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陳
【摘 ?要】
語文教師要廣開作文教學資源,從教科書到日常話題,從課堂教學到社會生活,都可以加以開發與利用。創設多種形式的聽說練習,營造寫作氛圍;立足閱讀教學,挖掘寫作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積累寫作素材,搭建各種各樣的展示平臺,培養寫作興趣。
【關鍵詞】
作文 ?資源 ?開發 ?利用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為學生自由寫作提供有利的條件和廣闊的空間。”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寫作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活用教材資源,善用生活資源,精用網絡資源,巧用生成資源,為學生構建一個開放的寫作環境。
一、加強聽說練習,創造濃郁的語文寫作氛圍
外因影響事物發展的方向、速度和具體過程。初中學生處于人生觀初步形成階段,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學校和教師要充分利用學校設備,給學生創造濃郁的語文寫作氛圍。
葉圣陶說過:“語文”一名,以口頭為“語”;書面為“文”,文本于語,不可偏指,故而言之。亦見此學科“聽”“說”“讀”“寫”并重,通讀課本、練習作文,因為讀書之事,而忽于聽說,不注意訓練,則讀書之效亦減損……我們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加強對學生聽說能力的訓練。如早餐時間,學校的廣播可放一些經典美文和學生的優秀習作,晚餐時間播放一些生動有趣的故事、寓言或者是學生自己編寫的故事,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還可以開展“每日一說”,每天上課前請同學們上臺作“三分鐘演講”,內容不拘,形式各異,可以說自己的興趣愛好,可以評議社會上或校園里某種現象,可以講故事,可以講笑話,甚至可以背誦一段優美文章,朗誦一首激情澎湃的詩歌……通過這些,創造出濃郁的語文學習氛圍和寫作氛圍,達到“潤物細無聲”的目的。
二、立足閱讀教學,挖掘教材豐富的寫作資源
按照新課程標準編寫的實驗教科書(又稱教材)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適應學生的認識水平,密切聯系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像世界,是老師對學生進行語文素養培養的重要課程資源之一。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語文教師必須立足課堂,開發和優化教材資源。一是從教材文本中尋找可利用的作文資源借鑒點,如雅致的句子、精美的段落、精巧的結構等等,通過品讀、賞析、仿寫、續寫等不同形式的寫作訓練,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如學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后,師可指導生運用“不必說…不必說……單是……”進行造句訓練。學習《行道樹》一文后,師可組織生仿照這課的寫法,任意選擇一種事物,運用象征的手法寫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皇帝的新裝》這篇童話家喻戶曉,赤身裸體的皇帝參加游行大典后,會怎樣呢?文章給讀者的“留白”,師可發揮學生豐富的聯想和想像,指導學生進行續寫。
二是從單元課文中提煉寫作主題進行寫作訓練。新教材按主題編排單元,編者在同一主題下選擇既相互聯系又各自獨立的多種文體、多種視覺的作品,以整體構架,編排單元。在單元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感悟單元主題,同時又可領略作品表達上的差異。學生通過對作品進行比較分析,會激發閱讀興趣,加深閱讀印象,并從中獲得知識鍛煉思維,最終學會學習,提高寫作能力。如在學完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課文后,師可指導生以“家庭故事”為主題進行作文訓練,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是以“民風民俗”為主題組織單元教學內容的,師可指導生以“家鄉”為主題進行寫作訓練。
三、開展讀書活動,養成良好的積累素材習慣
車爾尼雪夫斯基指出“文學是人的生活教科書”文學表現人性、人道、人權和人生,表現人對大自然的認識和感情,是社會生活的反映和作家思想感情的表現。閱讀文學作品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積累素材,還可以幫助學生認識歷史和人生,提高觀察生活和理解生活的能力。
如教師可以組織讀書會,在教室里設一個圖書角,同學之間互相交流,并對所讀的書進行故事復述,對主題進行提煉,多角度表達,甚至可以就某一個細節、某一段背景展開討論……讓學生學會多角度閱讀,既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又開闊學生的視野,陶治他們的情操。讀書會激發學生看書的興趣,教師要趁熱打鐵,讓學生們學會總結經驗,并用書面形式向師生回報。
再如教師還可以召開朗誦會,通過舉行各式各樣的朗讀比賽,激勵學生多讀書,在讀中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文學作品中,這樣有利于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審美情趣的提高。
四、鼓勵學生寫作,培養學生濃厚的寫作興趣
讀,是一種由外而內的廣泛“吸收”,其目的在于充實人,豐富人,提升人;寫,則又是一種由內到外的自由“傾吐”,其目的在于創造、出新。
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室,可以把教室后面的墻壁設計成“作文園地”,把學生寫得好的作文或是進步大的作文展示出來;學校可以成立文學社團,出版刊物,教師鼓勵學生向報紙、文學刊物投稿;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校級、市級、省級、國家級的作文競賽。當學生的努力有收獲時,他們的信心更足,寫作的興趣越來越大,學習語文的興趣也就越來越濃了。
教師還可以通過組織參觀、考察、訪問、社會調查等方式開展活動,以此為根基,引導學生兼收并蓄,了解和學習民族文化,使我們的語文教育既具有中國特色,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既不脫離學生的生活,又不簡單地還原為學生的生活。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淌不歇……寫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種點輟,一種裝飾,而是生活本身。”葉老的話道出了作文的真諦。只要我們善于開發,善于利用作文教學資源,作文教學的道路一定會越走越寬,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