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湖北代表團獲獎總數創新高"/>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文/周祥
2019年9月16日,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河南省鄭州市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體育場落下帷幕,湖北代表團獲獎總數創新高。
本屆運動會以“平等、團結、拼搏、奮進”為宗旨,以“奮進新時代,中原更出彩”為主題。在為期9天的比賽中,湖北代表團與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中國人民解放軍,以及臺灣少數民族組成的33個代表團展開競技與聯歡,共獲競技項目一等獎6個、二等獎9個、三等獎37個;表演項目一等獎2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4個,同時榮獲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體育道德風尚獎,實現了運動成績和精神文明雙豐收。
“參加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是我省廣大民族體育工作者的共同夢想,湖北代表團要努力踐行‘平等、團結、拼搏、奮進’的宗旨,賽出水平、賽出友誼、賽出境界,當好民族體育大使、民族團結大使、文明模范大使、紀律模范大使,與全國各族體育健兒一道,共同以實際行動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上精彩紛呈的大禮。”2019年9月6日,湖北代表團團長、副省長楊云彥在出征儀式上講話和授旗,湖北代表團正式出征。
本屆民族運動會,湖北代表團組團規模達402人,為歷屆之最。其中運動員286人,團部人員中有土家族、苗族、回族、壯族、滿族、侗族、蒙古族、彝族、維吾爾族、布依族、瑤族、畬族、藏族、佤族、黎族、柯爾克孜族、布朗族、漢族等18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員共262人,占代表團人數的65%。參加高腳競速、蹴球、板鞋競速、陀螺、押加、龍舟、射弩、毽球、民族式摔跤、民族武術、民族健身操等11個競賽項目以及8個表演項目的比賽。
為籌備好參加本屆運動會,在省委、省政府關心支持下,湖北省備戰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組委會成立,省政府副省長楊云彥任組委會主任,省政府辦公廳副秘書長、省民宗委、省體育局主要領導任副主任,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等9個單位負責同志為成員。組委會辦公室設在省民宗委,負責日常籌備工作。
6月6日,湖北省備戰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組委會正式成立并召開組委會第一次會議,研究審定我省組團參賽中的重大問題。7月5日,副省長楊云彥赴中南民族大學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基地開展專題調研,看望慰問戰斗在備賽一線的運動員、教練員和工作人員,勉勵集訓人員刻苦訓練、為省爭光。9月6日,副省長楊云彥出席在中南民族大學舉行的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湖北代表團出征儀式并講話,為代表團授旗。9月9日,副省長楊云彥赴河南工業大學高腳競速、板鞋競速比賽現場看望運動員、教練員,為他們鼓勁加油。
省領導親切關懷為我省組團參賽提供了有力保證。
同時,為實地領略和感受這一民族盛會,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運動會期間,湖北省還組織了由省直“616”對口幫扶牽頭單位、民族10縣市、部分地市民宗部門、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基地等部門負責人組成的觀摩團,觀摩學習兄弟省份民族文化,特別是民族體育發展經驗。
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湖北代表團副團長,省民宗委黨組書記、主任馬萍說:“優異成績來自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來自于全省各族群眾的關心和支持,來自于廣大體育工作者長期的共同努力。本屆民族運動會上,我省各民族體育健兒勇于拼搏、敢于爭先的精神,充分展示和弘揚了新時代湖北精神和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獨特魅力,唱響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好聲音。”
9月13日,中秋佳節。河南工業大學田徑場上,第十一屆全國民族運動會高腳競速女子100米決賽激情開賽,來自湖北代表隊的土家族運動員陳芬以12秒69的成績,將高腳競速項目的首個一等獎收入囊中。這是湖北隊在本屆運動會上的首個一等獎,同時也拉開了湖北代表團高腳競速項目奪“金”的序幕。
在隨后幾天的比賽中,湖北代表團高腳競速項目高歌猛進,將男子200米、女子200米、男子2×200米、4×100米混合接力一等獎收入囊中,成為最大贏家。
賽后,高腳競速項目教練孫傳清驕傲地說:“4年前的第十屆全國民族運動會上,陳芬一人拿下4個一等獎。本屆民族運動會上,陳芬、向雲鑫各自拿下3個一等獎。我們的運動員了不起!”
