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詠姮
摘要:經濟快速發展促使企業加快資產結構的轉型,現有市場發展格局下企業的升級轉型已經步入關鍵期,企業為謀求市場發展空間,應切實提高企業獲得可持續發展的長效競爭實力。其中,資產價值管理水平和效益的提升必然成為企業突破現有發展格局的節點。同時,企業還要加強資產的規劃化、規范化、合理化管理,減少企業資本的流失。本文重點分析了企業資產管理的發展現狀,并提出提升企業資產價值管理效益最大化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企業資產價值管理;效益最大化;路徑分析
企業資產價值管理是保障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必備內容,同時也會影響企業的經營效益和資產價值關系。就目前市場環境來說,市場同質企業的競爭沖擊,使得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范圍越來越大,對企業資產管理的優化調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探究企業資產價值管理的效益最大化對優化資產結構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企業資產價值管理結構優化的意義
(一)切實保障財務價值管理目標的可行性
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為保障企業的可持續經營管理,需要不斷優化與改革企業資本結構。相比較市場同質企業經營收益率,企業資產價值管理收益率較低時,則必然暴露出企業經營管理的制約性問題,同時也促使企業為提供市場競爭力而采取相應的優化改革措施。通過企業資產結構的優化管理實現投資價值和競爭力的有效提升,在企業價值、資本和管理三者之間謀求生產管理的平衡性,進而才能實現企業資產管理的效益最大化。改進企業財務管理方式和資本運作模式非常必要。隨著企業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企業經營價值和產出效益也會發生相應的改變,在資本結構的改革優化中,建立健全經營管理制度與相關體系內容,才能實現企業資產價值管理效益最大化。同樣也說明,企業財務目標、財務資產管理與資產結構三者之間的相互制約和相互影響是最根本的內容。
(二)財務管理實現資本優化的最佳路徑
現代化企業資產價值管理的不斷升級,財務管理目標和實現路徑也隨之在改變。穩定的財務管理模式轉變為適應企業和市場經濟發展的價值化財務管理運作模式,其中充分體現了企業對經濟利益與長效經營的訴求。在優化調整企業成本、收益、資產運作方式和資產結構等,應將財務管理作為基礎性內容進行優化調整,凸顯企業資產價值管理的效益最大化,進而促使企業的資本結構符合企業的短期或長期經營需求。除此之外,企業資產結構的調整也會隨著內外部其他因素的變動而產生的一定的調整,例如:資產價值管理目標和資本結構,其可以被規劃到企業經營管理的動態性優化過程中。
二、企業資產管理的發展現狀
資產管理可以有效促進企業的生產經營價值,從不同維度提升企業資產管理水平和產出效應。雖然企業生產經營存在很大的過程差異,企業內部不同資產之間也存在很大的經營管理等弊端,例如:實物與價值管理不相契合,資產間的相互占用等也容易困擾著企業規模化發展進程。與此同時,企業內部的無效資產過多的占用資本空間,也加重了企業財務經營管理負擔。
(一)流動資產的管理現狀
第一,流動資產效用最大化程度沒有達到目標。對于生產經營特殊產品的企業來說,應收賬款項目值沒有充分實現有效閉環,會嚴重影響企業資金流轉速度和質量。第二,存貨效用沒有落實到實處。例如:水電企業在日常運作中,電網和開機停時的時間長短會影響電能的質量考核,日常更換設備配件或檢修保修過程中,需要切實提高設備穩定性和運行水平,這種固定資本的設備周轉率相比較其他生產資產而言效率較低,其功能價值與其作用效果不成正比。因此,流動資產管理的弊端會逐漸暴露在資產轉移、更換或新購的不同環節中。
(二)固定資產的管理現狀
企業項目實施的時間差異會對資產產生不同的折舊影響。技術改造工程設計新設備的采購與技術安裝,企業在設備設施安裝后采取的竣工質量驗收進行的資產結轉,其經營轉責是在構建活動實體完成相關的構建活動支出,但是支出很少或不繼續的情況下進行結轉,在此過程中,企業資產管理的執行會出現目標偏差,資產折舊對此也會受到影響。
(三)未全面落實信息化管理
