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宣傳展示好新中國成立以來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唱響禮贊新中國、奮進新時代的昂揚旋律,河南省政府新聞辦近日組織舉辦了“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聚焦教育主題新聞發布會。
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鄭邦山做主發布,介紹了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河南教育改革發展的有關情況。
第一,協調發展,各級各類教育實現重大跨越?;A教育逐步普及、惠及全省百姓。從目不識丁到讀書看報,數十年持續努力,2007年順利實現“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目標;從集資辦學到政府埋單,通過跨世紀的不懈追求,2013年真正意義的免費義務教育得以實現。1949年,小學、普通中學在校生分別有161.45萬人、4.08萬人,2018年分別達到994.6萬人、661.94萬人,均居全國第一位,分別增長了5.2倍、161.2倍。全省85%的縣(市、區)實現了義務教育基本均衡。職業教育從小到大、逐步壯大,從1949年的8所職業學校、在校生1573人,發展到現在的838所、236.63萬人,均居全國第一位。少林武術、長垣廚師、林州建工等職教品牌叫響全國,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走在前列。高等教育由“精英”到“大眾”,如今即將邁入普及化階段,高校從1949年的1所到現在的141所,在校生從當初的800人到今天的220萬人,高等教育的陽光普照千家萬戶。鄭州大學、河南大學雙雙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規劃,實現了河南高等教育的歷史性突破。
第二,支撐發展,辦學條件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有門沒法關,有窗壘著磚,有頂漏著天”,這是新中國成立之初我省農村中小學面貌的真實寫照,僅有的幾所中等職業學校和高等學校辦學條件也極端落后。70年來,各級各類學校辦學條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在很多地方實現了“最好的房子是學校,最美的環境在校園”。2018年教育財政支出達1664.7億元,居全國第四,中小學、職業學校、高校校舍面積分別達到15856萬平方米、1503萬平方米、6197萬平方米。信息化教育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大幅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教師隊伍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1949年普通中小學專任教師僅3.9萬人,學歷合格率非常低;2018年達到了99.26萬人,小學、普通初中、普通高中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分別達100%、99.69%和98.23%。高校專任教師由1949年的不足千人增加到現在的11.54萬人,其中副高級職稱以上的從10人增加到38796人。教師社會地位越來越高,全社會尊師重教的氛圍更加濃厚。
第三,創新發展,教育發展的內生動力持續增強。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義務教育建立了地方政府負責、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職業教育建立了分級管理、以省轄市為主、政府統籌、社會參與的管理體制。高等教育形成了省和省轄市兩級管理、以省為主的管理體制。辦學體制改革順利推進,民辦教育蓬勃發展,成為教育新的增長極,目前全省民辦學校2.05萬所、在校生674.9萬人,分別占全省的38.35%和25.78%。教育對外開放成效顯著,實現了從無到有質的突破、由少到多量的提升。目前,全省共有288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11個孔子學院(課堂),5所高校海外分校。
第四,共享發展,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越來越強。新中國成立之初,我省學前教育幾乎空白,小學凈入學率僅為43.7%,小學升初中的比例只有70.23%,能上大學者鳳毛麟角,青壯年文盲比例達80.01%。2018年,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88.13%,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4.62%,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1.23%、高等教育毛入學率45.6%,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0.6年。我省成為全國第一教育人口大省,各級各類學校達5.36萬所,教育人口2817.06萬人,占全國的9.49%。學生資助的“河南模式”保障了不讓一個孩子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殘疾兒童、留守兒童等群體受教育權利得到有力保障。
第五,融入發展,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的能力水平不斷提升。70年來,全省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為我省經濟社會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僅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高校累計培養畢業生近300萬人。目前,每萬人口接受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數達到224人,而1978年僅為3.86人,新中國成立之初則更少,40年間增長了近57倍。高校成為科學研究的主力軍,每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社科基金項目占全省的90%以上,一批關系發展全局的關鍵技術研發取得突破,一批原創性科技成果加快推廣。
鄭邦山在發布會上指出,經過70年的接續奮斗,全省學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建設實現了由“寬松軟”到全面加強的轉變,義務教育實現了由大家辦到政府辦、由緩慢發展到全面普及再到基本均衡的轉變,職業教育實現了由低速徘徊、水平不高到高速發展、提質增效的轉變,高等教育實現了由精英化到大眾化、由外延式發展到內涵式發展的轉變,我們走出了一條具有河南特色的教育發展之路,正處于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強省跨越的重要階段。
鄭邦山強調,回顧70年的發展歷程,我們深切體會到,黨的領導是教育發展的根本保障,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為黨育人的鮮明底色越擦越亮;人民群眾是教育發展的堅強后盾,必須堅持發展教育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確保全體人民共享教育發展成果;改革創新是教育發展的根本動力,必須堅持與時俱進、改革創新,尊重教育規律,扎根中原大地辦教育,下功夫突破教育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教師隊伍是教育發展的關鍵基礎,必須堅持全心全意依靠教師辦學,切實提高教師的地位和待遇,在全社會營造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服務社會是教育發展的歷史使命,必須堅持主動融入、主動服務,不斷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識和能力。這些寶貴經驗,對于新時代全省教育事業發展具有重要啟迪作用,我們要積極傳承、發揚光大。
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在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強省跨越的新階段,我省教育事業既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嚴峻挑戰。教育大而不強,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還比較突出,科學的教育理念尚未牢固確立,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水平有待提升,教師隊伍建設有待加強,制約改革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較多。
鄭邦山指出,興豫先興教。新時代中原更出彩,關鍵靠人才,根基在教育。全省教育大會開啟了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省,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新征程。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貫徹好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落實好《河南教育現代化2035》及五年實施方案,大力推動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發展、高等教育內涵提質發展,力爭到2022年,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省取得重要進展,全面實現各級各類教育普及目標,多樣化、可選擇的優質教育資源更加豐富,“入園難”“擇校熱”“大班額”等熱點難點問題得到有效緩解,教育總體實力和影響力大幅提升,中原更加出彩,因教育而更有底氣;到2035年,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邁入教育強省行列,“入園難”“大班額”“擇校熱”成為歷史,把校園建成最美麗、最安全的場所,使教師成為最受社會尊敬的職業,讓人民群眾從教育中收獲更多的幸福感。我們堅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河南教育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何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