據悉,4年前,在第十屆全國民族運動會報名前一個月,向雲鑫因不慎骨折而遺憾放棄報名。雖然失去了參賽資格,但他沒有失去對高腳競速的執著和熱愛。4年后,24歲的他參加本屆民族運動會,實現了當年的夢想。
“高腳馬就像我兄弟一樣,它離不開我,我離不開它。我很開心可以完成自己的夢想。”向雲鑫說。
本屆民族運動會上,湖北代表團毽球項目取得歷史性突破。
9月14日,男子雙人毽球比賽在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文體會堂激烈進行,一路過關斬將的湖北隊在淘汰遼寧隊后闖入決賽,與湖南隊爭奪冠軍。湖北、湖南兩隊實力接近,比分也咬得很緊,比賽因此格外緊張激烈,以至于現場觀眾既喊湖北隊加油又喊湖南隊加油。最終,在觀眾不斷的吶喊助威聲中,湖北隊馬偉倫和林羽憑借出色的發揮,以2∶0戰勝對手獲得一等獎。
男子雙人毽球獲得一等獎的同時,女子三人毽球也進入決賽,與廣東隊爭奪冠軍。遺憾的是廣東隊實力太過強大,湖北隊未能戰勝對手,獲得二等獎。
毽球項目教練宋玉玲說:“毽球算不上湖北隊絕對優勢項目,歷屆全國民族運動會上,湖北隊獲得的最好成績是二等獎。本屆民族運動會男子雙人毽球運動中,湖北隊又與傳統強隊分在一組,比賽壓力和晉級難度頗大。但我們的隊員頂住了壓力,頑強拼搏,一場一場地打,先后淘汰了東道主河南隊和老牌冠軍廣東等強隊,最終摘得一等獎,實現了歷史性突破,為湖北贏得了榮譽。”
值得一提的是,為慶祝湖北隊毽球項目實現歷史性突破,湖北代表團對口接待單位和駐地酒店還專門準備了鮮花和蛋糕,慰問運動員和教練員,祝賀他們取得好成績。
此外,民族武術、龍舟、板鞋競速、蹴球等項目均有所斬獲。由武漢商學院和宣恩縣聯合組成的龍舟隊獲得標準舟直道競速的女子組1000米、男子組1000米、混合組1000米、女子組800米、女子組200米和小龍舟直道競速的男子組500米、女子組500米、混合組500米,男子組200米等9個三等獎。
湖北代表團競賽項目總教練倪東業說:“我省競技類項目中,優勢項目主要是高腳競速、蹴球、民族式摔跤、押加、陀螺、毽球、民族武術、板鞋競速等項目,都具備奪金實力。本屆民族運動會上,各省參賽隊都展示了較高的競技水平,以往的優勢項目不再有絕對優勢。盡管如此,我省運動員發揚昂揚向上的體育精神,賽出了風格、賽出了水平,競賽項目共獲得60個一二三等獎,競技水平和競賽成績仍然排在各省前列。”
表演項目是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一大特色,為了最大程度滿足各地區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發展需求,比賽對參與者并沒有嚴格的限制條件。由此,各地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文化得以在同一舞臺上展示、交流,突顯出運動會深厚的文化基因。
本屆民族運動會,表演項目共計194個,共分為綜合類、競技類、技巧類三大類別。湖北代表團共有8支隊伍參加表演,分別是競技類的《里補谷達》《竹馬球》;技巧類的《繩韻》《山鼓咚咚》;綜合類的《閃溜嘎兒》《土家撒葉兒嗬》《土家巴地梭》《土家吉么列》。
9月11日,鄭州工程技術學院體育場,一場別開生面的表演項目競技類比賽正在進行,來自湖北民族大學的17名學生踩著竹馬踢足球。踢、擋、運、行等控球技術行云流水,傳、切、掩護等戰術準確到位,其競技性、娛樂性、觀賞性贏得現場觀眾的熱烈掌聲。最終,《竹馬球》獲得表演項目競技類比賽一等獎。
“開幕式上,湖北代表團的駐停表演是踩著高蹺跳舞,今天我又看到湖北隊踩著高蹺踢足球,真是令人大開眼界!”現場觀眾馬先生說道。
馬先生所說的高蹺就是竹馬,原是土家族、苗族同胞代步的工具,流行于湖南、湖北、貴州、云南、廣東等地。將兩根一米多長的竹竿同一端削尖,再各綁一個可以支腳的網子。出門的時候,兩只腳伸進網子里,用竹竿來代步,既不費鞋又可以防滑。隨著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竹馬逐漸演變成一種傳統體育項目,《竹馬球》就是由其改編創作而成。
