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寒松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對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創新創造活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高校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就是要堅守教育報國初心、勇擔立德樹人使命,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牢牢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強化政治擔當,以問題為導向,找差距,抓整改,加快建設特色鮮明的世界一流大學,踐行“四個服務”時代使命。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黨的領導是引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不斷前進的最大政治優勢,是辦好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的根本政治保證。黨的領導的獨特優勢,在于通過政治領導,把黨的政治原則、政治立場、政治要求貫徹落實到高校教育教學中,從而堅守教育為黨為國為民的初心,牢牢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通過思想領導,做好師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好更有力地把師生凝聚到黨的周圍、堅定不移跟黨走;通過組織領導,選派黨的干部,確保黨的組織承擔起把方向、作決策、保落實的重要作用,使高校事業發展行穩致遠。
高校黨委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斷強化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堅持黨管辦學方向、管改革發展、管干部、管人才,把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貫徹到高校工作各方面,使高校成為黨領導的堅強陣地。建立健全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組織體系、制度體系、工作機制,形成落實黨的全面領導縱到底、橫到邊、全覆蓋的工作格局,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執行好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實好黨中央的重大部署。
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最重要的是在事關辦學方向的問題上站穩立場。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是辦好我國教育事業的根本,是新時代教育事業必須堅守的政治立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古今中外,每個國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來培養人的,世界一流大學都是在服務自己國家發展中成長起來的。我國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國有獨特的歷史、獨特的文化、獨特的國情,決定了我國必須走自己的高等教育發展道路,扎實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高校黨委要堅決貫徹中央要求、緊密結合學校實際,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辦學治校的根本遵循,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牢記高校是黨領導下的高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校,黨的教育工作者要堅定不移跟黨走,實現堅持黨的領導與遵循教育規律的統一,堅持學校為主體與多方緊密配合的統一,堅持文化自信與教育自信的統一,堅持放眼世界與中國特色的統一。
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歷來是教育的根本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要求:“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是辦好我國教育事業的根本方針。
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高校黨委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在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斗精神、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深化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將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任務落地見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把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教育的重要使命。教育是黨的事業發展的重要保證,是國家興旺發達的根本基石,是民族振興的奠基工程。教育與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緊密相連。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我國教育事業的神圣責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等教育要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就要將教育使命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緊密結合在一起,認清歷史方位、把握國際坐標、立足中國現實,在復興路上助力復興,為偉大復興貢獻智慧力量。
教育肩負著凝聚人心、用中國夢打牢共同思想基礎的重要使命。高校黨委要不斷提高政治站位,堅定教育報國的決心和意志,始終做到為黨育人的初心不忘、為國育才的立場不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