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第八批援藏工作綜述"/>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文/莊輝錦
根據中央要求及鄂藏兩省區統一部署,2019年7月13日,湖北省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奔赴雪域高原,與第八批援藏工作隊順利實現壓茬交接,扛起新一輪對口援藏使命。
自2016年7月進藏以來,湖北省第八批援藏干部人才肩負湖北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的重托,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務實擔當、踏實干事,始終講政治顧大局,做到了“兩個維護”;壯產業幫民富,自覺踐行初心使命;惠民生聚民心,贏得了廣泛贊譽;交朋友促團結,深化了兩地情義,為西藏山南改革發展穩定作出了突出貢獻,樹立了荊楚兒女的良好形象。
湖北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隊按照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傳承“華新產業援藏模式”和“武漢立體援藏模式”形成的典型經驗,圍繞西藏發展、穩定、生態三件大事,充分調研,精心謀劃,提出項目、產業、教育、醫療、社會“五位一體”精準援藏總思路,在援藏的形式、內涵和質效上實現了新的拓展,探索出新時代湖北“精準援藏”之路。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作出批示:“湖北‘精準援藏’的經驗很好,成效明顯。”
一是項目援藏數量多、力度大。在湖北省援藏辦、援藏四市的大力支持下,對湖北省“十三五”援藏項目做到早謀劃、早部署、早啟動,規劃項目70個,計劃資金6.345億元。第八批援藏項目實施和援藏資金撥付按年度時序計劃順利推進。針對重難點和風險點,制訂湖北省援藏項目的《監督管理辦法》和《建設流程》,確保了資金安全、項目安全、干部安全。
二是產業援藏抓招商、強后勁。結合山南資源稟賦、產業特點和發展需求,編制實施《招商引資三年工作方案》。要求各援藏工作隊領隊必須在招商一線,實施全員招商、全域招商、全程招商。三年有36個湖北產業援藏項目簽約。
華新水泥山南公司三期于2018年8月點火投產,交付受援地年稅收突破2億元;華新水泥窯協同生活垃圾處置項目于2019年4月正式簽約開工,投資1億元,是全區第一個垃圾處置環保項目;巴山農牧生豬養殖項目完成投資1.04億元,2018年出欄2萬頭,2019年可達5萬頭,項目全部建成后產值超億元,成為西藏最大的現代化綠色生豬養殖基地;中利集團與山南市政府簽訂湖北援藏扶貧項目11.6億元,一期1兆瓦光伏項目落戶瓊結縣,這是西藏自治區的第一個光伏農場,國務院扶貧辦給予充分肯定;在省農業廳的大力支持下,工作隊主動請纓山南市青稞增產四年行動,在乃東建成千畝高產示范基地,實現青稞單產增收70斤達到700斤的目標。
工作隊抓住山南市江北新區建設機遇,制定《湖北省援藏產業園規劃方案》,推進“百家企業進山南”活動,在武漢等地開展一系列招商引資專場推介會,2018年以來,7批61家湖北企業進藏實地考察,5家達成合作意向。
三是教育援藏創品牌、樹口碑。組團式教育對口支援源起湖北,推行組團式教育援藏的新探索。
75名三年期“組團式”援藏教師精心育人,堪稱標桿。他們對口支援山南一高及4縣區初級中學,建立完善11項管理制度。
2017年以來,山南市一高高考上線率全市第一,多次囊括了全市文、理科狀元,實現歷史性突破。由湖北省援藏教師馬丹組織的學生啦啦操隊,2018年7月代表西藏自治區參加全國總決賽,喜獲一項冠軍,一項亞軍。
武漢市推動援受兩地中小學結成“盟校”,設置“武漢援藏獎學金”,乃東在全市教育質量綜合考評中名列榜首;襄陽市組建湖北文理學院“格桑花”支教團,27名大學生志愿者在瓊結中學支教,2018年該校中考平均成績躍居12縣區中學第一名。
四是醫療援藏育人才、惠民生。湖北省先后三批36名一年期“組團式”和6名半年期援藏醫療人才,對口支援山南市婦幼保健院。這些白衣天使開展一對一帶徒弟,啟動湖北·山南遠程醫療系統,醫院手術量達到原來的4倍,甩掉了基礎差、底子薄的帽子。
五是社會援藏重交流、促融合。堅持跳起來摘桃子、多層次全覆蓋,奮力實現社會援藏資金2億元的工作目標。
湖北省組織51個代表團進藏考察交流、捐資幫扶,參與山南市黨政代表團赴鄂學習考察,援藏四市建立“市對縣、縣對鄉、部門對部門、個人對個人結對幫扶”的立體援藏工作體系,很好地深化了鄂藏兩地交流交往交融。
在省援藏辦、省旅游委的大力支持下,從2018年5月18日起,順利開通武漢至拉薩直航,新聞媒體同步推出“藏源山南”品牌形象宣傳,在湖北各地掀起一股西藏熱山南熱。
“十個一”精神文化援藏工程取得豐碩成果,以《雅礱江畔的微笑》《農奴淚》為代表的民族團結文藝創演圓滿完成。2018年10至11月,湖北·山南兩地打造的民族歌舞音畫《長江雅江譜華章》在湖北各地成功演出,進一步推動了藏文化與楚文化的交流。
