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共選知識是詞匯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大部分共選知識主要通過隱性方式習得,較難為二語學習者意識到。該文基于顯、隱性學習理論,旨在探討兩種不同處理方法(接觸頻率和近義詞搭配行為比較)對高中生二語語義趨向知識習得的影響。研究結果:1)接觸頻率對學生二語語義趨向知識習得有積極影響;2)近義詞搭配行為的比較對學生二語語義趨向知識習得具有積極影響。
【關鍵詞】語義趨向;接觸頻率;搭配行為;隱性學習
【作者簡介】杭倩霞(1991-),女,江蘇丹陽人,南京師范大學中北學院,助教,碩士,研究方向:語料庫語言學。
詞語在語言表達中起著重要作用,也是學習者的主要困難所在。現有的二語知識研究主要關注語法知識。與語法知識相比,詞語知識的構成更為復雜。 陸軍、衛乃興(2014)指出詞語知識包括搭配、類聯接、語義趨向和語義韻等多方面的短語知識。英語學習者的二語知識也表現出了短語特征,但學習者在語義趨向和語義韻方面,與英語本族語差異較大,導致學習者英語表達不準確、不地道。由此可見,語義趨向知識的習得對二語學習者語言運用和交際能力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語義趨向
擴展意義單位是可操作的典型短語單位模型,由詞語搭配、類聯接、語義趨向和語義韻等要素共同界定。其中語義趨向是在類聯接基礎上對搭配詞語義特征的抽象概括,并且影響語義韻的識別。國內外很多研究總結了詞的語義趨向特征。Sinclair(1991)觀察發現,happen和set in 習慣性與表示不愉快事件的詞搭配,表現出明顯的消極語義選擇趨向。 Stubbs (2001: 65)研究發現,large 的典型搭配詞主要用于表示“數量和尺寸”的語義趨向。陸軍(2010)研究發現在英語本族語中,近義詞在語義選擇趨向上也存在差異。陸軍、衛乃興(2013)發現學生英語中的各類使役態與本族語英語在類聯接上趨于一致,但在語義選擇趨向和語義韻方面差異較大,與漢語翻譯對等趨于一致。
目前國內外研究大部分都是描述或對比英語本族語和學習者英語的二語知識。但是通過實驗研究的方式,對二語語義趨向知識習得的研究還鮮有報道。
二、研究設計
1.研究基本情況介紹。研究對象為江蘇D高中高一兩個平行班,共70人;研究時間為期兩個月(2015年10月至2015年11月);研究方法包括實驗翻譯練習,后測。本次研究旨在探討接觸頻率、近義詞搭配行為比較對高中生二語語義趨向知識習得的影響。
2.研究步驟。首先,選取目標詞。由5位經驗豐富的老師選取的目標詞,為了便于實驗研究,這些目標詞的語義趨向被概括為積極/消極。其中頻率組:HAPPEN(消極),DENY(積極), SET IN(消極);配對組:SUSPECT(消極), DOUBT(積極), ADMIT(消極), ACKNOWLEDGE(積極), CAUSE(消極), BRING ABOUT(積極)。
其次,教學實驗。這兩個班的學生被要求完成四次關于兩組目標詞的英翻中翻譯練習,每次練習間隔2周,并要求通過大聲朗讀復習。在每次A班翻譯練習中,每個頻率組詞例句出現2次,配對組僅出現SUSPECT、BRING ABOUT、ACKNOWLEDGE 的各一個例句。在每次B班翻譯練習中,每個頻率組詞例句出現1次,配對組每詞各一個例句。
最后,后測。后測為句子判斷正誤,共24題。每題由ppt單獨呈現,實驗者需在10秒內給出答案。
三、 研究結果
1. 接觸頻率對學生二語語義趨向知識習得的影響。高接觸頻率對高中生二語語義趨向知識習得有積極影響。不同接觸頻率目標詞測試結果的獨立樣本t檢驗(見表3.1)顯示,P值為.000,說明不同接觸頻率對高中生二語語義趨向知識習得的影響差異顯著,高接觸頻率組(M=76.000)的得分高于低接觸頻率組(M=67.143)。換而言之,高接觸頻率在高中生二語語義趨向知識習得過程中起重要作用。隱性學習理論提出在不同刺激語境的反復接觸能使學生無意識地習得詞語意思。同樣,在本研究中,高接觸頻率組很可能已經偶然習得了目標詞的語義趨向知識。
2.近義詞搭配行為比較對高中生二語語義趨向知識習得的影響。近義詞搭配行為比較對高中生二語語義趨向知識習得有積極影響。配對詞/單個詞對二語語義趨向知識習得影響的獨立樣本t檢驗(見表3.2)顯示,近義詞搭配行為比較與否對學生二語語義趨向知識習得影響具有顯著性差異(P=.000<.05),配對組得分(M=80.857)高于單個詞組(M=68.571)。結果表明,在語境中比較近義詞搭配行為可以為學習者區分近義詞的意思和用法提供線索,能幫助學習者意識到近義詞之間不同的搭配行為。這一結果也證明了二語搭配行為知識的學習可以避免近義詞的誤用(Howarth,1998)。
四、討論與總結
研究結果表明:高接觸頻率、近義詞搭配行為比較兩種方式對高中生二語語義趨向知識習得有積極影響。原因如下:1.母語對二語語義趨向知識習得的影響。當目標詞與其中文對等詞趨于共現相似詞匯時,母語能夠促進學習者對目標詞語義趨向知識的習得。反之,母語則會阻礙語義趨向知識的習得;2.隱性學習影響高中生二語語義趨向知識的習得。高接觸頻率使得學習者無意識地建立目標詞與其搭配詞之前抽象地意義聯系。3.顯性學習影響學習者二語語義趨向知識的習得。目標詞近義詞的使用為學習者提供了關于目標詞搭配行為的線索,幫助學習者總結目標詞的語義趨向。
參考文獻:
[1]Howarth, P.. The phraseology of learners academic writing and second language proficiency. In A. P. Cowie (Ed.), Phraseology: Theory,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pp. 161-186). Oxford: OUP,1998.
[2]Sinclair, J.. Corpus, Concordance, Collocation[J]. Oxford: OUP,1991.
[3]Stubbs, M.. Words and Phrases[J]. London: Blackwell,2011.
[4]陸軍.基于語料庫的學習者英語近義詞搭配行為與語義韻研究[J].現代外語,2010(3):276-286.
[5]陸軍,衛乃興.共選視閾下的二語知識研究——一項語料庫驅動的使役態共選特征多重比較[J].外語界,2013(3):2-11.
[6]陸軍,衛乃興.短語學視角下的二語詞語知識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外國語文雙月刊),2014,46(6):865-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