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朱浩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諶晗
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小城鎮建設蹄疾步穩,在全國省級層面做到“五個率先、五個突破”,走出了一條百姓富、生態美的貴州山地特色小城鎮發展新路。
赤水河畔,茅臺鎮攜著“雨過開瓶十里香”等贊譽從歷史深處款款而來,融通古今,一躍成為宜居宜業宜游的歷史文化名鎮,在黔貴大地寫下醉美詩篇;
武陵山下,久負盛名的“中國汞都”萬山鎮,經歷與汞告別的陣痛后,以朱砂為筆,潑墨文旅產業,描繪出以礦山文化為特色的“朱砂王國”,驚艷世界;
…………
放眼黔山貴水,依托全省小城鎮建設,迎來璀璨蝶變的又何止是城鎮面貌,看病難、上學難、致富難等民生難題,也隨著小城鎮建設深入推進被逐一破解。
政貴有恒,久久為功。以2012年首屆全省小城鎮建設發展大會召開為開端,八年深耕細耘,貴州省小城鎮建設在全國省級層面做到“五個率先、五個突破”,走出了一條百姓富、生態美的貴州山地特色小城鎮發展之路。
小城鎮一頭連著城市、一頭連著農村,是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的重要節點,是實現城鄉統籌的重要融合點。
2012年,啟航之年。全省第一屆小城鎮建設發展大會在遵義召開,吹響了貴州小城鎮新發展的集結號。
2013年,改革之年。出臺了《關于加快100個示范小城鎮改革發展的十條意見》。
2014年,項目推進之年。建立了示范小城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民生保障、產業發展等28類“8+X”項目庫和建設標準。
2015年,小康指標創建年。建立了100個示范小城鎮小康創建指標體系,明確了示范小城鎮實現同步小康目標要求。
2016年,提升之年。出臺了《打造貴州省特色小城鎮升級版的實施意見》,著力實施“十大提升”工程,重點推動特色小城鎮創建。
2017年,特色發展之年。全省15個鎮入選中國特色小城鎮名單,數量位居西部省份第二。
2018年,高質量發展之年。在黔南州召開第七屆全省小城鎮建設發展大會,全省特色小鎮和小城鎮建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2019年,續寫新篇年。制定《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動特色小鎮和小城鎮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開啟全省特色小鎮和小城鎮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積數年之功,貴州省小城鎮建設發展實踐,為全國小城鎮特別是欠發達地區推進小城鎮建設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和做法。
近年來,貴州省整縣推進小城鎮建設發展工作,打造了一批規模較大、實力較強、功能較全、輻射帶動性好的小城鎮,壯大縣域經濟發展。
采取整縣推進模式,按照“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的要求,推動縣轄區小城鎮總體規劃全部進行優化提升,農貿市場、公共停車場、標準衛生院、汽車客運站等6300個“8+X”項目落地。
城鎮村產業融合發展,20個試點縣中,大部分縣的地區生產總值連續3年增速超過10%。仁懷市、福泉市、湄潭縣、龍里縣4個試點縣(市)完成轄區內所有建制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16個試點縣轄區建制鎮生活垃圾(收轉運)設施全覆蓋,畢節市采取整縣推進模式,實現全市建制鎮生活垃圾(收轉運)設施全覆蓋……

仁懷市茅臺鎮通過深入挖掘酒文化、長征文化、鹽運文化和地方民俗文化,實現產城景融合發展。(鄭鐵 /攝)
一個個基礎設施齊全、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小城鎮使貴州新型城鎮化發展更具實力、更有底氣,讓老百姓感到了充實感、獲得感和幸福感,讓貴州“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的步伐因小城鎮建設邁得更加堅實。
鎮村聯動,城鄉融合。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貴州創建的“鎮村聯動”模式,是在全國率先推進城鄉融合體制機制的探索。
2014年,貴州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與清華大學城市研究所深度合作,按照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的發展理念,把安順市舊州鎮與浪塘村的功能定位、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生態環境等從全局進行統籌規劃,并推動各類項目加快建設,形成“鎮村聯動”發展模式。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鎮村聯動工作,省政府將“推廣‘1+N’鎮村聯動模式”列入2019年度《政府工作報告》,省聯席辦嚴格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印發了《關于在全省推廣“1+N”鎮村聯動發展的工作通知》,將小城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環境綜合整治、綠色發展、產業發展向農村延伸,推動了小城鎮與美麗鄉村實現“聯規、聯動、聯建、聯美、聯富、聯強”,助力脫貧攻堅、助推鄉村振興,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產業是小城鎮發展的基石,更是小城鎮發展的內生動力。全省大力發展小城鎮特色文化、特色產業、綠色生態,打造了一批特色鮮明的小城鎮,如花溪區青巖鎮、雷山縣西江鎮、黃平縣舊州鎮等一批歷史文化名鎮,黎平縣肇興侗鄉小鎮、習水縣土城紅色小鎮、西秀區舊州屯堡小鎮等一批特色小城鎮,讓省內外游客耳熟能詳。
同時,依托小城鎮特色產業發展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揮大數據、大生態、大旅游3塊長板優勢,強化綠色、新興、高端、特色的產業定位,促進“產、城、景、文、旅”融合發展,將小城鎮打造成產業園區、旅游景區、高效農業示范園區的會師之地,一批小城鎮產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大力發展“一鎮一業”,做大做強酒、煙、茶、藥、食品5張名片,促進傳統產業生態化、規模化;一批小城鎮大力發展“一鎮一特”,做專做精大數據、大健康、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文化旅游業等新興產業,促進新興產業特色化、品牌化;一批小城鎮推進產業跨界融合發展,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促進一產“接二連三”,實現三次產業融合發展。
青巖鎮依托古鎮文化打造特色景觀旅游名鎮,八方游客絡繹不絕;舊州鎮依托屯堡文化打造古韻屯堡,文化旅游紅紅火火;西江鎮依托千戶苗寨打造苗鄉小鎮,成為一張亮麗名片。
今日之貴州,座座山地新城拔地而起,處處靚麗風景串珠成鏈,望一眼鄉愁滿懷、美不勝收,走近了嘖嘖稱奇、流連忘返。
鏈接
“五個率先、五個突破”
率先建立最完善的政策支撐體系,在探索山地特色小城鎮發展路徑上取得突破;
率先推進小城鎮改革發展,在釋放機制活力上取得突破;
率先開展以鎮為單位小康創建,在推動小城鎮同步小康上取得突破;
率先實施“鎮村聯動”發展模式,在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上取得突破;
率先創建“8+X”項目和標準,在指導基層建設實踐上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