湖北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隊進藏以來,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中央精準扶貧方略。
進藏之日,正值全國脫貧攻堅如火如荼之時,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工作隊將援藏任務與中央要求的脫貧攻堅任務進行綁定,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定堅持改善民生凝聚人心。按照中央和鄂藏兩省區黨委對援藏工作的指示要求,提出“狠抓精準管理、創新精準援藏、助力精準扶貧”的新時代援藏新理念,把湖北的優勢與受援地的需求對接,把湖北有限的援藏資源用在“刀刃上”,在“精準”上下功夫,在創新中求作為。湖北省武漢、襄陽、黃石、宜昌對口支援的乃東、瓊結、曲松、加查工作隊,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分別提出“改革+精準援藏”“旅游+精準援藏”“黨建+精準援藏”“互聯網+精準援藏”,極大豐富了精準援藏內涵,有力促進了湖北精準援藏在山南各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2017年、2018年,湖北對口支援的4個縣區在山南市12縣區中率先實現脫貧摘帽。
武漢“改革+精準援藏”助力乃東率先脫貧摘帽。武漢市對口支援乃東區,所轄7鄉鎮47村居3.8萬人,建檔立卡貧困戶1943戶5324人。武漢工作隊從三個方面助力乃東精準脫貧。
一是構建項目援藏扶貧硬支撐。完成計劃內扶貧項目投資逾億元建設異地扶貧安置小區、五保中心等,籌措4300余萬元社會援藏扶貧資金改善村居生產生活條件,其中武漢市財政一次性支援4300萬元建設了7個村居活動陣地。
二是培育產業援藏扶貧新動能。湖北引進的巴山農牧生豬養殖項目是西藏目前最大的生豬養殖基地,2018年完成投資1.04億元,目前每周出欄生豬300頭,周產值超100萬元。除擴大本地生鮮肉供應外,還帶動200余名貧困群眾就業,年增收近600萬元;藏禾食用油加工企業投產運營,定向采購油菜籽40萬斤,帶動千余名群眾持續增收;投入資金550萬元支持村居集體經濟項目建設投產,建立了投資收益與貧困戶掛鉤機制。
三是厚植就業援藏扶貧內生力。籌資150萬元與武漢商學院聯合辦學,安排100名困難農牧民赴武漢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已完成培訓的60人中已有43人實現創業或就業。依托援藏項目大力解決農牧民就近就業,直接提供就業崗位200個。
襄陽“旅游+精準援藏”構建瓊結大扶貧大旅游格局。襄陽市對口支援瓊結縣,轄三鄉一鎮20個村居,1.89萬人,建檔立卡貧困戶745戶2398人。襄陽工作隊確定“旅游+精準援藏”模式,投入援藏資金8900余萬元。
一是開展“精準援藏+旅游”,實現旅游富民。投資1100萬元的雪巴社區生態文明示范村等旅游項目全面開工;投資200萬元改善環境的3個旅游廁所項目已投入使用;爭取計劃外資金1200萬元,實施青瓦達孜山亮化工程,爭取資金2500萬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瓊結縣全域旅游格局基本形成。
二是開展“精準援藏+項目”,實現項目強縣。實施計劃內援藏項目與計劃外援藏項目相結合,有效改善農牧區基礎設施和農牧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
三是開展“精準援藏+扶貧”,實現扶貧惠民。投資1435萬元建設2個小康示范村,1 M W(兆瓦)貧困村光伏農場產業扶貧示范項目在瓊結縣拉玉鄉實施,120人參與每人每年3000元的發電收益分紅,農業大棚帶動12戶貧困戶不離鄉、不離土穩定就業,安排公益崗位150人;為156名在校貧困大學生設立教育援藏救助資金30余萬元;組織全縣12名建檔立卡貧困農牧民到襄陽職業技術學院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現他們已全部實現就業;協調襄陽4個縣(市、區)每年向對口支援的瓊結縣三鄉一鎮捐贈援藏扶貧資金各100萬元,完善了援藏扶貧長效機制。
黃石“黨建+精準援藏”全力助推曲松打贏脫貧攻堅戰。黃石市對口支援曲松縣,轄3鄉2鎮21村,1.6萬人,建檔立卡貧困戶1032戶3194人。
黃石市援藏工作隊堅持“抓黨建·強隊建·促援建”,以黨建為引領,黃石“黨建+精準援藏”全力助推曲松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1+3”精準援藏扶貧工作模式。
一是大力實施產業幫扶脫貧。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協信、科能、聯合光伏等企業投資6.7億元,落實400余萬扶貧資金。
二是大力實施健康幫扶脫貧。持續推進醫療“組團式”援藏,投入2850萬元援藏資金建設醫技綜合樓等提升硬件設施,開展剖宮產術、無痛分娩等新技術項目40余項,完成手術108臺次,開展下鄉巡回義診25次;篩查小兒先心病,并將5名有手術指征的患兒送到湖北免費治療;篩查肝包蟲病5500余人次,包蟲病防治做法經驗在西部地區疾控工作會上交流。
