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衛列
美國政府4日正式通知聯合國要求退出《巴黎協定》,并啟動“退群”程序。《巴黎協定》是國際社會為應對氣候變化攜手合作的標志性成果,美國政府為一己之私退出協定的決定,是全球環境保護的一大挫折,也是環保問題在西方社會內部極化的反映。
西方國家大力提倡生態環境保護歷史上曾保證了資源在特定狀態下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支持,但隨著社會發展,環境保護運動日益呈現殖民化、政治化和極端化的趨勢。西方國家不顧發展中國家人民生存問題的現實,把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問題與環保相掛鉤,大肆渲染發展中國家的環境污染事件,否定發展中國家在環保方面的成就,試圖站在西方的“道德制高點”譴責發展中國家。
美國動輒指責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在環境保護方面的不力,自己卻重啟高能耗、高污染行業,甚至在生態保護區進行石油開采,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就有128項環保法規被美國政府放松;美國近些年來發動的對外干涉行動對環境傷害巨大。海灣戰爭中僅伊拉克受污染地區就有300多處,有52種鳥類滅絕,受害人數達2250萬,石油燃燒釋放的煙霧嚴重影響了氣候。科索沃戰爭中使用的巨量炸彈,嚴重破壞了前南斯拉夫地區的地質結構和生態環境;日本重啟商業捕鯨,把核廢水直接排入太平洋;發達國家高唱環保的同時,通過垃圾跨境轉移把處理成本極高、不能最終處理的固體廢棄物轉移到發展中國家……
前段時間,依靠街頭環保運動起家的瑞典女孩桑伯格,舍棄對跨洋旅行而言最低碳的飛機不坐,登上國際知名大公司贊助的所謂“零碳排”帆船橫渡大西洋到紐約(帆船最后用飛機運回歐洲),一度成為斬獲諾貝爾和平獎的“領跑者”,但她這種吃面包時扔掉較硬的面包邊,日常生活也大量享用塑料制品所帶來的“方便”,將西方的環保運動推向另一個極端。
西方環境保護的“三化”趨勢對其他國家的消極影響不容小覷。發達國家從領土、政治、經濟殖民發展到生態、環境殖民,繼續盤剝廣大發展中國家。對發展中國家來說,因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落后,生存和發展的理念跟隨發達國家步伐,加之國際話語權的缺失,容易使其盲目陷入發達國家的生存和發展理論之中。
西方環保“三化”的實質是“我可以發展,你們不能發展”,因此我們必須時刻警惕和防止西方用環保問題限制別國發展的步伐。這并不是不要保護生態環境,而是要在生態文明的框架下正確處理發展和保護的關系,摒棄建立在工業文明基礎上以西方為中心的“部分人類中心主義”價值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樹立以“共生和諧”為核心內容的全球生態文明新理念和發展觀,時刻牢記“綠水青山是生存之本,金山銀山是發展之源”;變革各自為政、故步自封的狹隘思維,要解放思想、放眼全局、打破成見、換位思考、務實創新;用打造“環境優美、經濟綠色、政治穩定、文化繁榮、科技創新、社會和諧”的目標擔當起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任。▲
(作者是北京生態文明工程研究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