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宗攀 吳文建

[摘要] 目的 分析對于急診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使用胺碘酮進行治療的治療效果,為臨床提供參考。 方法 方便選擇在該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受治療的急診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120例)為研究對象并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觀察組(60例)和對照組(60例)。對于兩組患者均實施常規的藥物治療措施,然后對照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實施辛伐他汀膠囊以及依澤替米貝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實施的治療措施是在常規藥物治療的基礎上使用靜脈滴注胺碘酮進行治療。治療結束后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心功能指標及血脂指標。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8.4%,顯著高于對照組8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203,P=0.007);觀察組患者LVESD、LVEDD、LVEF分別為(35.45±9.34)mm、(52.45±5.56)mm、(47.23±6.26)%,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2.896、14.562、12.689,P<0.05);觀察組患者HDL-C、TC、TG、LDL-C分別為(2.89±1.26)mmol/L、(4.02±1.46)mmol/L、(3.35±1.98)mmol/L、(2.65±1.25)mmol/L,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5.067、16.526、13.996、15.784,P<0.05)。結論 對于急診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使用胺碘酮進行治療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值得推廣。
[關鍵詞] 胺碘酮;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 R541?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9)08(b)-008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miodaron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arrhythmia in emergency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Methods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achyarrhythmia (120 cases)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6 to March 2017 were conveniently selected in the study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60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60 cases).? Conventional drug treatment was performed in both groups, and then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imvastatin capsules and ezetimibe. The treatm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ased on conventional drug therapy.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amiodarone for treatment. After treatment,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iciency, cardiac function index and blood lipid index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8.4%,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80.00%).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7.203, P=0.007); LVESD, LVEDD, LVEF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35.45±9.34)mm, (52.45±5.56)mm, and (47.23±6.26)%, respectively,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12.896, 14.562, 12.689, P<0.05); HDL-C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C, TG, and LDL-C were (2.89±1.26)mmol/L,(4.02±1.46)mmol/L, (3.35±1.98)mmol/L, and (2.65±1.25)mmol/L,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15.067, 16.526, 13.996, 15.784,P<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amiodaron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tachyarrhythmia has a good therapeutic effect and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Amiodaron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apid arrhythmia; Adverse reactions
目前臨床心內科室內一種較為常見的病癥就是冠心病,這種病癥對于患者的身心健康都會產生非常嚴重的影響[1-2]。有研究就人員發現[3],目前在臨床上的冠心病患者中出現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發病率近年來呈現逐漸增加的趨勢,這種病癥一旦發病很容易造成患者的死亡的情況,為了降低出現患者的死亡率,對于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實施良好的治療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4]。該研究方便選擇在該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間接受治療的急診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120例)為研究對象,對這些患者使用胺碘酮進行治療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經該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實施,并經過患者或者其家屬知情同意實施該研究。方便選擇在該院接受治療的急診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120例)為研究對象并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觀察組(60例)和對照組(60例)。其中觀察組患者的男性較女性多2例(即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齡均在44~7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2.4±3.2)歲,病程均在2~22 h平均病程為(15.8±3.6)h;對照組患者的男性較女性多4例(即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齡均在43~7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2.7±3.4)歲,病程均在2~23 h平均病程為(15.9±4.0)h。所有患者均是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出臺的相關標準確診為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5]。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以及病程等)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于兩組患者均實施常規的藥物治療措施(包括阿司匹林、ACEI、硝酸類制藥或者β 受體阻滯劑等)。然后對照組患者該次基礎上實施辛伐他汀膠囊(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20165)(口服,3次/d,20 mg/次)以及依澤替米貝(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6020722)(口服,1次/d,10 mg/次)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實施的治療措施是在常規藥物治療的基礎上使用靜脈滴注胺碘酮(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1021872)(用藥量為150 mg/30 mL,注射速度在0.1~0.6 mg/min),直至患者的心律失常癥狀消失后再進行口服胺碘酮(口服,1次/d,0.2 g/次)。
1.3? 療效評價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在治療后的有效率情況(分為3個部分無效、有效以及顯效);對比心功能指標在治療后兩組的情況,包括左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以及左室射血分數(LVEF);對比血脂指標在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變化情況,包括HDL-C(高密度脂蛋白)、TC(血脂總膽固醇)、TG(甘油三酯)以及LDL-C(低密度脂蛋白)。
1.4? 統計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應用(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在治療后的有效率情況
通過對比兩組患者在治療后的有效率情況發現,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對比心功能指標在治療后兩組的情況
觀察組患者的LVESD、LVEDD以及LVEF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對比兩組血脂指標在治療后患者的變化情況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HDL-C、TC、TG以及LDL-C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 討論
目前在人類的健康問題中心血管疾病已成為造成人類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這種病癥的發病人群在20~40歲之間均有,并且發病的機理目前臨床上還不清楚[6-7]。通過大量的文獻收集發現,造成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可能和各種外界因素有關(包括環境因素以及神經類型等)[8]。有研究人員發現近年來冠心病的發病率呈現逐漸增加的趨勢并且發病的人群正在呈現年輕化的趨勢,導致冠心病的主要包括高血脂、高血糖以及高血壓等[9]。一個新型的膽固醇吸收抑制劑(依澤替米貝)可以有效的將腸胃對于膽固醇的吸收效果進行抑制。對患者進行治療時通過降低患者對膽固醇的吸收從而將肝臟內的膽固醇量降低進而清除血液內的膽固醇。辛伐他汀是一種常見的能夠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高密度脂蛋白以及甘油三酯的治療冠心病的藥物。胺碘酮是一種能夠治療Ⅳ類以及Ⅰ類心律失常的α、β腎上腺素受體阻滯劑,它可以將各部心肌組織的動作時間延長,抑制心房傳導鈉離子內流從而減低竇房結自律性。
該研究通過對比兩組患者在治療后的有效率情況發現,對照組患者在治療后仍有12例患者出現治療無效果的情況,而觀察組患者在治療后僅有1例患者出現治療無效果的情況,并且對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達98.4%(59/60),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0.0%(48/60),兩組患者治療的有效率情況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203,P<0.05),這與張靜波[10]相似研究結果一致,其研究結果顯示患者治療后總有效率為99.50%,具有佐證意義。通過對比心功能指標在治療后兩組的情況發現,觀察組患者的LVESD(t=2.896,P<0.05)、LVEDD(t=4.562,P<0.05)以及LVEF(t=2.689,P<0.05)指標較對照組在治療后的情況差異性顯著;通過對比血脂指標在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變化情況發現,觀察組患者在治療后的HDL-C(t=5.006,P<0.05)、TC(t=6.526,P<0.05)、TG(t=3.996,P<0.05)以及LDL-C(t=5.784,P<0.05)較對照組效果顯著較好并且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符合王京玲[11]相似研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