敘述者的寓言表達做出解釋。例如《天瑞篇》中列子遇百歲髑髏,
“子列子適衛,食于道,從者見百歲髑髏,攓蓬而指,顧謂弟子百豐曰:“唯予與彼知而未嘗生未嘗死也。此過養乎?此過歡乎?”③在與百豐的對話中,說出自己的觀點:人不曾有生,也不曾有死。死了值得悲傷嗎?活著值得歡喜嗎?又如《黃帝篇》中的商丘開,在對話中表明最誠實的人可以感化外物。總之,在對話中表露出的思想傾向以及最終對話得出的思想定論為自己的思想正名,人物的對話等同于情節的發展過程。
四、結語
走進《列子》寓言世界,帶給我們強烈視覺沖擊的就是一系列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通過作者的創造,寓言故事中的人物生動起來了,文本中每一個人物的意義也展現出來了,為我們營造出一個個亦真亦幻的敘事空間。
注釋:
①王云五,吳曾祺編:萬有文庫第一集一千種涵芬樓古今文鈔簡編(五),第35頁。
②余新進.重新評估當代文學——與著名小說家莫言對話[N].生活新報,2016-3-18(A26).
③楊伯峻.列子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2012,10.
參考文獻:
[1]白本松.先秦寓言史[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1.
[2]譚君強.敘事學導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