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首先分析了政府會計舊制度中存在的問題,明確改革中需要完善的部分;并對新政府會計制度中的改革銜接方向進行總結,對比分析新舊政府會計制度中存在的差異性。在此基礎上重點探討新舊政府會計制度改革中的銜接措施,幫助提升會計制度改革能力,增強新制度落實中的政府財務系統穩定性。
關鍵詞:新舊會計制度;政府會計;改革措施
一、政府會計舊制度的思考
(一)會計從業人員知識專業性受限,資格考試不合理
政府會計在原有制度中,受工作環境以及管理體系影響,會計從業人員知識專業性和很難得到保障,會計人員薪資水平高,并且就業上崗率有所保障。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一現實情況直接推動了我國會計行業考試報名火熱,也出現大量非會計專業人員報考會計資格考試的情況,進而引發會計員資格考試通過的水平標準不一致。從業人員素質更難以得到保障,很長一段時間出現政府會計員內部水平不達標的問題,并且政府會計統一測試中對于資產、債務、支出等不常用技能忽略。僅考慮當前工作崗位對會計人員的技能需求,部分會計員在專業技能方面并沒有達到行業統一標準,卻能夠直接上崗,政府單位互敘固定資產核算統計中,受會計員專業資質影響也容易出現遺漏。
(二)會計信息真實性不理想
政府部門開展各類財務核算統計工作,需要基于會計信息基礎上進行會計信息數據與政府,事業單位實際財務情況存在出入。會計人員在后續資金數據核算過程中很難確保準確度,造成這一現狀與會計人員自身責任意識較差有著直接聯系。尤其是在財務資金支出收付過程中,固定資產以及其他項目預算在信息數據精準度方面,存在較多細節上的問題。財務會計人員對此并沒有提升重視程度,并且最終的責任劃分不明確,導致會計員在工作中自我約束能力較差。會計計算項目資本化難以落實,進而導致政府事業單位會計信息混亂,所得到的財務會計數據與實際情況不符合,最終增大了政府事業單位運轉過程中的財務風險。
(三)制度更新缺乏增大財務工作漏洞風險性
政府會計相關制度更新緩慢,所應用的會計制度很難滿足政府事業單位日常運轉需求與財務核算需求,統計工作現狀也存在差異。制度長時間得不到更新完善,導致政府事業單位財務系統漏洞頻繁發生。會計員在做表過程中重要項目缺失,在舊會計制度影響下,最終的結余并沒有從年度報表中體現。雖然其重要性會直接影響到政府,事業單位下一階段的預算,但由于相關制度缺失,導致報表中的重要項目更新不及時,不僅會對當前階段的核算統計結果造成影響,對下一階段的政府事業單位運轉與資金預算都帶來了較大的限制。
二、政府會計新制度的改變方向
(一)政府會計師實行權責制度
政府事業單位推行新會計制度后,首先改變的便是會計師權責制度,對政府單位的資金收付實際情況進行制度改革。會計師權責制度,確保政府事業單位所收入資金與最終結余的完整性,由專業會計師進行全周期負責,這樣能夠確保整個過程中財務數據記錄的合理。也能夠在財務報表中更好地反映出政府單位資金實際流動使用情況,保障財務資金投入使用合理性與報表的真實性。會計師實行權責制度,也能對會計從業人員專業知識水平進行衡量,從而推動資格考試的合理性,增強專業人員入職門檻,對相關財務信息記錄項目完善也起到推動作用。
(二)報表制度規范性增強,會計師專業水平要求提升
政府會計新制度中關于財務報表的規范程度明顯增強,應對專業會計師從業人員技術水平提升要求。嚴謹規范的財務報表制度約束下,會計專業人員對政府財務工作進行處理時,需要達到制度規定標準,同時也需要根據報表制度中的規范性細節要求。對當前工作開展的主體方向不斷強化,報表中明確反映出政府單位的盈利與支付情況,并且需要會計從業人員精準把握資金投入使用量,對盈利數據進行精準核算,從而確定政府事業單位的負債情況。這一項目直接影響到單位員工的福利待遇問題,政府會計師在核算統計過程中,對報表中的各個項目進行嚴格審批,也能對政府事業單位的資金支出收入情況做出充分了解,進而明確政府部門的財務風險性,并在下一階段資金預算中加以規避。
(三)結合我國經濟形勢對會計制度動態改革
政府新會計制度中充分結合我國的經濟發展形勢,制定形成會計制度的動態改革體系。我國經濟發展形勢會直接影響到事業單位的財務系統運轉情況,舊會計制度中,事業單位財務會計過于注重內部核算統計,缺乏與國內經濟形勢之間的結合,導致政府部門財務風險規避能力不足。形成動態改革方案后,政府會計制度充分結合國內經濟發展方向,不僅能夠提升會計工作效率,同時在財務風險規避方面更符合宏觀環境,有效增強了財務會計工作任務開展過程中的綜合控制能力。對政府事業單位財務系統發展方向進行調整控制,從而發揮財務部門對政府事業單位發展的積極影響作用。
三、新舊政府會計改革的銜接措施
(一)加大新會計制度宣傳落實力度
