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項目:本文系2019年河北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研究課題,雄安新區高層次科技人才引進問題研究,課題號:JRS-2019-3183
摘 要:本研究選取河北省雄安新區為研究對象,通過對雄安新區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把握人才需求特征、影響河北省雄安新區高層人科技才引進的關鍵因素。探討高層次科技人才引進與經濟發展的互動效應,提出適合雄安新區人才引進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雄安;高層次的科技人才;人才的引進
一、雄安新區的城市發展現狀
(一)功能定位
它的功能定位為首都功能拓展區,雄安新區從地理位置上與北京、天津、河北的大城市有一定的距離,在國外新區建設方面,也有距離大的城市經濟圈100公里左右的地方建設區域新城的經驗,也值得雄安新區借鑒。在探索區域經濟發展模式和全面深化改革路徑中發揮試驗和示范作用。
(二)產業規劃
首都功能的高端高新產業的領域是新區進行產業規劃的依據和關注點。但是由于雄安新區的現在自身的條件還不夠滿足高端產業領域的發展,所以在高科技研發、高層次人力資源開發產業、高端咨詢服務業等方面都欠缺相應的人才智力支持。
二、雄安新區的高層次科技人才引進現狀
科技人才對城市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美國硅谷如果作為一個獨立的經濟體在全球國家GDP排名中可以進入前30位,這就是科技創新的力量。深圳用了不到40年的時間,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為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之都,人才的作用功不可沒。2015年深圳每萬人擁有R&D(研究與開發)人才257.86人,比北京高近100人;同期上海和天津的萬人R&D人才分別是100.50、114.89人,只有深圳的39% 和45%。對高層次科技人才的巨大吸引力是深圳高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深圳特區、浦東新區等經驗對雄安新區具有重要借鑒意義。雄安新區的發展離不開高層次科技人才的強力支撐。
(一)中央重視程度高
在政府層面,雄安新區的高層次人才集聚工作已經開始。雄安新區在未來建設中的關鍵點是保持對高層次科技人才的吸引力,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二)河北省投入力度大
河北省在新區人才規劃和政策支持方面也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和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制度。近年來不斷出臺人才引進相關保障制度、例如《引進外國人才智力支持雄安新區建設和冬奧會舉辦合作框架協議》、“雄安新區將創新引智選才政策”等,充分的體現了河北省對于雄安新區高層次科技人才引進的重視和積極的態度。
隨著我省經濟增長速度的提升,用在人才開發上的專項投資也逐年增長,我省預計到2020年,對特殊高層次人才開發投資將達到是12億元,年均增長率將達到8%左右。
河北省主要從以下方面提供了支持。
資料來源:根據河北省政府網整理
三、雄安新區高層次科技人才引進問題分析
科技人才對城市未來發展至關重要。高層次科技人才是雄安新區建設發展的重要支撐。雄安新區引進高端人才具有引領人才群體、推動科技創新、推動社會進步等重要功能,同時雄安新區集聚人才面臨著理念革新、制度變革、結構調整等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四、對策及建議
(一)更新觀念,重視軟環境在高層次科技人才引進中的作用。
人才引進、激勵政策和機制要系統化、多樣化。只靠政府、企業、高校層面來實施激勵政策還遠遠不能滿足雄安新區對高層次科技人才引進和激勵的需求。
(二)逐步建立以政府主導,企業為主體的高層次人才引進機制。
在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民間科研獎勵活動在獎勵制度中所占比例最大,除了政府、企業為激勵主體以外,要實現激勵主體多元化。促進政府職能與市場機制的有效結合。建立以我省高等學院、科研機構、商業金融機構的為主體的激勵機制。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為人才的創新、創業提供實踐崗位和平臺,鼓勵人才嘗試創新,激發其自身的潛能,為主體發展發揮其重要作用。
(三)深化人才合作、共享機制,促進發展。
京津冀經濟發展的巨大差距,對高層次科技人才的引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雖然京津冀合作發展在河北省已經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但與北京和天津相比基礎設施、人才激勵環境、機制政策環境等還是有一差別。
在這樣的境況下河北省要想吸引和留住高層次科技人才,有效的激勵手段在物質激勵方面和與北京、天津比較已沒有競爭優勢。我省主要的經濟來源,是依托以工業和房地產為主的傳統產業,附加值低、高科技技能含量低,產業結構的不合理等因素,已經影響和制約著我省經濟的發展。因此要優先發展雄安新區的硬件環境建設,縮小其與北京、天津之間的經濟差距。加快國際化進程,城市的國際化程度和舒適程度往往是高層次創新人才在選擇上的重要參考條件。原則上,國際化程度越高,創新人員更適應、更能舒適的生活。
(四)健全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
公平、合理的評價機制是實現人才激勵的基礎,也是保證人才激勵機制實施的必要條件。要以人才的創新能力、在企業經營過程或科研過程中奪取的業績、人才高尚的品德為評價的基準,根據不同崗位的要求,建立不同的層次高層次的人才評價與發展機制。制定科學的評價標準,克服只有資格,只有論文,學術傾向,注重人才,使用人才的貢獻和實踐評價,而不是挑剔、追求完美的人才。評價體系的科學化、合理化是人才激勵機制的基本保障。
參考文獻:
[1]周超,顧丹丹.河北省創新型人才引進機制研究[J].商,2014,(10).
[2]顧丹丹.發達國家創新型人才的引進對策分析與借鑒——基于京津冀協同發展視角[J].人才資源開發,2015,(16).
[3]河北省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
作者簡介:
顧丹丹(1979-),副教授。研究方向:國際商務和人力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