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張天旭
貴陽市烏當區緊緊圍繞“醫、養、健、管、游、食”六大領域,著力構建醫養健管融合、康養健游聯動、種養加銷一體、政產學研結合的“大健康體系”,大健康產業發展基礎不斷夯實、集聚效應不斷顯現。
滿院綠蔭,風景如畫,一棟棟古樸民居錯落有致,到處散發著濃厚的布依文化,這里是貴陽市烏當區偏坡鄉。“我是第二次來這里了,第一次是在朋友推薦下來參加‘六月六’民族風情節?!庇慰椭x新橋一邊拿著手機拍照,一邊笑著說,這次再來是因為這里離城近,農家樂的菜很好吃、很新鮮。
烏當區作為全國首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國家級醫養結合試點區、省級大健康醫藥產業發展示范區,近年來緊緊圍繞“醫、養、健、管、游、食”六大領域,著力構建醫養健管融合、康養健游聯動、種養加銷一體、政產學研結合的“大健康體系”,大健康產業發展基礎不斷夯實、集聚效應不斷顯現。截至8月31日,全區2019年已實施省市區大健康產業重點項目37個(其中省市重點項目16個),總投資245.81億元。
8月14日,記者走進位于烏當區阿栗村的曜陽養老服務中心,這里生活配套設施齊全,居住環境優美,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
“軍港的夜啊,靜悄悄,海浪把戰艦輕輕地搖……”上午10點左右,93歲的曾星惠老奶奶唱完《軍港之夜》后回到4樓的房間休息,“我是去年5月住進來的,房間寬闊、明亮,住了2個人,很舒服”。已是鮐背之年的曾奶奶思路清晰地說到,因為自己的子女工作忙,所以選擇來養老院,把自己管好,也解放了兒女,在這里吃得好、住得好,還結識了許多“老”朋友,每天的生活都多姿多彩。
“我們中心2015年9月入駐阿栗村,投資8000多萬元對原烏當區陽光山莊敬老院1.8萬平方米的房屋進行重新設計、裝修、改造,建成了適宜老年人醫養、休閑的業務用房和山體公園。”曜陽養老服務中心院長楊勝榮介紹,中心還積極探索醫養結合的機構養老服務模式,不僅實現了老有所養,也實現了老有所醫,讓老年人少跑路,晚年生活更幸福。
“中心一期工程共設有266張床位,基本是雙人間和3人間,現在已經是一床難求。目前正在擬建二期項目,建成后可以新增1000張床位。”楊勝榮說。
“烏當區以曜陽養老服務中心、愛璽養老服務中心、樂灣國際老年養護院等為代表的養老產業體系日漸完善,以新陽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等為代表的居家養老產業蓬勃發展,旅居養老、機構養老、居家養老等養老體系不斷健全。”烏當區大健康醫藥產業辦公室主任李云洪說。
截至目前,全區擁有養老機構39家,床位4328張,預計到2022年,全區養老機構將超過45家,床位超過5000張。
“以前生個小病都要自己坐車去市區的大醫院,很不方便,現在家門口的社區醫院就能解決這些小問題了?!奔易醍攨^水錦花都小區的陳老伯,談到如今看病就醫的方便,感到非常滿意。
從最初的有病看病到治病防病再到現如今的“大健康”,近年來,烏當區醫療衛生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干凈整潔的醫療機構、精干的全科醫生服務團隊、群眾健康意識的增強和健康知識的普及、簽約家庭醫生上門服務、逐步發展壯大的健康醫藥工程等,這些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變化,著實讓廣大群眾得到實惠和健康。
“我有了自己的家庭醫生?!奔易醍攨^新都花園小區的段麗娜老奶奶開心地說,“有了家庭醫生后,平時測量血壓和血脂都方便了,感謝高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療團隊。"
高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錢晶介紹,中心已經有5個家庭醫生醫療團隊及1個村醫,每隔1個月左右都會上門對重點關護的老人、兒童、孕婦進行問診。
“烏當區實施健康醫療服務攻堅工程以來,加大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分級診療、公共衛生、疾病預防等方面探索創新?!崩钤坪榻榻B,目前全區家庭醫生服務共簽約76034人,簽約率32.39%,其中重點人群簽約40323人,簽約率61.54%,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群實現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覆蓋。
截至目前,烏當區醫療衛生機構達174家,隨著貴州醫科大學附屬烏當醫院、貴州福萬康康復醫院、貴州黔龍醫學檢測中心、貴陽微醫互聯網醫院、貴州數字醫學轉化中心相繼建成并投入使用,以及公立醫院“五室一中心”的建成投用,烏當的大健康產業將實現快速發展。
與此同時,貴黔國際總醫院、貴州阜安心血管病醫院、貴陽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貴陽精康腦科醫院、烏當區婦幼保健院、七喜腫瘤醫院等醫療機構正在加快建設,預計到2022年,全區醫療機構床位數將超過1萬張。
“以前種植傳統農作物1年下來收入才4000元左右,現在種植鐵皮石斛,每個月有2000多元的工資,還租了11畝地出去,每畝地到年底有850元的土地分紅,加起來一年能賺不少錢。”烏當區新堡鄉馬頭村村民羅有奎說。
從“小農經濟”到“規模經濟”、從“單打獨斗”到“抱團發展”,烏當區新堡鄉、下壩鄉發展的鐵皮石斛產業,成為村民脫貧致富的聚寶盆。
“近3年,我們公司支付土地租金108萬元、青苗補償費76萬元、人工工資130萬元,分紅49.6萬元,當地農戶通過土地租賃、項目分紅、基地務工,已經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辟F州興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技術副總經理郁建新介紹。
成立于2006年4月的貴州興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貴州威門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之一,是一家集中藥材種植、收購加工、技術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企業。
“公司鐵皮石斛GAP種植項目經過近3年的建設,已在烏當區新堡鄉建成鐵皮石斛核心種繁基地300畝,在烏當區下壩鄉建有1000畝鐵皮石斛種植示范基地。”貴州威門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程劍介紹,同時配套建成一定規模的鐵皮石斛種苗組培大樓、煉苗大棚以及自動噴灌系統、自動空氣循環系統、自動遮陽網系統和異動苗床等附屬設施。
近年來,烏當區將大健康融入大扶貧戰略中,立足服務醫藥醫療和養生養老產業,著力培育中藥材種繁、藥食同源食材種植和健康食品種植加工等新業態,打造烏當健康藥食材品牌。結合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在全區各鄉(鎮)種植太子參、頭花蓼、紅樹莓、白芨、杜仲、天麻、前胡等中藥材。
截至目前,全區已完成中藥材種植面積5萬余畝(含野生撫育),年產量1.49萬噸,產值約1.7億元。天麻、櫻桃、紅米、黃金梨等特色健康食品種植業快速發展,五阿哥、貴州龍、黔五福等特色食品加工產業不斷壯大,貴樂速凍食品生產線等重點項目加快建設,帶動613戶1770人實現脫貧。

貴陽市曜陽養老服務中心康復治療師為老人進行康復治療。(貴陽市曜陽養老服務中心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