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英
[關鍵詞]電視新聞;編輯記者;創新能力
電視新聞作為信息傳播途徑之一,其以社會事實為導向,對信息進行傳播,但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對傳統的電視新聞行業帶來了巨大沖擊,在信息環境的影響下,電視新聞編輯記者應對自身進行創新,保證新聞的質量,以滿足當前大眾的需求。
一、電視新聞編輯中的問題探析
(一) 報道方式較為單一
當前電視新聞在報道過程中,一般是對社會事件進行陳述,以主觀意識為整體導向,對社會信息進行相關概述,導致群眾在進行信息瀏覽時,只是對表面現象進行了解,對社會性事件所引發的深層面知識,未能進行了解。在網絡信息技術的影響下,使人們對電視新聞報道方式的要求逐漸提升,但當前電視新聞仍舊以傳統傳播方式為主,未能以人們的需求盡心改變,將降低群眾的閱讀興趣。
(二)內容主體不明確
電視新聞報道作為傳統的信息傳播方式,其以真實性和原則性為主,對信息進行報道。但當前在進行內容傳播時,為滿足當前社會市場的需求,只是針對電視報道的形式進行改變,并未對內容創新,且大部分電視新聞報道中,存在重復現象,在進行新聞編輯時,只是以復制、粘貼為主。部分新聞報道中,為提升收視率,將報道內容進行惡意夸大,導致標題與實際內容不符,長此以往將降低其收視率。同時層面性的新聞信息不具備社會引導性,未能對人民群眾進行思想引導,不利于新聞對信息的傳播。
(三)時效性較低
當前在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下,人們可通過網絡平臺對信息進行實時查詢,但在電視新聞報道中,其一般在固定時間段進行播放,當在對社會實事進行報道時,人民群眾早已通過網絡對信息進行了解,當對電視新聞進行瀏覽時,將降低瀏覽興趣。同時電視新聞編輯人員數量有限,在對新聞信息進行采集時,未能對信息進行全方位分析,將導致新聞對信息進行范圍性報道,造成新聞信息的整體質量較差的情況。
二、電視新聞編輯記者創新能力研究
(一)培養創新意識
當前在對電視新聞編輯記者進行創新能力培養時,應培養其創新意識,提升其洞察信息的能力,并可及時找出新聞信息中存在關鍵點,并以多種角度對問題進行分析,并以當前社會導向為主,進行正反兩方面比對,保證新聞信息報道的精準性。新聞編輯記者在對新聞信息進行整理時,應對新聞進行創新性編排,確定新聞信息的主體核心,并對當前大眾的需求進行分析,將社會輿論代入到新聞信息中,形成正確的思維導向,并將新聞信息進行關聯化處理,保證新聞信息具有多樣性,同時應對新聞編輯的各項環節進行創新意識的培養,保證整體協作的一致性,進而提升新聞報道在人民群眾中的知名度。電視新聞編輯記者應利用電視臺知名優勢,對地區的突發事件進行及時采訪,可有效保證信息的真實性。
(二)提升自身素養
文明素養作為電視新聞編輯記者應具備的品質之一,應通過多途徑的教育方式對編輯進行培養。一方面,新聞編輯記者在新聞制作過程中,需要參加采訪、文案編輯、新聞內容的前期制作、后期修改等,記者在工作過程中需消耗大量的體力和精力,因此記者應提升思想和身體接受能力,來面對工作帶來的壓力,并保證創造過程中積極思想,進而創造出高質量新聞;另一方面,新聞編輯記者應端正自身的心態,以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對新聞內容進行編輯,對事件的看法應處在中立的位置上,將事件折射出的現象進行分析,為人民群眾提供真實性信息。
(三)積累自身經驗
當前網絡信息的不斷更新下,新聞編輯記者應對信息進行采集,使信息具有完整性和真實性,同時電視新聞編輯記者應對信息進行整理記錄,對其他文案的優點進行采納,并分析當前社會環境的輿論導向,為人民群眾提供高質量新聞。新聞編輯記者應加強自身文字敘述能力,及時對自身進行反省,在設計文案時,應從不同層面對文案進行設計,并將其進行比較,找出其中不足,進而使新聞文案得到不斷優化。電視新聞編輯記者應定期將以往文案進行比對,分析文案中的不足之處,將經驗進行融合,爭取將文案設計形成系統化,并將自身的個性融入文案設計中,將自身優勢達到最大利用化。
結 語
在電視新聞行業發展過程中,由于受到網絡平臺信息化的影響,其發展進程遇到了一定的阻礙。同時,由于傳統的電視新聞行業面臨著報道方式較為單一、內容主體不明確等時效性較低問題,導致其收視率持續下降,對此,必須要推動電視新聞編輯記者及其他從業人員進行理念創新,提升編輯記者的創新意識,從而進一步豐富電視新聞信息的內容,使電視新聞內容實現層次化的同時,進一步提升電視新聞質量。
參考文獻:
[1]李悅.融媒體時代下新聞編輯的創新意識和融合能力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9,10(3):149.
[2]趙浩玲.新媒體環境下新聞行業對新聞編輯記者提出的要求[J].西部廣播電視,2018(20):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