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舒婷 吳少月
摘 要:小練筆是突破語文單元習作教學難點、提高學生習作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為擺脫目前小練筆僅僅關注閱讀教學內容,不能落實單元習作教學重點的教學弊端,教師應以單元習作教學目標為依據設計小練筆,從而實現小練筆為課文閱讀教學及單元習作服務的雙重目的;應靈活運用例文的指導作用,在單元習作前有梯度地設計不同范例來進行多次小練筆,從而突破單元習作的每一個知識難點;應結合多樣化的練筆形式,調動學生的多重感官經驗,喚起學生的內部學習動力,以拓寬學生的習作選材思路。
關鍵詞:習作目標;小練筆;寫景狀物類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19-0041-02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小練筆是訓練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并普遍應用在語文課堂上。特別是在單元習作的學習過程中,巧用小練筆可以有效突破習作教學的難點,降低單元習作的難度,提高單元習作的學習質量。但是,在應用小練筆時,出現了習作目標與練筆內容不一致的現象,從而影響習作的教學效果:
一方面是小練筆的教學目標模糊化。目前的小練筆大多是為課文閱讀教學服務,忽略了單元習作教學目標,甚至部分練筆只是為“練”而“寫”,有“量”卻無“質”。在模糊的教學目標下,小練筆自然就無法對學生單元習作的學習形成有效的輔助。
另一方面是小練筆的教學內容程序化。當前的小練筆多為隨文練筆,穿插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其僅僅關注閱讀教學內容,不能落實單元習作教學的重點,不能解決學生在習作中遇到的問題。
盡管“統編本”教材編排習作主題單元引領著習作教學的開展,但是在其他非習作主題單元里又該如何善用小練筆輔助單元習作的學習呢?筆者以四年級寫景狀物類習作為例,探討一些有效的小練筆應用策略,以期能使習作目標與練筆內容相一致,更好地達成預期的學習效果。
一、目標定位要準確
沒有明確的習作教學目標,就沒有真正有效的小練筆。小練筆的設計和應用是否能成功輔助學生的習作學習,關鍵在于教師能否找到清晰的目標導向。如何準確定位單元習作的教學目標呢?首先要準確把握《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每個學段的習作課程目標。其次是對教材進行縱向的分析。最后,結合單元學習的主題,從年段目標與教材分析中明確單元習作的學習重點。
整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第二學段的習作目標,三年級的習作著重“興趣”與“寫清楚”,四年級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把習作內容“寫具體”。由此,縱向分析習作教材,即使都是寫景狀物類習作,三年級更多的是“感興趣”“愿意寫”“最想寫”等字眼,要求把事物寫清楚。而四年級會有“主要突出哪一點奇特之處,大體按怎樣的順序寫”“要具地寫出動物的特點,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等要求。四年級小練筆就是要落實“寫具體”這一目標。如上冊第四單元習作前的一次小練筆:
上冊第四組小練筆(一)學習把動物當作人來寫
“鵝老爺”模樣高傲,白公鵝派頭十足!如此生動有趣,只因兩位作者都把動物當作人來寫。那么你觀察的小動物又有什么特點?貪玩、盡職、淘氣、貪吃……請你選其中一種特點寫一段話??梢苑抡照n文,先寫一個總起句,再把動物當人來寫,具體地描寫出動物的連串動作,突出它的特點。
學生經過一兩次片段訓練,明白了怎樣把特點寫具體,隨后的單元習作自然也能遷移運用,達到預期的單元習作學習目標。
二、例文指導巧運用
直觀的范例,往往比抽象的說話更容易讓人理解和掌握。葉圣陶先生的語文教學“例子說”就是這樣。課文是“例子”,練習則是學生把“例子”中學到的語文知識進行遷移實踐,內化吸收,最終成為自身社會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重要“工具”。小練筆的應用也需要例文的指導,其一是與小學生的學習特點相適應,通過例文的模仿能更好地理解學習內容和要求;其二是能啟發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抓住學習重點,吸納相應的知識。
小練筆的例文大多來自課文的精彩片段,如何取舍都以習作目標為根據。四年級第一組課文以寫景為主,要求學生學習課文的表達方法來把景物寫具體。小練筆也相應地聚焦某一個知識點來設計。以下是為第一單元習作設計的練筆:
上冊第一組小練筆(二)突出自己的“感受”
為什么作家的文章寫得好?為什么作家的文章特感人?為什么作家的文章特別長?其中有一個秘密就是——盡情抒發獨特“感受”!
