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勝清
[摘 要] 近幾年,校園欺凌暴力事件多發,成為社會的一個痛點,引發社會高度關注。要使校園成為最陽光、最安全的地方,必須切實落實和落細《關于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關于防止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牢記責任使命,時刻綁緊安全這根弦,加強校園值日巡查力量,加密巡查的密度,及時發現可能引發校園欺凌暴力事件特別是惡性事件的跡象并有效處理,將校園悲劇消除在萌芽狀態。
[關鍵詞] 校園惡性事件;責任使命;巡查;萌芽;消除
據報道:5月10日上午,江西上饒第五小學內,學生家長王某建持刀刺死學生劉某宸。據上饒市公安局信州分局通報,王某建之所以行兇是因為自己的小孩曾與劉某宸發生糾紛。而在不久前的4月23日下午1點40分左右,甘肅隴西縣渭河初級中學的一名初二學生14歲的張凱,被同校五名學生圍毆,之后送醫搶救無效身亡。據警方出具的尸檢鑒定意見書顯示,其系顱腦嚴重損傷而死亡。這是兩起觸目驚心的因校園欺凌導致的學生死亡的惡性事件。其實,每一起惡性事件發生前,都會有一些征兆,我們如果工作過細,及時發現及時解決,惡性事件在萌芽狀態就會被消除。
近幾年,校園欺凌暴力可以說是司空見慣,一直是社會的一個痛點,引發社會高度關注。對校園欺凌中央十分重視,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做出重要批示:校園應是最陽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園暴力頻發,不僅傷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沖擊社會道德底線。教育部要會同相關方面多措并舉,特別是要完善法律法規、加強對學生的法制教育,堅決遏制漠視人的尊嚴與生命的行為。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在2016年5月9日發出《關于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之后教育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防止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但是,《通知》和“意見”發出后,依然發生多起校園欺凌事件,說明《通知》所要求的依靠教育部門和學校來專項治理校園欺凌事件效果是不大的,甚至有的學校根本沒有相關的可操作的預案。
據隴西縣警方4月30日通報,經初步調查,4月23日13時40分左右,隴西縣渭河初級中學5名學生因瑣事在校外一巷道內,對同校學生張凱進行毆打,張某在醫院搶救無效死亡。后腦勺頭蓋骨被打破,左側眼角處骨頭骨折,背上一根肋骨骨折,下體腫成兩個拳頭大。五名打人者均系渭河初級中學學生,事發因為一個耳機。事件發生在下午將上課前,而且是學校后門附近。如果臨近下午上課,后門打開,特別是中午學生休息時段有教師或領導值班巡視,肯定能夠及時發現這些學生打架,甚至在事發前能夠發現一些苗頭,那就會及時把它扼殺在萌芽狀態,至少能夠及時制止打架,張凱也就不可能被打成重傷以致死亡。學生在校園里,特別是在教室里,是教師看得到的地方,基本上是在教師的監管之下,惡性事件一般不會發生,即使發生了也會及時解決。而中午放學和下午上學以及下午放學,學生到了校外,基本上不在教師的視野之內,屬于監管的真空時段,如果學校在這個時段能夠安排教師巡查,甚至到學校周邊300~400米內巡查,就能夠發現惡性事件發生前的蛛絲馬跡;如果巡查教師責任心強,就能夠及時處置,把惡性事件扼殺在萌芽狀態。而渭河初級中學惡性事件充分說明該校嚴重缺乏防范意識,工作不實不細,重點時段重點區域都沒有老師或領導巡查。
江西上饒第五小學的惡性事件發生前,行兇者王某建已經在家長微信群里抱怨自己女兒受男同學劉某宸欺負,與劉某宸家長溝通沒有得到滿意的回應,具有暴力傾向的王某建留言“有一個不講理的家長天天在校門口等你的”。班主任沒有把情況向學校領導匯報,甚至對王某建的女兒經常受到男同學劉某宸欺負一事不知情。說明這個班主任工作粗心,不深入不細致;同時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而王某建能夠沖入教室行兇,沒有得到制止,說明該校門衛形同虛設,有關制度沒有得到執行,反映了學校領導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問題。
《通知》要求各校要集中對學生開展以校園欺凌治理為主題的專題教育,開展品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邀請公安、司法等相關部門到校開展法制教育,組織教職工集中學習對校園欺凌事件預防和處理的相關政策、措施和方法等要通過專項治理,加強法制教育,嚴肅校規校紀,規范學生行為,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建設平安校園、和諧校園。“意見”指出要積極有效預防學生欺凌和暴力,依法依規處置學生欺凌和暴力事件。
但下面往往以文件落實文件,以會議落實會議,沒有真正予以重視,沒有開展有效的教育活動,更沒有會同相關部門出臺更具體的操作細則。文件到了學校,本校沒有發生類似事件,對有關文件、通報,只是輕描淡寫,不怎么放在心上,也就沒有扎實的預防措施。或者是運動式,一陣風,沒有做到馳而不息,發揚釘釘子精神。直到本校發生了類似案件,才會真正重視,但是,已經晚了,已經釀成惡果,造成難以挽回的惡劣影響。即便如此,未發生案件的學校又不能都做到“補牢”,更少有未雨綢繆的。同時又缺少責任倒查、追究制度,相關責任人得不到查處,不能讓人們長記性。教訓是沉痛的,但是,吸取教訓的卻不多,就像游客在野生動物園不顧規則擅自下車受到猛獸攻擊的血案一再發生依然沒有讓一些游客吸取教訓一樣。
任何事件發生前,總會有征兆。如果我們工作仔細,及時發現征兆,就會及時把它扼殺在萌芽狀態。要使校園成為最陽光、最安全的地方,各級各類學校必須切實落實落細《關于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關于防止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牢記責任使命,時刻綁緊安全這根弦,健全并落實落細規章制度,加強校園值日巡查力量,加密巡查的密度,及時發現可能引發校園欺凌暴力事件特別是惡性事件的跡象并有效處理,將校園悲劇消除在萌芽狀態。而預防校園欺凌和暴力事件,不僅是有關職能部門的事情,更不是學校一家的事情,公安、司法等相關部門必須與學校形成防范合力,而且家長同樣要落實責任,正確處理孩子與同學與老師之間的矛盾。只有各有關方面落細落實主體責任,健全制度措施,教育懲罰到位,形成工作合力,消除存在的薄弱環節,及時處罰責任人,才能有效遏制校園欺凌和暴力行為頻發的勢頭。
(責任編輯: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