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星
[摘 要] 教師招聘考試已成為我國中小學教師聘任制的一個關鍵環節,是中小學教師招聘“凡進必考”制度的基本要求。綜觀當下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發現普遍存在考試規范與標準缺失、組織不規范,考試內容繁雜、專業化缺失,職前培養與職后發展割裂等問題。分析提出面向教師專業發展構建“學—招”一體化的招聘考試協調機制,建立中小學教師招聘的“三級考試制度”,適當固化教師招聘考試的時序流程,基于學科教學知識設計考試內容等對策。
[關鍵詞] 中小學教師;教師招聘;招聘考試
一、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的普遍實行
當下教師招聘考試已成為我國中小學教師甄選的一個關鍵,成為教師聘任制的重要環節,是中小學教師招聘“凡進必考”制度的基本要求,體現了教師招聘的“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多年來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提升了我國教師職業的入職門檻和教師質量,提高了中小學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為我國公平、公正的選拔優秀人才進入教師隊伍發揮了重要作用,對中小學教師的培養與專業建設產生了些許導引。但由我國教師培養體系從“封閉”到“開放”,教師工作崗位從“統一分配”到“公開招聘”的歷程看,目前我國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還處于探索階段。
通過法律規章明確招聘的組織、流程、標準、考試、錄用等是眾多國家中小學教師招聘的一項基本制度與措施。如美國由聯邦政府頒布與實施教師任用的國家標準,中小學教師的錄用主要由各州的地方學區教育理事會負責,招聘過程一般包括信息發布、資格審查、面試考核、錄用聘任等程序階段。英國學校擁有教師招聘自主權,學校依據英國教師專業標準確定教師崗位任職條件,崗位職責明確。法國由國家直接管理中小學教師的任職與聘用。日本招聘考試具有多樣化的特點,考試內容上關注個人綜合素質,考試形式上不僅重視筆試,還注重匯集教育實習評價考察應聘者的教學能力,通過個人面試和集體面試考察個性素質,結合中小學科目的特點測試應聘者的實際技能。當然許多國家的教師招聘考試也會存在一些問題,如對應聘者的考核偏重于知識和能力,忽視了應聘者的教師職業道德。偏重于選擇優秀的應聘者,而忽視了應聘者對教育職業的認同感、對教育事業的執著奉獻精神等。
二、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存在的主要問題
1.招聘考試規范與標準的缺失
從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組織的角度來看,目前信息發布凌亂、報名條件不規范、考試內容缺乏統一標準、命題者素質不高等問題與現象大量存在。特別是有些教師招聘簡單地為了滿足學校的用人需求,而沒有考慮到教師的培養與發展,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由于尚未建立起科學的招考命題管理體制,各地所考內容繁雜,各有所重,對應考者的知識考核有限、非知識素養方面的考核也有所不足。一些畢業生被迫到各地頻繁參加各種考試,造成了學生的交通、食宿等成本增大,以至于一些貧困學生沒有費用到較遠的地方應聘。
教師招聘考試組織作為一個相互協作的體系,應有確定的人員構成、建立明確的規章制度與標準,形成一個更有效的團體,發揮整體的優勢,發揮應聘考試的最佳效用,以有效的甄選出優秀的教師,而不是僅成立一個簡單的、臨時的教師招聘考試工作小組。
2.招聘考試內容專業化的缺失
當下中小學的教師招聘基本采用“筆試”+“面試”的形式,“筆試”內容主要是模塊化的教育學知識、心理學知識、小學學科知識、大學學科知識、數學競賽知識、數學課程標準知識等,缺少融合性、綜合性的學科教學知識。而較短時間的“面試”也很難考察應聘者這方面的專業知識與教學能力,如此考試內容就不能有效反映教師專業知識的核心內容,存在考試的偏失。有研究也表明“凡進必考”的科目及內容比較淺,一些心理學與教育學考試題目的考查面非常窄,不能考查應聘者的綜合能力。一些地區用高考題測試應聘者的專業知識,不能夠反映一個優秀教師應該掌握的知識水平,反而強化了應聘者的應試能力,無助于其綜合能力的形成。
學科教學知識(PCK)是教師專業知識的核心與關鍵,對教師的教學質量起著決定性作用。而上述的知識模塊與組合往往較難測試教師所需要的學科教學知識,不能有效的體現出教師教學知識的專業性質。
3.招聘考試職前與職后一體化的失調
從教師發展的角度來看,教師招聘考試僅是教師培養、專業成長的一個環節,應有機的銜接教師的職前培養與入職工作,有效地促進高校教師教育專業的課程建設與教學,有效地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有效的為中小學甄選出優秀的教師。而當下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內容與高校所學專業課程的關聯性較低,考試內容與高校開設的課程之間存在較大差異,二者間存在割裂。當然高校教師培養的課程建設是為了培養優秀的教師,不是為了應聘考試,不能功利化,但二者應有一致的理念與目標,需要有機協調。有研究表明目前本科學歷小學教師隊伍建設中出現的問題,與教師培養和招聘環節缺乏溝通和協調有關,需加強教師培養和招聘、任用環節的聯系,提高教師培養質量。
同時,對高校師范生作為應聘主體應有的尊重與對待也存在缺失,師范院校作為教師培養與培訓的主體缺少參與的話語權,造成教師“培養”和“招聘”環節的割裂與失調,有的師范生為了應對教師招聘考試要抽出大量時間進行自學與復習,甚至參加校外的培訓輔導,導致過重的應試壓力與負擔,影響了高校師范生的正常學習與教學秩序等。如此大量問題表明,目前我國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與《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所要求“完善并嚴格實施教師準入制度,嚴把教師入口關”還存在較大差距。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完善中小學教師準入和招聘制度是當下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的任務。
