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穎民 王大鵬 王永寬
【摘 要】 目的:評價雙黃腸炎分散片治療急性腸炎(濕熱證)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單臂、開放、多中心的研究方法,選擇2198例急性腸炎患者入組,給予雙黃腸炎分散片進行治療,觀察患者服藥后的安全性。結果:本研究完成研究2122例,其中17人共發生了17例次不良事件,發生率為0.80%,其中嚴重不良事件1人1例次,發生率為0.05%,以上結果均與研究藥物無關,非藥物不良反應。治療前后生命體征變化均無臨床意義。實驗室檢查異常均與藥物無關。結論:雙黃腸炎分散片用于治療急性腸炎,其安全性可靠。
【關鍵詞】 雙黃腸炎分散片;急性腸炎;泄瀉;濕熱證;單臂研究;安全性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safety of Shuanghuangchangyan dispersible tablet in treating acute enteritis (Damp-heat Syndrome). Method: It was a single-arm, open and multicenter clinical pharmaceutical trial. 2198 patients with acute enteritiswere enrolled were treated with Shuanghuangchangyan dispersible tablet. To observe the safety of the patients after administered. Result: In this study, 2122 cases were completed, 17 of them had 17 adverse events, the incidence rate was 0.80%. One of them was serious adverse events, the incidence rate was 0.05%. All above results were unrelated to the study of drugs, non-drug adverse reactions. The changes of vital sign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had no clinical significance. Abnormalities in laboratory tests were not related to the test drugs. Conclusion: Shuanghuangchangyan dispersible tablet, is safe and reliabl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enteritis,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the Department of digestion.
[Key words]Shuanghuangchangyan dispersible tablet;Acute enteritis;Diarrhoea;Damp-heat Syndrome;Single-arm trial;Safety
急性腸炎是臨床胃腸道系統的一種常見病,多發于夏、秋季節,常由不潔飲食引起,主要表現為急性的腹瀉、腹痛、嘔吐與惡心等癥狀,如不及時治療,常常會導致患者出現發熱、水、電解質紊亂等情況[1]。雙黃腸炎分散片由吉林敖東延邊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組方為小檗皮提取物、黃芩提取物,功能為瀉火解毒、燥濕止瀉。用于濕熱泄瀉,癥見大便次數增多、瀉下急迫或瀉下不爽、大便色黃穢臭、肛門灼熱、腹痛、煩熱口渴、小便短黃、舌苔黃膩、脈濡數或滑數,急性腸炎見上述證候[2]。本研究使用雙黃腸炎分散片治療急性腸炎(濕熱證),其安全性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臨床研究采用單臂、開放、多中心臨床研究設計,于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在由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牽頭,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等30家臨床醫院開展。本研究共入組2198例,完成研究2122例。研究期間因脫落中止76例;剔除7例,其中研究組違反納入或排除標準3例,研究期間違反合并用藥規定3例,依從性差1例。
1.2 入選人群
病例入組條件:年齡18~75歲,符合急性腸炎診斷標準[3]和中醫泄瀉濕熱證辨證標準[4],年齡為18~75歲;病程≤1周,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體溫超過38.5℃或出現中毒癥狀者,因細菌性痢疾、霍亂、食物中毒、霉菌感染、寄生蟲感染、結腸器質性疾病(如潰瘍性結腸炎等)和小腸疾病(如克羅恩病等)等其他疾病引起腹瀉的患者,研究前30d內進行過外科腹部手術而引起并發癥者,近3d內使用過治療急性腸炎藥物者,胰腺功能不全致消化不良者,妊娠、哺乳期或研究期間準備生育者,過敏體質或對研究用藥成分過敏者。剔除標準:因誤診而被誤納入者;雖符合納入標準但納入后未曾用藥者;納入研究后無可評價記錄者。
1.3 方法
入組患者給予口服雙黃腸炎分散片(吉林敖東延邊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每片含小檗皮總生物堿29mg,黃芩總黃酮65mg)治療,1次2片,1日3次,連續用藥3d。所有受試者均口服補液鹽14.75g(溶水500mL),1~2次/d。脫水嚴重或研究者認為必要時,進行標準口服補液(ORS)或靜脈補液治療。除研究藥物外,觀察期間禁用其它與雙黃腸炎分散片功能主治相同或相近的中西藥及其它影響本研究療效評價的藥物和治療方法。
1.4 觀察指標
不良事件的總發生率、認為與研究治療相關的不良事件發生率、嚴重不良事件發生率、導致停用研究藥物的不良事件發生率、導致退出研究的不良事件發生率;治療后實驗室檢查(血常規、尿常規、便常規、肝功能、腎功能)和心電圖超過正常范圍的數值,相對于基線的實驗室指標和心電圖變化。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AS 9.4進行統計分析,所有的統計檢驗均采用雙側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進行統計描述,與基線期基礎值進行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或符號秩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或非參數檢驗。P<0.05被認為差別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不良事件
