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華
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激勵管理的需求理論,提出滿足員工不同層次的需要是激勵管理的基礎;進而分析了激勵因素和激勵手段以及激勵管理存在的誤區,并針對不同類型的員工提出了激勵管理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需求層次;激勵手段;激勵管理誤區;激勵管理方法
單從字面來說“激勵”一詞可拆分成單獨的字來解釋會更清楚,“激”是刺激,“勵”是將刺激轉化行動的動力。
站在企業的視角來說,激勵是管理者以認識和理解下屬的內在需求為基礎,采取積極的、有針對性的措施激發下屬的潛能和工作熱情,并將其行為目標與組織目標進行協調的過程。
一、員工激勵管理的理論基礎
激勵就是以滿足人正當需要為前提的。“滿足需要”是員工產生積極行動的原動力,也是員工激勵管理的核心。心理學家馬斯洛把人的需要從低級到高級分為三個層次的五種需要,即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中層需要:歸屬需要和尊重需要;高層需要:自我實現需要。每個人均有這五種需要,在不同的階段表現出的主次和強烈程度不同;比如:一個新入廠的員工,他的需求既有想得到舒適的居住場所,同時又渴望在業務方面取得驕人的成績。這種情況下,采取激勵的方式應該先滿足他在諸如吃穿住用方面的生理需要,如住房需求,其次再為他提供實現自我的必需條件。如果首先注重他獲得業績的愿望,其次重視他對住房的需求,這樣的激勵就難以達到滿意的效果。所以激勵的內容和順序安排要根據員工需求進行調整。
二、員工激勵管理的手段
(一)以薪酬為主的物質激勵是基本的激勵手段
當前,物質激勵仍是主要的激勵手段。物質激勵的主要體現是薪酬。傳統的薪酬制度通常以職位、技能、能力三者當中的一種作為主要依據,而產生了職位工資制、技能工資制以及能力工資制三種不同的基本薪酬制度。三種薪酬制度反映了企業對員工的不同需求,不同的基本薪酬制度,將對員工產生事半功倍的激勵效果。
(二)非物質激勵具有更強的激勵原發性
非物質激勵主要包括參與激勵、目標激勵、支持激勵、關懷激勵、豐富工作內容、提供挑戰性工作、提供個人職業發展規劃等手段。其核心是針對員工對歸屬感、成就感、被重視和獲取認同等的內在需求,發掘員工自我激勵的能動性,使員工更注重工作本身的意義,從而產生工作的積極性。非物質激勵比物質激勵具有更強的激勵原發性。
三、員工激勵管理存在的誤區
(一)只重物質激勵,忽視員工自我激勵重要性
有的管理者總認為物質需要是人的第一需要,是人們從事一切社會活動的基本動因,要想使員工提高工作積極性,不遺余力的工作,只要多給物質報酬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但是,現如今,隨著社會經濟的整體提升,人們對于物質的需求不再是考慮的第一需要,或者也可說,物質需要只是員工需要的其中一項,而不是唯一,而真正能讓員工有十足的工作動力,在于員工自身對企業的歸屬感,對自己工作的認同感和成就感,因此,物質激勵從本質上還是要通過與“工作”相關的外部因素來影響和強化“工作”這個行為,具有被動性和滯后性。
(二)激勵用“一刀切”,忽視員工需求的多樣性
有些企業在制定激勵政策時,沒有調查詳細企業的自身實際情況以及不同崗位員工的切實需求,而是盲目的認為這些激勵措施適用于每個崗位的人員,從而達到預想的效果,殊不知這種的“一刀切”的激勵方式是不切實際的,企業在不同的發展時期需要依市場環境的不同隨時做出相應的改變,同樣,企業員工在不同的崗位時期需求也不同,所以,有針對性的激勵措施才能給企業帶來最大的效益。
四、員工激勵管理的方法
企業穩健的發展,除了管理層的正確決策外,員工的辛勤付出也是重要的因素,所以,要讓員工始終保持工作的積極性,就需要給予員工適當的激勵行為,針對不同的崗位需求,制定出多樣化的激勵措施,以滿足企業的發展和員工的需求。
(一)操作型員工的激勵方法
作為石油化工企業,操作型員工直接面對生產線,他們的技能更多地體現了針對性,且在同類企業外不易轉移,他們更注重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強烈關注個人的收入、渴望穩定的工作安全感。企業可針對他們的需求特點,結合企業不同階段的任務目標,設計單項經濟技術操作指標個人獎,引導員工將企業目標與個人目標有機的結合,互相激勵、共同發展。
(二)技術型員工的激勵方法
企業技術型員工主要是通過對技術的創造、利用與增值,為企業產生價值的群體。他們更注重自身技能和職業的發展,受肯定的欲望更強烈,渴望和諧人際關系;期望獲得與貢獻相稱的報酬和榮譽。企業管理者在實踐中應對技術型員工給予肯定、理解、關心和信任,適當的競爭、內部溝通、日常獎勵、人際關系的協調、技術的培訓和提高等這些非物質手段,有利于調動技術型員工的創造欲望和工作熱情。
(三)管理型員工的激勵方法
管理型員工作為組織目標的實施和執行層,擔負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他們渴望事業的成就感,期望職業生涯得到發展,實現職位的晉升。實踐證明管理型員工在任務的執行中,更愿意主動的去執行自己參與決策的目標。參與激勵更能提高其對工作的興趣,使其準確理解工作意圖,共享組織信息,促進和諧的團隊建設。
管理型員工更注重對職業生涯發展的規劃,企業負責人要引導管理型員工把個人發展與組織發展聯系起來,使其感覺到個人發展方向與組織發展方面越趨一致,個人的潛能就發揮得越好,個人的發展機會就越大。與企業一起成長,分享企業成長帶來的好處,實現高層級的晉升,為其施展才華提供更大的舞臺空間,是企業激勵管理型員工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