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項目:2019年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研究課題,課題名稱:技能大賽對高職院校報關人才培養模式影響研究,課題編號:JRS-2019-3140。
摘 要:隨著通關舉措的不斷完善以及新興科技的應用,職業院校報關人才的培養目標發生了變化。技能大賽的開展契合了這一變化趨勢,促進了報關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發展。當前,技能大賽已經成為了檢驗報關專業辦學水平的指向標,本文將從技能大賽對報關人才培養的實踐能力、職業素養、課程體系、教學管理環節等多方面的影響進行分析。
關鍵詞:技能大賽;高職院校;報關人才;培養模式
一、研究背景和意義
人才培養模式是按照特定的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以相對穩定的教學內容、課程體系、管理制度和評估方式,實施人才教育的過程的總和。隨著我國海關的管理水平和行政效率的不斷提高,海關大力推行通關一體化工作,為進出口貿易營造了便捷高效的通關環境,也對職業院校報關人才的培養目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2年,報關大賽被納入到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比賽項目,逐步惠及到了所有高職院校。隨著報關技能大賽的普及度和實戰性逐步提高,技能大賽也客觀促進了報關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發展,得到了在校師生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本人有幸作為指導老師參加了2017年至2019年的全國職業院校報關技能大賽。本人認為,技能大賽已經成為了檢驗報關專業辦學水平的指向標,為職業院校培養技能型、創新創業型報關人才起到了引領作用。
二、技能大賽對高職院校報關人才培養模式影響分析
(一)技能大賽促進報關人才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的提升
職業院校培養報關人才應以報關企業崗位需求為最終目標,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和職業素養。技能大賽聘請中國報關協會專家、報關企業人員以及院校專家共同制定大賽規程和賽項評分標準,比賽流程基本全覆蓋現代通關業務中的每個業務環節,比賽的各項賽項場景,充分參考報關企業在海關進行報關的業務場景,模擬企業實際報關工作的操作流程。各大職業院校通過參賽,也真實再現了報關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不足和短板,所以,高職院校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更應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養。
各大職業院校也應重視報關人才職業素養的培養。全國報關技能大賽的裁判全部是海關工作人員,裁判評分時的依據是《報關員國家職業標準》和《報關服務作業規范》,可以全面考察選手的職業素養。道德和法律意識也是職業素養重要的組成部分。參加報關大賽的選手,很多都像剛剛參加工作的報關員,由于知識技能不足或者合規意識不足,導致將限禁類貨物和侵犯知識產權貨物混同正常貨物申報出口,輕則對海關正常工作造成不必要的干擾,重則構成犯罪,所以,必須重視對職業素養的培養。
(二)技能大賽促進課程內容的建設和課程體系的優化
課程體系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建設優質教材,通過增編海關最新的規定和業務規則,不斷優化教學內容,搜集企業實際報關資料,可以保持教學內容的時效性和實用性。教學項目的設計可以結合企業報關流程開展,同時融入進出口稅費計算和進出口商品歸類內容,將整個課程體系建設的內容重心轉移至實際工作崗位需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參照報關技能賽項團體賽模式,實訓項目采用模塊化教學,不同的模塊培養學生不同的職業能力,以報關企業的報關工作流程為主線,梳理報關員的核心工作任務和崗位技能,結合企業報關實例進行學習和演練,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三)技能大賽促進教學設施和手段的改革
很多學校為了配合落實海關總署推動的報關行業企業“無紙化通關”的要求,建設了報關專屬實訓室。在報關專屬實訓室,教師提供合適的案例資料,讓學生在實訓室填制電子報關單,在仿真的工作環境中學習演練,教師提供案例資料,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專業實訓室模擬進出口貨物報關流程,利用實訓室完成通關方案設計和模擬報關現場作業,通過競賽平臺推動教學項目開展,既提高了教學過程的參與感,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技能大賽對教學管理各環節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首先,技能大賽促進了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測改革。參照大賽中的環節進行考核,要求學生能夠模擬完成報關全流程作業,環節較為復雜,需要3-5位教師成立考核小組,配合實施,由考核小組整體負責學生的學習質量和考核工作。將報關相關課程結課評測變為全面的能力測試,可以有效地促進高職院校學生就業率和就業水平的提升。
其次,技能大賽推動教師提升自身水平。技能大賽作為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和走向工作崗位之間的過渡橋梁作用日益明顯,技能大賽的賽事規則也隨著我國報關工作的演進和行政效率的提高不斷變化。這些變化客觀要求報關專業教師投入大量精力進行相關的教學研究工作,要求專業教師有極強的理論素養和實踐經驗,能夠不斷打破固有的教學模式和思維模式,勇于創新、不斷嘗試,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進而完善和推進教學工作。
第三,技能大賽促進了對教學工作評估方式的改革。通常,對教師的教學工作的評價包括學院評價小組評價、學生評價、教學督導組評價等方面,主觀性強,不夠科學。為了彌補評估方式存在的缺陷,可以引進第三方評估機構,改善現有的評估方式。比如通過第三方機構對畢業生的就業狀況開展調查,跟蹤畢業生三年、五年后的就業情況,獲得畢業生三年、五年后對在校學習成果的評價情況,全面客觀地獲得人才培養的質量數據。通過改進評估方式,充分發揮評估評價指揮棒的作用,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倒逼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結束語:
在海關深化改革的浪潮下,外貿行業對報關人員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和高標準,報關人才的培養模式也需要順應形勢,不斷創新。我國報關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的步伐將不斷前進,不僅要培養出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要培養具有扎實的國際貿易知識,掌握報關技能的復合型人才。我們有理由相信,通過技能大賽,可以優化高職院校報關人才培養模式,提升高職院校報關人才的質量,服務于行業和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強.高職院校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以賽促教”改革與實踐[J].工業技術與職業教育,2017,(01),42-45
[2]張振霞.創新職業技術人才培養模式的依據[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08),141
[3]齊亞寧,李輝,徐寧,張珊,張傲梁.基于new age視角下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科技視界,2018,(20),227-228
作者簡介:
張文慧(1984-),女,河北省唐山市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國際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