研究過程中有17人發生了17例次不良事件,發生率為0.80%,其中嚴重不良事件1人1例次,發生率為0.05%,該受試者常規檢查后符合入組標準,服用研究藥物后第2天因咳嗽咳痰來院治療,胸片提示雙肺感染性改變,診斷“慢性阻塞性肺”住院治療,經研究者判斷該事件與研究藥物無關;導致停用研究藥物的不良事件1人1例次,發生率為0.05%,該受試者用藥后出現堿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轉肽酶異常,嚴重程度為輕,停藥后癥狀已緩解。此外,研究期間未發生與研究藥物相關及導致退出研究的不良事件。
2.2 生命體征分析
心率治療前后差值為(-0.02±6.49),符號秩檢驗統計量為-7508.00(P=0.748);呼吸治療前后差值為(-0.00±1.38),符號秩檢驗統計量為-5815.50(P=0.740),經Wilcoxon秩和檢驗,組內前后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體溫治療前后差值為(-0.08±0.27),符號秩檢驗統計量為-273925(P<0.001);收縮壓治療前后差值為(-0.25±4.77),符號秩檢驗統計量為-54040.5(P=0.008);舒張壓治療前后差值為(-0.26±4.53),符號秩檢驗統計量為-64530.0(P=0.001),經Wilcoxon秩和檢驗,組內前后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2.3 實驗室檢查
本次臨床研究沒有出現明顯與藥物有關的血常規改變,7人出現給藥后尿白蛋白異常,1人出現給藥后堿性磷酸酶異常,1人出現給藥后總膽紅素異常,2人出現給藥后γ-谷氨酰轉移酶異常,1人出現給藥后肌酐異常,經研究者判斷均與研究藥物無關。
3 討論
急性腸炎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是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等引起的小腸炎和結腸炎,夏秋季節發病率較高,發病時間短,病情較急,需及時治療[5],臨床上多選用抗生素治療,抗生素具有較強的抗菌、抗炎作用,但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許多患者出現耐藥、腸道菌群失調,并出現一系列并發癥[6-8],臨床采用中藥治療急性腸炎取得一定的治療效果,且安全性好[9-13]。
雙黃腸炎分散片由小檗皮提取物、黃芩提取物組成,本研究共入組2198人,對其安全性進行考察,研究過程中有17人共發生了17例次不良事件,發生率為0.80%,其中嚴重不良事件1人1例次,發生率為0.05%,經研究者判斷該事件與研究藥物無關;導致停用研究藥物的不良事件1人1例次,發生率為0.05%,該受試者用藥后出現堿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轉肽酶異常,嚴重程度為輕,停藥后癥狀已緩解;研究期間未發生與研究藥物相關及導致退出研究的不良事件。治療前后生命體征變化均無臨床意義。治療前實驗室檢查基本正常,治療后7例次尿白細胞值為異常,其原因為尿路感染、炎癥、月經期尿路感染所致;治療后1例次堿性磷酸酶值異常、2例次γ-谷氨酰轉移酶值異常,其原因均為研究期間飲酒所致;治療后1例次總膽紅素值異常,其原因為研究期間熬夜所致;因此該實驗治療后檢查異常與藥物本身無關。
綜上所述,本次研究是雙黃腸炎分散片上市后針對安全性的系統研究,受試者樣本量符合統計學要求,研究結果表明雙黃腸炎分散片用于急性腸炎(濕熱證)患者不良反應少,具有廣泛的臨床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 李黎.葛根芩連湯治療急性腸炎68例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5,12(02):99-101.
[2] 全國腹瀉病防治學術研討會組織委員會.中國腹瀉病診斷治療方案[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1998,13(06):381-384.
[3] 鄭筱萸.中藥新藥治療泄瀉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139-143.
[4] 王國慶.葛根芩連湯治療急性腸炎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醫臨床研究,2017,9(10):101-102.
[5] 楊萬江.加味葛根芩連湯治療86例急性腸炎的臨床觀察[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09(06):35-36.
[6] 朱梅芬.急性腸炎治療中阿奇霉素合理應用的臨床意義[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34(03):54-55.
[7] 劉麗榮,謝曉麗.鹽酸小檗堿聯合磷酸鋁凝膠灌腸治療小兒急性腸炎臨床觀察[J].兒科藥學雜志,2016,22(04):24-26.
[8] 何瓊笑.藿香正氣軟膠囊聯合常規療法治療急性腸炎臨床觀察[J].新中醫,2016,48(02):49-51.
[9] 董春桃,張六萍.藿香正氣散治療急性腸胃炎療效觀察[J].光明中醫,2018,33(08):1075-1077.
[10]郭翠萍.自擬止瀉合劑加康復新液保留灌腸治療小兒急性腸炎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5:1260-1261.
[11]祝延昭.葛根芩連湯治療急性腸炎86例患者的臨床療效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09(03):171-173.
[12]張勇,翁素晶.葛根芩連湯治療急性腸炎臨床觀察[J].亞太傳統醫藥,2017,13(09):124-125.
[13]陳新.培菲康聯合腸炎寧糖漿治療急性腸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探討[J].系統醫學,2017,02(09):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