三、改進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的對策
1.指向教師發展構建“學—招”一體化的招聘考試協調機制
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成長的旅程,需要職前培養與職后發展一體化。而教師招聘考試是二者有效銜接的一個重要環節,涉及培養高校、招聘學校、應聘學生、家長等多個利益主體。因此,教師招聘考試要構建教師職前培養學習與職后專業發展的有機銜接,學習內容與考試內容要具有一定的協調與發展關系,體現后者是前者的提高、拓展與深化,指向中小學教師的專業發展,注重教師職前培養與職后發展的一體化。同時學習時間與考試時間也要協調安排,培養高校、招聘組織、地方中小學、師范生等相關主體要相互溝通,關照相關者的利益,面向教師專業發展構建“學—招”一體化的考試協調機制,促進教師成長旅程的有機銜接。
2.建立中小學教師招聘的“三級考試制度”
教師招聘考試是一個復雜的系統過程,既要符合當下教師教育發展的理念,保證招聘考試的水平,滿足地方學校的教師需求,又要兼顧高校師范生的學習、就業與發展,在“學—招”一體化的協調機制下,可在全國中小學教師專業標準下,建立中小學教師招聘的“三級考試制度”:以省為單位組織統一的“筆試”,提高與保障測試的專業水平與質量,以市為單位組織實施“面試”,保障有效的評測應聘者的教學實踐能力與水平,以縣或區為單位組織教師需求的申報與聘用,以多層面的保障教師招聘考試的質量與水平,甄選出優秀的中小學教師。也有研究者指出我國可效仿美國的做法,成立縣、市層面的教師招聘委員會,由該委員會對中小學教師招聘工作進行統一組織和集體決策。教師編制與崗位的定量可測也保障了此類分級的專業化招聘考試制度的可行性與可操作性。
3.適當固化教師招聘考試的時序流程
教師招聘不僅包括考察維度(考察什么),還涉及招聘程序(如何考察),為了使應聘者便捷的獲得教師應聘考試信息,有效的協調課程學習與招聘考試的時間、內容等方面存在的沖突,教師招聘考試組織應合理設計與安排考試的時間、形式、程序,每年通過固定的網站、固定的時間等發布需要招聘的人數、崗位、考試時間、考試形式及程序等信息,形成合理的、適當固定的時序流程,以便于培養高校、招聘組織、應聘學生與用人單位的查閱、宣傳、安排與參與。
4.面向學科教學知識設計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的內容
應聘教師職業素養的真正考察需要建立科學的測評體系。學科教學知識是教師有效教學的關鍵,是教師專業知識及其測評的核心。但學科教學知識不是教育學知識、心理學知識、學科知識等的簡單疊加,而是教育學知識、課程知識、學生知識、學科知識等的有機融合,是學科教學教師所特需、特有的。因此教師招聘考試需要以學科教學知識為基本內容,通過筆試、面試等多形式、多角度、多層面有效的測評出應聘者的學科教學知識水平,以發揮考試的甄選功能,形成教師招聘的科學門檻,引領教師培養的專業化發展。
從教師的專業發展過程看,招聘考試是教師招聘錄用與質量把控的一個關鍵環節,良好的教師招聘考試需要有科學的標準、規范的制度與專業的內容,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師招聘考試機制需要國家、地區及學校的統籌協調,需要教師的教育者、管理者、招聘者的有效協作。
參考文獻:
[1]蔡永紅,畢妍.美國教師聘任管理改革探析[J].教育研究,2012(4):145-148.
[2]Dan Goldhaber,Cyrus Grout,and Nick Huntington-Klein. Screen Twice,Cut Once: Assessing the Predictive Validity of Teacher Selection Tools [Z]. National Center for Analysts of Longitudinal Data in Education Research Working Paper 120, 2014-12.
[3]蔡永紅,盛銘,畢妍.從英國中小學教師崗位管理制度看我國教師崗位管理改革[J].比較教育研究,2012(6):77-81.
[4]鐘文芳.法國基礎教育改革中的教師政策[J].教育評論,2004(1):100-101.
[5]羅蘭.日本中小學教師的培養與錄用[[J].教師教育研究,2007(6):77-78.
[6]Lambet,L. Half of teachers quit in five years[N]. Washington Post,2006-O5-09(A07).
[7]Kam Fui Lau,Evelyn B.Dandy, Lorrie Hoffman. The Pathways Program: A Model for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Teachers of Color[J]. Teacher Education Quarterly,2007(4):27-40.
[8]李桂云.縣域農村公立小學教師招聘考試現狀、問題及對策分析[J].教學與管理,2015(9):27-30.
[9]邵水平.教師招聘中的誤區與思考[J].教學與管理,2014(5):20-21.
[10]周喜華,韓潤社,孫彥.中小學教師招考的現狀及發展對策[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2):67-69.
[11]張均兵.美國加州教師初級教育技術能力考試的借鑒與啟示[J].中國電化教育,2011(7):17-20.
[12]白正府.中小學教師“凡進必考”錄用制度的信息經濟學分析[J].教師教育論壇,2013(2):56-59.
[13]宋秋前.我國本科學歷小學教師培養存在的問題與解決途徑[J].教育發展研究,2014(10):57-62.
[14]李崇愛.我國中小學教師招聘政策違法亂象檢視[J].中國教育學刊,2016(2):12-16.
[1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Z].2010-07-29.
[16]陳艷萍.美國中小學教師聘任制度探析——以內華達州瓦肖郡學區為例[J].世界教育信息,2014(14):28-32.
[17]王英振,賈微微.美國中小學Stronge教師招聘體系及啟示[J].當代教育科學,2017(12):82-86.
[18]劉雄英.當前教師招考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J].中國教育學刊,2011(5):16-17.
(責任編輯: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