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玉孫
摘 要:國家經濟發展離不開水利工程建設,尤其是現今水資源極度短缺,為水利工程建設帶來難題和挑戰。國家提出可持續發展戰略,旨在促進資源的合理使用和有效分配。因此,需要有關人員加大對農田水利工程的投資力度,以保障其與國家發展相適應。分析農田水利工程的投資效益,并提出提升工程投資效益的建議。
關鍵詞:農田水利工程;投資效益;資源;策略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14-0124-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426.7? ? ? ? 文獻標志碼:A
在如今水資源極度短缺和水資源分配不合理的背景下,要想實現水資源的優化配置,需加大對農田水利工程的投資。通過水資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其利用率,進而推進我國經濟建設。農田水利的投資需經過實際考察,確定符合實際發展的投資方案,進而促進投資效益最大化。
1? 農田水利工程簡介
農田水利工程是將農業增產作為工程實施目標的一項水利措施。通過建設各種水利工程設施對農田水分狀況及地區的水利條件進行初步改善和調節[1],促進農作物的生產,推動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農田水利工程是一項通過灌溉排水來調節部分地區的水情,改善農田的實際狀況,提高農產品產量,進而提升農作物經濟效益的工程。通過應用農學、土壤學、氣象、水文等學科知識,對農業水源進行攔蓄、分配、調控等,促使農作物達到高產和穩產的效果。
2? 農田水利投資效益的現狀
在進行農田水利投資效益分析前需對其現狀有良好把握,根據其現狀進行合理規劃,保留優勢,積極改善不足之處,從而更好地控制投資輸入和產出,進而完成全面分析。
2.1? 效益產生間隔較長
農田水利工程投資效益的產生并非立竿見影,而需很長時間[2]。需在投資后,科學地進行工程規劃和實施,并經過長時間發展后才能顯現出來。需要通過后期管理和應用,才會有效益產生。
2.2? 自然因素影響較大
此項工程的決定因素是自然,和其他市場因素無關。其服務對象和服務范圍是自然,效益的產生也取決于自然因素,因此工程實施效益不需要借助市場競爭來實現。
2.3? 效益產出相對滯后
農田水利投資與基礎設施投資類似,其效益的產出都具有滯后性。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周期較長,工程實施效果與周圍的水文因素和氣象因素有密切聯系,因此若想有良好的經濟效益,需要協調各方因素。
2.4? 投資效益具有外部性
農田水利投資效益的顯現一般會直接體現在此行業之外,首先惠及與此相關的其他產業,在其他產業的帶動下,效益逐漸顯現出來。同時,此項工程還具有很強的社會公益性,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
2.5? 效益產出具有不確定性
農田水利工程效益的產生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由于工程建設周期較長,影響效益的不確定因素也就較多,無論在建設過程中還是在工程完成后都會被其他因素所影響,因此效益的產出隨時可能改變,沒有具體而準確的結果。
3? 提升農田水利投資效益的策略
3.1? 科學使用工程投資
建設農田水利工程是為了更有效合理地利用水資源,通過對水資源合理調配,實現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服務。但是,這一目標的實現,需人為對自然進行改造,因此,工程實施過程中很可能會對生態平衡產生影響,嚴重的可能會對工程施工產生負面影響,違反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原則,甚至影響農田水利的效益產出,阻礙工程有效發揮作用[3]。因此,要想保障農田水利工程的投資效益,必須科學規劃和使用工程的投資,保證農田水利工程的開展能夠切實地為人們的農業生產帶來好處。
3.2? 建設相關產業鏈
雖然農田水利工程投資的效益產出具有時效性差、不確定性強和滯后性嚴重等特點[4],但不可回避的是,其建成后發揮了巨大作用。盡管效益顯現需要的時間較長,但利用農田水利工程發展與之相關的產業所帶來的價值不可估量。首先,管理者可利用良好的水利資源來發展養殖業。水利工程建立的水域具有面積廣和稅源穩定等特點,完全符合養殖業對水域環境的要求。相關人員可通過大力發展養殖業來增加投資效益。其次,大型水利工程建設一般會在較大程度上對自然景觀產生影響,且項目的施工地點一般都遠離城鎮,因此,可在農田水利工程的基礎上開發旅游業,將所建造的水利設施與周圍豐富的自然資源進行裝飾改造,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觀,提升工程的藝術性和觀賞價值。
3.3? 完善配套設施
為有效提升農田水利工程投資效益,需工作人員積極完善相關設施,保障設備正常運行。在實施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個認知誤區,許多人員認為配套設施的建立需要在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完成后才開始進行,實際上這樣理解是錯誤的。配套設施的構建工作需從工程的規劃期就開始準備,根據工程設計進行設施規劃,從而更好地保障工程的實施及設施建設。如果相關人員在進行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時沒有考慮到這一點,很有可能造成水利工程運轉不暢,配備設施建造延期的問題,最后影響投資效益的產出。因此,在進行工程開發時,必須全面而合理地進行工程方案的設計,保證水利工程施工和設施建設同步進行,確保二者可在工程結束后一起投入使用,在縮短工期的同時保障工程質量,為工程施工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
3.4? 積極進行管理規劃
農田水利工程的管理規劃工作也應貫穿工程始終。從工程招標開始,需保證招標過程透明化,禁止暗箱操作現象;招標程序須符合法律規定,為工程建設創造良好的招標環境[5]。其次,在進行農田水利工程設計前,需考察實際環境,了解當地人文、水文環境特征,結合具體情況設計方案,從而有效減少施工工程為自然環境帶來的消極影響。此外,還需加強工程監督,堅決禁止層層轉包現象,減少經濟支出的同時有效把控施工風險和施工質量。
4? 結束語
在進行農田水利工程投資建設時,確保投資效益,需相關人員積極進行工程的規劃。在對施工環境有充分了解后合理設計施工方案,在工程實施過程中進行有效監督,確保工程質量,保障投資效益。
參考文獻:
[1]王一民.農業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主體的信用風險評估[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16(6):35-36.
[2]高凡.水利投資結構優化分析模型的建立與應用[J].人民長江,2017(9):50-51.
[3]張馨予.水利投資效益評價理論、方法與應用[J].河海大學學報,2017(8):95-96.
[4]余淑媛.農田水利工程對現代農業經濟發展的作用探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5(8):70-71.
[5]馬勝旗.關于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中相關問題的探討[J].科技展望,2016(1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