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鳳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弟子曾晳就提倡要把學生放到大自然中進行教育,也就是在實踐活動中育人。
當前,我們的青少年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堪稱優秀教育平臺,發揮了積極的教育作用。如何引導青少年學生在實踐基地開展學習活動,并從中提升自己的素養和能力呢?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明確實踐目的,確保正確方向
新修訂的《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提出:要引導學生從個體生活、社會生活以及與大自然的接觸中獲得豐富的實踐體驗,形成并逐步提升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具有價值體認、責任擔當、問題解決、創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識和能力。也就是說,我們要帶領青少年來基地參加實踐活動,科學、合理地引領青少年走出教室,走出校園,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基地實踐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得到鍛煉,在參與的過程中感知自然、感知社會、感知自身。在整個實踐活動中,孩子們獲得的不僅僅是知識的提升、視野的開闊,更重要的是升華了思想,樹立了正確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鍛煉了個人意志。只有明確實踐目的,才能確保活動的方向性。
二、科學規劃流程,提高活動效率
綜合實踐基地是一個平臺,平臺作用的充分發揮取決于我們老師對活動的規劃。因此,合理科學規劃活動流程,可謂是重中之重的事情。要讓基地實踐活動的教育效果變得更有效,需科學合理地規劃好活動流程,兼顧教育性和趣味性。教師在設置流程時要考慮到青少年的興趣和需求,更要注重活動的參與感,避免說教,引導青少年自主思考。
三、豐富活動形式,引導學生探究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過“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的生活教育三大原理,指出生活就是一連串問題的求解過程。因此,我們的基地實踐活動應該盡可能地貼近生活,要讓學生有機會去運用書本上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充分鍛煉動手能力和探索能力。同時,活動形式一定要豐富多彩,吸引學生更好地參與到實踐活動中,讓他們有更好的體驗感。
四、堅持多樣評價,引導學生成長
在活動中,我們的評價要及時多樣,以評價促思考,以評價促反思。評價方式包括檔案袋評價、口頭評價、書面評價等。評價要有引領、鼓勵作用。在實踐活動中,我們要做一個善于反思的人,在反思中不斷成長。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開展基地實踐活動是一條漫長的路,作為學生基地實踐活動的導師,我們要在探索中前進,充分依托實踐基地平臺,全面提升學生素養。
(責 編 莫 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