明確對比政府新舊會計制度中存在的差異性后,新會計制度在政府事業單位中落實,首先需要加大宣傳力度,確保財務會計工作人員對新制度的適應能力。在此基礎上重點探討新舊會計制度中存在的差異性,并針對傳統工作環境中存在的弊端問題逐一改革,突出強調新舊制度銜接過程中的會計師適應問題。要考慮基層會計工作人員對不同制度的適應能力,避免改革進程過快,影響到財務工作的正常開展宣傳落實過程中。更應該強調新舊會計制度中存在的不同,提醒財務工作人員做出區分,對原有制度下存在的弊端充分整改。銜接過程中為保障政府財務系統穩定性,要首先針對會計人員工作理念做出整改,確保財務會計工作人員在思想上能夠對新會計制度接受并運用。從而達到預期的宣傳落實效果,會計師工作理念整改優化后,各類制度完善才能得到保障。
(二)加強配套基礎設施升級管理
加強相應配套基礎設施的升級與完善,主要表現在財務會計工作系統的優化升級,更新系統后,并對所配備的硬件設施定期更換。確保財務會計工作開展能夠在足夠先進的硬件設施保障下進行。定期對財務會計專業人員展開培訓,加快系統升級速度,培訓專業技術團隊,這樣財務輔助系統出現問題后也能第一時間解決。通過財務會計信息系統運用,確保財務數據精準度,會計人員開展工作中也能針對系統中保存的數據信息直接進行,這樣可以避免日常人工進入出現遺漏。新舊制度銜接順利性保障,需要確保年度報表中數據的精準度,對硬件設施與軟件系統的更新完善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穩定新舊制度銜接階段的財務工作處理
對于新舊制度銜接過程中,政府財務工作的處理方式更應該加強完善,尤其是針對銜接階段的穩定性提升問題。通過專業人員配合與硬件設施升級,為新會計制度落實營造基礎環境。通過新舊制度之間的銜接,對財務工作進一步處理,強化最終的綜合控制能力。銜接階段常見的沖突與矛盾更應該加強控制,通過制度中的相互完善,以及財務風險規避,發揮新會計制度對政府,事業單位工作運營穩定性的提升控制能力。銜接過渡期穩定性得到保障后,后續新會計制度的全面落實與會計工作形式改革也能逐步推進,銜接過程中穩定性與落實速度同等重要。
隨著新制度的運行,事業單位的資金運轉方面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事業單位的資金運轉也是受會計部門的影響的,對會計制度的改革過程中,對資金的流轉運作會出現不流暢的現象,由于會計報表格式的變革與報表項目的增加,會對事業單位會計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但是改革的優勢也由此顯現出來,報表項目的完善,會計工作的優化,都會使我國的事業單位經濟發展更加順利,會計制度改革更加徹底。新舊制度的銜接會使會計員行業暫時出現“消化不良”的情況。在事業單位新舊會計制度改革銜接之際,會有一部分會計師因專業水準不夠而被取消工作的資格,對于這類情況,事業單位會計部門要保持冷靜,以保證會計師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暫時的狀況與困難換來的是專業水準更高的會計師,事業單位要保持冷靜。
結束語: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與進步,我國政府事業單位的經濟也會隨之火熱發展,改革會計制度能夠推動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不斷完善與優化,也能夠滿足與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與國際會計市場相溝通,促進我國會計師知識專業化水平提高,更好的為我國事業單位經濟增長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宋巧榮.淺談新《政府會計制度》對醫院會計核算的影響[J].財會學習,2018,No.192(18):129+131.
[2]韓曉珠.新政府會計制度試行中的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化建設探討[J].納稅,2018,12(31):114-115.
[3]陳麗娟.新政府會計制度試行中的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化建設探討[J].納稅,2018,12(31):114-115.
[4]周雪菲.淺談科研事業單位如何做好政府會計制度的銜接工作——基于中國科學院ARP系統更新[J].經濟師,2019,359(01):93-94.
作者簡介:
趙冬明(1988-),女,北京人,本科,中級會計,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在職研在讀。研究方向:政府會計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