[課文范例]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在滾動。(感受!)那浪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千萬輛坦克同時開動,發出山崩地裂的響聲,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感受?。?/p>
[練習]那天,是他遇到的天氣最惡劣的一天。一早上,天就陰沉下來,(),他覺得()。臨近中午時,雷聲已如(),過不一會兒,暴風雨就來臨了,()。頓時,天昏地暗,仿佛()。
然而,僅課文例文并不一定能滿足習作學習的需求。根據目標及學情,習作的難點也許是多方面的。因此,教師可以有梯度地設計不同的范例,在單元習作前進行多次小練筆,一步一步地攻克知識點。這是符合溫儒敏教授提出“每次都突出一點,給予方法,又照顧全盤”的觀點的。以下是第一組另外一篇小練筆:
上冊第一組小練筆(一)為“寫景”的文章“起名”
有人說:“題好一半文,花香蝶自來”。如果把你的習作比作一方小小花圃,那么,讓經過你精心推敲的題目成為開門迎客的第一朵香花吧!
1.用景點名稱,例如:亞龍灣 你試試:
2.加個形容詞,例如:迷人的亞龍灣 你試試:
3.抓住顏色,例如:那一片蔚藍 你試試:
4.抒發感受,例如:忘不了的那片海 你試試:
5.運用疊詞,例如:海浪聲聲 你試試:
第一組小練筆的設計意圖顯而易見,從習作題目,到單元學習重點——表達手法,到單元習作要求之一——按一定順序寫,讓學生在不同方面進行不同的知識點訓練。
三、練筆形式可多樣
語文學習可以是多感官聯動的過程。在教學中,若能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經驗,自然也就喚起了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為語文學習活動添上不少趣味。所以,小練筆的形式可以多樣化,在實現習作學習目標的同時,也能拓寬學生的選材思路。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觀察日記的指導就是很好的例子。以植物示范,第一次小練筆聚焦外形,教師引導學生調動自身的視覺、嗅覺、觸覺、聽覺等多種感官去看一看,嗅一嗅,摸一摸,聽一聽……發現植物的外部特點。課堂上,學生仔細觀察,互相交流感受,已是饒有趣味。以下是學生第二單元第一篇小練筆:
觀察日記一則(外形篇)
2017年9月19日 星期二 晴
我養了一盆可愛的鳳仙花。鳳仙花只有我一根手指高,修長的莖是紅紅的,有點硬。莖上有兩片圓圓的、翠綠的子葉和幾對有鋸齒的嫩綠真葉。用手輕輕撫摸真葉,能明顯感覺到凸出的葉脈,還有些粘手的感覺。不知道鳳仙花什么時候才會長出花苞呢?我真期待。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的課程。小練筆的多樣化可以是與學科經驗、生活經驗相結合。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一篇游記習作,教學重點是學會《頤和園》移步換景的寫法。從學情分析而言,學生已掌握多種把景物寫具體的方法,而需側重學習的是運用過渡句來突出游覽的順序。于是,第一篇小練筆是學寫過渡句——在一篇越秀公園的游記里填補每一段的過渡句。第二篇小練筆是畫地圖——通過畫出公園的游覽圖,梳理自己游覽的景物和順序。然后根據地圖,完成游記習作。可見,小練筆不再只是“寫”,而是調動以往的游覽經驗來“畫”,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小練筆中有所得,實現知識的綜合運用。
總之,小練筆是小學習作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目標定位準確,能為小練筆的設計提供根本依據。適宜的例文指導,多樣化的練習形式,能有利于學生掌握習作學習的知識重點。當小練筆的內容與習作目標達成一致時,不但能提高小練筆的質量,而且學生的習作訓練會更有效,單元習作的學習效果也會得以提高。
參考文獻:
[1]傅登順.隨文練筆的認知破局與轉型升級策略[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9(4).
[2]秦艷紅.敘事性作品教學中小練筆的設計[J].教學與管理,2017(2).
[3]李偉成.教學的目標、活動與評價之獨立性與一致性芻議[J].教育導刊,2013(2).
作者簡介:黃舒婷(1986—),女,廣東汕頭人,中小學語文一級教師,碩士,研究方向:語文教學;
吳少月(1974—),女,廣東海豐人,中小學語文一級教師,??疲芯糠较颍盒W綜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