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寶榮
青島市企業托管中心是青島市人民政府于2011年9月正式組建的市直事業單位,主要職責是負責托管企業遺留下來的人員、檔案、宿舍、離退休干部管理;負責對托管企業資產監管和運營,改革調整重組,政治思想、黨建和群眾工作,托管企業穩定工作;負責托管企業審計及法律事務工作。
自正式組建后,中心在加強財務管理、強化財務監督方面積極探索,以統一財務管理標準,規范財務管理行為,完善財務監管體系為目標,積極建章立制,完善制度,強化統一執行規定,以推進中心托管財務工作的管理科學化、執行制度化、運行規范化。因為職責特殊、任務繁重,并且在全國范圍內沒有可借鑒的范例和經驗,中心的各項工作開展都是作為第一個吃蟹人,摸著石頭過河。經過八年的探索實踐,形成了一整套適合托管企業現狀和托管工作實際的財務管理體系,有效的保障了托管財務工作的正常運轉,并在新舊動能轉換中成為托管工作再上臺階的助力。
一、成立初期財務管理的狀況及問題
2011年成立的新中心是在原工業、商業、物資三個行業中心的基礎上合并組建的,合并前,三個行業中心已按各自財務管理模式運轉多年,導致了中心初期雖在財務制度、規范和標準上進行了統一約束,財務管理狀況仍未未達理想狀態,不能有效保障托管財務工作的正常運轉和托管財務人員的有序銜接,全系統財務管理工作仍舊存在很多問題和薄弱環節。
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托管架構點多分散,財務人員力量不足
組建初期,從保持穩定出發,基本保留了原行業中心托管企業的管理架構狀態,托管點多且分散。這種托管管理模式下,就財會隊伍而言,已明顯感到了財會人員力量不足,財務人員資源不均衡,對財會工作正常運行有了一定負面影響。主要有:
1.財會人員老化、短缺。托管企業基本是破產或關停狀態,人員基本都按政策分流,加之托管工作收入低,原企業留下的財務人員極少,且多是退休返聘人員,僅有少量是社會聘用。據統計,中心組建一年以后,系統內財會人員共36名,其中返聘退休人員12名,占三分之一,平均年齡達50.6歲,呈典型的老化狀態。而在原托管結構下,財務人員數量也存在短缺現實,有的托管點上只有1名財務人員,不符合內部牽制的規定要求。
2.財會人員水平不一。36名財會人員中,具有中級職稱的僅8人,占22%;僅有會計資格證的12人,占三分之一。會計人員水平不一,實戰性能力不一,工作效率差距大。
3.布局結構不合理。原有點多分散的托管結構,各點所管的托管企業多少不同,各托管企業的工作量也不同,導致工作分配不均,不利于合理有效調配資源、提高勞動效率,也不利于人員管理。
(二)執行政策不統一,財務管理難到位
中心組建初期出臺了一系列財務制度,財務管理總體要求建立及時。但因細化標準涉及具體業務,觸及行業習慣、歷史遺留問題和職工的切身利益,遲遲難定,其中尤以企業開支政策為甚。由于原三個行業的開支政策各有不同,加之同行業中各企業間開支標準也存在差異,比如工作人員上下班交通費、辦公電話費等,部分企業不負擔或只負擔一項;職工福利方面,有的企業有固定項目,有的則一分支出也無,統一化管理的標準難以確定,導致財務管理工作難以到位。
(三)企業關停時間長,歷史遺留問題多
托管企業大多關停多年,處于非正常狀態、已無任何業務經營,相應的財會工作也處于非正常狀態。加之企業關停之初,對財務工作不正常也不夠重視,如出現休眠的銀行賬戶不處理、不清理;因非正常經營,不按期申報稅或停報稅多年,雖然目前對企業基本財務工作無影響,但一旦企業啟動處理遺留問題(如:動用住房維修基金維修自管房),就會因財會工作在有關部門的休眠中斷而遇到麻煩和障礙。另外,企業關停時,分流走的人員很難積極配合交接工作,致使許多關停企業的財務工作、財務資料未進行有效、規范的交接,存在財務資料不齊全、不銜接、檔案保管不到位等等現象,時隔多年,物是人非,責任也沒法追究,給財務管理工作帶來很大的滯后影響。
二、中心改善財務狀況解決問題的措施
針對財會隊伍力量不足、財務政策執行不統一的實際情況,中心在有效調整財務資源,建立符合當前托管管理需要的財務管理架構體系,提高財務監督管理水平等方面著手,結合托管財務工作的實際,采取一系列措施,有效的改善了財務狀況、解決了財務問題。具體如下:
