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歡歡
【摘 ?要】
愛因斯坦曾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因此,在小語教學中,我們要認識到培養想象力比傳授知識更為重要。學生想象力的提高,有助于閱讀和欣賞語文中豐富多彩的內容,有助于拓寬小語教學的外延,也更有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想象力是創造的基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是語文教學的根本。在教學中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鼓勵、培育和呵護學生的創造潛能,為他們的未來發展創設良好的外部條件。
【關鍵詞】
想象 ?教學 ?培養 ?呵護 ?發展
想象既是特殊形式的思維活動,又是思維的奇異翅膀,借助它,人們可以做到“思接千載”“視通萬里”。黑格爾曾經說過:“真正的創造就是藝術的想象活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發展語言的同時,要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想象是學生創造力的萌芽,心理學研究證明,兒童的思維與成人的思維大相徑庭,學齡初期,兒童的心理發展正處于想象力培養的黃金時期,在他們的腦海中:“狗是他的伙伴,老虎是他的朋友。”他們的世界充滿著美好、充滿的幻想。所這時候如果采用恰當的手段施以經常性的訓練,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充分利用課堂主陣地,因勢利導,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種有利因素,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一、利用“假設”,培養學生的幻想意識
假設某一具體情況,讓學生根據這種情況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想象、聯想。在想象之前我明確地告訴學生,想象如能超越時間、聯想。在想象之前我明確地告訴學生,想象如能超越時間、超越自我,甚至想象出世界上不存在的事物,老師就會表揚他。例如,學生想象出:“會飛的猴子、長角的兔子……”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想、敢想,能大膽創新,幻想意識逐步形成。
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生活體驗,比如,像草原、藍天和小河,像幫助爸爸干活、幫助媽媽做家務和助人為樂等事情,都可以讓學生去想象。利用作文課讓學生寫出自己的理想和志向,寫出自己在生活中的瞬間觀察以及由此產生的聯想和感受。
二、利用“繪畫”,發展學生的想象力
教師出示一些抽象的圖形或不規則圖案。讓學生想象成具體的人、事、物、景以創作出構思奇特的想象文。也可以先畫一畫,或添畫成具體形象再寫。根據學生愛好繪畫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展開想象,自由作畫,在內容上不作統一要求,留給學生自由發揮想象的空間,以豐富多彩的畫向他人展現故事內容。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插上思維的翅膀,敞開心扉,無拘無束地進行創造、構思,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想象能力。我們大家都有看小朋友的繪畫作品的感受,盡管繪畫技法簡單,甚至幼稚,但是充滿了孩子極其豐富的幻想,有的想法是大人無法作到的,可見,學生的創造潛力是多么的巨大。沒有想象,就沒有創造。想象是創造的源泉,因此,我們一定要精心的呵護學生的創造精神,精心培育,使其茁壯成長。
三、利用“表演”,調動學生創造的主動性
在實踐中,我發現兒童對表演特別感興趣,所以我就利用“表演”這一形式來突破學生在理解、表達上的障礙,使學生在表演中理解內容,在表達上的更進一步。如《小紅帽》,由于故事情節教為曲折,又不好理解,讓五人一組,分別扮演“小紅帽、媽媽、大灰狼、外婆”等,學生興趣怏然,都積極要求上臺表演自己喜歡的角色。經過表演,學生對故事情節記憶深刻,表達清楚。學生善于模仿,我們就不妨先從模仿起步,讓學生把看到的動畫故事展示給大家,鼓勵他們加上自己的理解和創造。
四、利用“續編”,拓展學生思維的延續性
一些故事,寓意深刻,故事悲劇性結局是孩子們不愿看到想著一切美好的東西。如《狼和小羊》的結尾,孩子不愿看到,于是,讓學生延續故事,大多數小朋友想出小羊戰勝的辦法,拓展了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續編是很好的方法,一篇課文的續編可能會產生另外的結局,這其間的故事發展就會曲折動人,就一定會有小作者的個人創造因素。當一個悲慘人物的續編由“山重水復”而“柳暗花明”時,不僅有小作者的獨創,而且,也體現了小作者的善良心愿。另外,有的文章結尾沒有挑明結果如何,后事如何,可讓學生在此處做文章繼續想象下去。如《坐井觀天》一文結尾,小鳥告訴青蛙天無邊無際,并請它出來看看,那么青蛙跳出來后會怎么樣?學生一定會有很多出人意料的猜想。有時還可以索性只給個開頭,任由學生想象將發生什么。如教師先出示:“窗外,雨嘩嘩地下著,小明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再讓學生想象省略的內容,學生能浮想聯翩,編寫出形形色色的故事。在這過程中,想象力得到了鍛煉。
五、利用“實物”,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
想象力是創造力的最顯著的特征。教學中充分體現了一個“創”字,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通過各種形式,逐步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引導學生在想象中有創新,真正做到發展兒童的創造性想象力的目的。利用“實物”引發聯想到跟這件事有關的種種事情,從而形成豐富的故事內容,產生曲折生動的故事情節。比如在桌子上放一杯水,一只蘋果,讓學生觀察后寫一篇與之有關的文章。可以是水和蘋果的對話,也可以是水和蘋果的關系,還可以是有關水和蘋果在日常生活的一則小故事,甚至于可以寫關于未來的水、蘋果的設想。在海闊天空的奇思妙想中,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大大提高了。再如,小學生看到“圓”,會想到足球、盤、月亮等等,同樣,當他們看到足球、盤、和月亮也會誘發聯想,由此及彼,舉一反三,這是極好的現象。由實物引發聯想逐步擴展到實景的聯想,是一個跨越,到那時學生觀察現實生活的能力就會得到極大的提高,學生的作文自然就有的可寫了。
總之,語文教學要努力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促進學生的智力的發展和能力的提高,我們要來源于生活,走到課文中來,學習漢語知識,再從語文課堂走向生活,運用語文,提升能力。這樣,我們的語文才會被學生所喜歡,才能植根于生活的肥沃土壤中,茁壯成長,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