企業資產管理的執行效率直接受限于資產管理水平。但是多數企業的低水平管理主要是由于經營決策判斷失誤導致的,例如:企業領導者的權利集中化,領導有時沒有按照既定經營目標設置計劃,或者是決定企業資產流動或投資方向,企業在資產管理上容易出現盲目投資或復建問題,企業因此也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失。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企業經營管理逐漸滲透信息化建設,電子通訊技術和網絡信息化發展已逐級融入企業經營管理中,企業要想在市場競爭中獲得穩定生存的發展空間,就要重視企業的信息化管理。但是有些企業內部的部門之間猶豫協調不通暢問題,企業資產經營的全過程沒有實時錄入到信息化管理系統中,信息的不健全使得財務管理核算缺少充足的信息數據,財務管理人員無法準確管控和固化企業資產的全部信息流程。進而會影響到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統計、整理和分析工作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才能準確掌握企業資產管理的項目與資金流向。
三、實現企業資產價值管理效益最大化的路徑
(一)債務價值管理效益最大化
相對于某些企業來說,在某些情況下企業提升負債程度可以獲得短期經濟效益,而債務所占企業資本結構占比不斷增多,經濟效益自然會隨之增長。在這種假設情況下,企業特殊時期或采取的特殊經營方式,并不是所有企業都會采取的方式。多數企業會盡量避免使用債務比例增加的方式調整資產價值管理,因為其產生的弊端使企業成本管理會增加,財務需要過度拮據,也會影響企業的健康發展。因此,采取債務價值觀里的效益最大化,需要瞄準特殊的環境發展周期、市場環境與社會經濟條件。
(二)價值最大化資本結構的優化
從多數企業資本管理結構角度來說,股權籌資與債務籌資相結合開展,其中某一項籌資的價值最大化無法切實實現企業總體價值的最大化。因此,只有和諧分配股權籌資與應用債務籌資比例才能保障企業資產價值管理的效益最大化。企業在階段化發展過程中,股權籌資或債務籌資都可為企業提供不同的價值管理效果。但是,在企業實際經營管理過程中,不同時期不同生產經營性質的企業,股權錢籌資與債務籌資分配比例會有所不同,例如:企業發展初期企業資本結構中會增加一定比例的債務,會提升企業的價值,當債務比例逐漸增加的過程中,財務管理拮據與代理成本也會相應的增加,企業財務管理風險會隨之減少。應用債務籌資中,降低企業財務管理費風險,其最直接的管理方式是謀求短期貸款行為。企業債務比例攀升到一定比例后,企業價值也會相應地發生變化,如果企業價值因此產生下降趨勢,應立即調整企業資本的債務結構。為提升企業股權的籌資效益,應切實調整財務資產管理的杠桿利益效益。
(三)股權價值管理的效益最大化
企業資本管理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股權資本,另一部分是負債資本。企業資產價值管理效益最大化應切實保障二者之間的協調性,進而實現企業財務管理符合發展目標。強調企業股權價值,應建立在企業資本結構的優化上,綜合性評價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統籌企業債務管理業務,優化企業資本成本。并且,企業在資產價值管理中,也可以分析企業股權利潤,明確調整資本結構,差異對比息稅前后間的利益差,選擇合理的企業籌資管理方式。按照這一管理目標可從資本結構的優化調整上,保障企業股權的價值管理最大化,但是其并不意味著企業債務價值的最大化,其會影響債券價值的相對減少,進而使企業資產價值管理與資本結構相適宜。因此,企業應按照實際經營管理現狀,選擇適宜資本結構的股權價值管理的效益最大化途徑。
四、結語
總之,企業資產管理是一項系統性、綜合性的內容,需要加強企業資產價值管理效益。企業資產管理應該重視資產管理的優化與調整路徑,協調資產結構和財務管理間的動態過程,進而全面提升企業現代化管理水平,促進企業形成良好的資產經營環境,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亞春.淺談國有企業全生命周期資產績效管理[J].國際工程與勞務,2019 (03):73-74.
[2]李露.企業財務管理對資產結構優化的重要性[J].現代商業,2017 (33):150-151.
[3]姚蓉蓉.試析如何實現國有資產管理的規范與效益并重[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8 (09):227-228.
[4]陳英.基于管理防御視角下的管理者會計政策選擇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