三是大力實施社會幫扶脫貧。在黃石曲松兩地持續開展“情系曲松·愛心雙百”活動,征集黃石百戶愛心家庭開展“組團愛心結對認親”,籌集50余萬元愛心幫扶基金和100萬愛心助學基金,幫助186個貧困戶早日脫貧;創新開展送溫暖、送健康、送技術、送安全、送發展“五下鄉”活動;實施“市對縣、縣對鄉”援藏結對全覆蓋工程,累計爭取2000余萬元幫扶資金。
宜昌“互聯網+精準援藏”積極參與加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宜昌市對口支援加查縣,轄5鄉2鎮74村居,2.2萬人,建檔立卡貧困戶813戶1870人。宜昌工作隊以創新為引領,著力實施“互聯網+精準援藏”積極參與加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一是發展農村電商。協助爭取2000萬元的“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項目,建設縣電商服務中心和村級示范點,培訓電商人才130人次,孵化培育電商80余家。木碗、石鍋等一批特色產品實現上線銷售,2018年銷售額突破500萬元,帶動53個貧困戶實現脫貧致富。加查縣被評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
二是凝聚扶貧攻堅合力。請進來送出去相結合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幫助100余人實現就業;開展結對幫扶,4戶結對貧困戶主動申請出列;爭取宜昌市所轄8個市區和市直部門對口幫扶7個鄉鎮和縣直部門,培訓干部人才10批500余人,落實幫扶資金880萬元。
三是助推健康加查建設。開展包蟲病篩查和因病致貧群眾的跟蹤隨訪,建立致貧人口疾病數據庫和就醫數據庫,推動建立大病救助基金和縣醫院住院費全額報銷制度。開展遠程會診培訓15次,培訓醫護人員200余人次,下鄉坐診、義診和宣傳19次,免費發放6萬多元藥品,惠及群眾1萬余人次。援藏扶貧責任大,眾人拾柴火焰高。除做好份內的援藏工作外,全體援藏干部人才還為山南的脫貧攻堅盡個人微薄之力,“一助一”結對幫扶178戶“窮親戚”、559名困難群眾,資助79名孤兒和貧困學生,捐款31.12萬元,幫助59人實現就業,組織37批次湖北愛心人士愛心捐款870余萬元。
完成援藏任務,關鍵在干部,關鍵在人才。三年來,湖北省各類援藏干部人才累計365人進藏。帶領好、服務好、管理好這支隊伍,把中央和省委要求落實到位,把中央和省領導的關心愛護體現到位,是援藏工作隊做好全部工作的基礎;為讓這支隊伍受教育、經磨煉、作貢獻、長才干,把這支隊伍安全帶來、安全帶回,是工作隊最大的政治責任。
一是嚴管厚愛。嚴管,就是抓制度規范,修訂完善工作隊15項管理制度。每年初擬訂《個人履職盡責項目清單》,季度填寫《工作季報表》,年末對照清單總結全年工作,用制度保證目標任務,以規范促進工作效率。厚愛,就是抓思想教育,定期談心談話、寫信交流,傳遞組織的關心、領導的關懷,把工作做到心坎上。2018年9月,我們組織全體援藏黨政干部人才進行集體談心談話,全員簽訂《作風紀律承諾書》。
二是黨建引領。成立工作隊臨時黨委,設立6個黨支部和8個專項小組,實現黨建和援藏業務雙輪驅動。連續三年深入開展“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藏漢一家親”“正風肅紀、安全援藏”“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再立新功”主題教育等實踐活動,將每周六確定為工作隊“黨建日”,落實好“三會一課”制度。提出湖北援藏“三個嚴禁、三個盡量不要”行為標準,確保全體援藏干部人才平安援藏、健康成長。
三是正風肅紀。將紀律、安全、廉潔作為援藏隊伍建設管理的重點,深入實施《工作隊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實施意見》和《工作隊員廉潔自律行為規范》,先后邀請湖北省委黨校、自治區紀委和山南市審計局專家和領導作專題輔導報告,認真開展每年度述職述廉。三年來,全體援藏人員始終保持著良好的在藏率、在崗率,取得湖北援藏新的成績。
援藏時光有期,事業發展無限。如今,湖北省第八批援藏工作已經結束。援藏三年,援己一生。三年援藏不僅是一次工作經歷,更是人生的磨煉、精神的洗禮、靈魂的升華,是全體援藏干部人才一生的寶貴財富。
2019年8月8日,湖北省委書記蔣超良在省第八批援藏工作匯報上批示:“三年來,我省第八批援藏干部人才帶著‘藏漢一家親,建設新山南’的政治責任和工作激情,忠誠履職,奉獻高原,創新實施‘五位一體精準援藏’,努力實現新時代湖北援藏扶貧新作為,光榮完成各項任務。希望同志們回到省里工作崗位后,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發揚成績,再接再厲,為奮力譜寫新時代湖北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