獲得表演項目一等獎的還有中南民族大學學生表演的《里補谷達》。“里補谷達”在土家族語里是“蹺旱船”的意思,也是土家族傳統體育項目之一。在勞動之余或豐收喜慶之時,土家族青少年常自由組合,以“蹺旱船”娛樂健身,十分有趣。
由來鳳縣圣德留守兒童服務中心17位學生表演的《土家巴地梭》令人印象深刻。他們“巴地梭著走,活像騎龍行,站的騎馬樁,弓腰箭步行”,用肢體語言生動靈活地展現出龍“游于水、爬于山、騰于空”等造型,新穎而神奇。
據了解,“巴地梭”是土家地龍燈的前身,是來鳳縣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歷來深受百姓喜愛,也是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體育健身方式。本次參演運動員最小的11歲,最大的16歲,雖然最終只獲得三等獎,但對于這些父母不在身邊的孩子們來說,已經是做到了最好,達到了“學習、交流、展示、傳承”的目的。
湖北代表團表演項目總教練任麗萍介紹說:“湖北的8個表演項目各具特色,創意和靈感多來源于少數民族群眾的生產和生活,都是在充分挖掘我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基礎上打造而成,將民族性、傳統性、觀賞性、體育性、群眾性融為一體,盡情展示了我省獨具特色民族文化魅力。”
“衷心感謝對口接待單位全體領導和工作人員,在食宿、交通、安保等方面為我省代表團提供了一流的服務,為我們取得優異成績提供了堅強保障。”
9月16日晚,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即將落下帷幕。在鄭州匯藝萬怡酒店,湖北代表團秘書長、省民宗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吳紅婭將一面面錦旗分別贈送給河南省司法廳、鄭州市司法局、鄭州市接待辦、駐地指揮部、匯藝萬怡酒店等對口接待單位。
為做好運動會期間湖北代表團的服務和保障工作,鄭州市對口接待單位付出了艱辛的勞動。運動會前期,鄭州市司法局、鄭州市接待辦、駐接待賓館管理組、匯藝萬怡酒店等單位多次赴湖北對接考察服務保障工作,充分協商溝通,細化接待方案。賽事期間,河南省司法廳、鄭州市司法局分別組成對口接待專班,抽調人員參加服務保障工作。安保、飲食、交通、賽事等工作千頭萬緒,工作人員不分白天黑夜,即使遇到家中搬遷、孩子生病等事情,也未請一天假,為的是竭盡所能地讓湖北代表團感受到“情滿中原、老家河南”的優質服務。為了讓運動員在賽事期間吃得安心、吃得開心,鄭州匯藝萬怡酒店還專門從湖北聘請了廚師,讓運動員吃上家鄉味。
“我們駐地離比賽場館都比較遠,乘車去賽場都有組織引導,一切都秩序井然。比賽時,不管我們起得多早,回來多晚,都有熱氣騰騰的自助餐。組織安排真的很好,我們很滿意。”板鞋競速運動員李敏說。
賽事保障細致周到,運動員在駐地的生活也安排得豐富多彩。
9月10日,教師節。鄭州匯藝萬怡酒店和團部特地準備了蛋糕和水果,向教練員及運動員中的全體教師致以節日問候,祝大家生活美滿、工作順利。
9月13日,中秋節。一場以“中華民族一家親”為主題的社區文化交流活動鳴鑼開場,鄭州鄭東新區海馬公園社區的群眾專門到湖北代表團下榻的賓館,看望慰問湖北代表團運動員、教練員以及工作人員,為他們送來中秋佳節的祝福。河南民間舞《旱船》、湖北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肉連響》、土家族經典民歌《六口茶》、音樂舞蹈《和諧中國》……地方特色濃厚的節目一個接著一個,逐漸將現場氛圍推向高潮。
“唱著歌,跳著舞,品嘗著河南特色小吃,這是我過得最有意義的一個中秋節。”土家族運動員周來說,“河南人民真的很熱情,讓我們很感動。”
民族盛會手牽手,鄂豫人民心連心。
9天的相聚,讓湖北代表團運動員與駐地工作人員相識相知、結下友誼,離別時紛紛合影留念。一面面錦旗,一封封感謝信,凝聚的是責任和付出,更是鄂豫心連心的見證。
“主辦方所有工作人員辛勤付出,讓我們在鄭州真正感受到賓至如歸,你們像家人一樣溫暖。”在歸來的列車上,湖北代表團一位工作人員在微信朋友圈點贊道。
再見了,河南鄭州!
2023年,海南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