(一)健全財務機構設置,加強財會隊伍建設
1.配合中心托管架構調整,健全財務機構設置。2013年中心進行行業整合、集中管理的架構調整,托管財會機構相應做出整合,按照獨立、精干、高效的原則設置運作托管財會機構:健全了財會機構設置,并作為獨立部門運行存在;設置財會機構負責人,全面負責財會機構運轉的領導和協調工作;集中財務人員,并根據托管的企業規模和工作量情況配備財務人員數量,為提升財會工作水平打好基礎。
2.優化整合財務人員,充分發揮財務人員作用。機構整合后,財務人員配置全部從主管會計人員中選擇,發揮其了解托管企業情況、業務素質全面、工作能力強的作用,確保勝任工作要求。采取每人管理一戶或多戶托管企業,對所管企業財務工作從頭到尾、從內到外全部負責到底。對于財務管理的內部牽制機制要求,采取主管會計之間相互監督、相互稽核的編配方法,工作出現問題追究兩人責任的管理規定,確保了托管工作的財會工作質量。
3.充實調整財會人員,加強財會隊伍建設。自2015年起招收年輕的、高素質的財會人員,陸續完成財會人員的更新和平穩過渡,財會隊伍水平得到整體提升;堅持對財會人員的培訓學習再教育,包括職業道德、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廉政紀律及法律法規政策等方面,重點針對實際應用能力的培訓和執行內部規章制度的能力,全面提升財會隊伍水平。
(二)積極建章立制,執行統一標準
隨著托管工作的深入和細化,積極建章立制,完善相關制度,統一標準、規范編報,實現財務行為的規范化管理:
1.統一核算標準。規定了托管企業財務開支事項核算范圍、核算具體內容、核算方式、核算標準,規范了核算行為,促進了托管企業財務指標信息的實用有效,確保了托管企業財務指標口徑橫縱可比。
2.規范會計報表的編報工作。明確了編報依據和標準,提高了財務報表信息的準確性、一致性和單位間的可比性。
3.財務開支標準逐步一致化。一方面在差旅費、培訓費等方面嚴格執行上級文件,不搞特殊;另一方面由中心統一全系統薪酬福利等標準、費用支付報銷流程等,促進了托管工作內部統一、管理強化。
(三)堅持全面預算管理,實行財務收支預算控制
堅持托管企業財務收支全面預算管理,對財務收支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過程實施監控。年度預算指標制定由托管企業提出預算草案,中心財務處牽頭,所有職能處室按職責參與預算核定工作,經中心黨委會集體研究決定;執行過程中按季度提報執行情況并召開預算執行調度會,全面研究、監控預算執行情況;年度預算執行情況經外部審計后,根據中心制定的考核文件核算成績,作為托管工作組考核的重要指標。
(四)加強內部審計監督,強化對托管財務的監督
依托制度形成常規性、規范化的財務巡查機制,借助金蝶軟件實現對托管企業資金的遠程監控,形成對托管財務日常工作的有效動態監督;加強內部審計工作,適當借力外部中介審計,加大對年度財務工作成果的審計監督力度,有效促進了財務基礎工作質量的提升。
三、托管財會工作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貫徹執行財務管理制度,確保制度落實到位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制度的執行力,下一步,中心將加大貫徹執行力度,嚴格監督檢查工作,確保財務制度貫徹落實,執行到位。
(二)指導托管企業建立內部控制體系
指導各托管工作組在中心的制度框架下建立更加適合自身的、具有針對性的規章制度,并以此為基礎建立內部控制體系,提升內部治理水平、規范內部權力運行。
(三)抓好巡察、審計、巡查整改工作
對巡察、審計及巡查中發現的問題,指導、督導其做好整改工作,確保落實到位。同時,強化主體責任,對整改落實不力的,堅決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杜絕問題再次發生。
(四)繼續做好財務人員的培訓工作
一是做好財政規定的繼續教育培訓工作,并有針對性地開展專業培訓。二是組織財會人員學習國家財經紀律、工作紀律和廉潔紀律,增強遵規守紀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