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
【摘要】: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新時代,媒體對文化傳播的影響作用日漸突出。作為媒體人與新聞報道的先鋒力量,新聞記者肩的責任也日益重大。隨著新媒體的不斷涌現,為保證新聞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社會對新聞記者的職業素養要求一再提升。良好素養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在工作中不斷培養與強化。本文就當下新聞記者應具備的職業基本素養進行探析。
【關鍵詞】新聞;新聞記者;基本素養;職業道德
新聞記者須具備較高素養,因為這是一項特殊的職業。從事記者這一職業的新聞工作者,是一個戰士、一個哨兵,他們始終處在歷史洪流的風口浪尖。新聞記者的職責與任務是多方面的,必須具有包括政治家素養在內的一些重要的基本素養,除此之外,記者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還有哲學素養、審美素養、語言素養、道德素養、技能素養和公關素養等方面。
一、政治素養
政治素養是新聞寫作者最重要的素養之一。政治素養涵蓋很多內容,但就新聞記者而言,至少應具備以下兩個方面:理論素養和政治行為。
1.理論素養。為保證新聞記者在采訪、寫作過程中不出現政治偏差,當好黨和人民的喉舌,記者應當熟悉歷史,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非常清楚。新聞記者的理論素養可分解為馬列主義理論和政策知識,主要是對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等思想理論的掌握情況,以及對政策知識的知曉度。
2.政治行為。政治行為通常可分為政治意識、政治品格、政治敏感等。政治意識就是一個人的政治觀,是新聞工作者必須堅守的靈魂。唯有從政治意識的高度去認識社會,把握社會,才能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政治品格就是一個人的人格形象、政治勇氣和品行。政治敏感就是記者個人的政治意識和對政治問題的敏銳性。而政治行為則是政治素養、政治意識、政治品格、政治敏感的歸宿和落腳點,是一個新聞工作者多種素養在行為方面最集中的體現。新聞工作者最重要的政治品格,就是明大理,明是非,激濁揚清,保持記者的良知。
二、哲學素養
1.堅持兩點論。兩點論是辨證法的核心內容之一,尤其是在新聞和輿論引導方面,更是如此。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就可以發現在我們周圍有許多矛盾的現象。比如,受眾需求的廣泛性與新聞局限性之間的矛盾;社會觀念的多樣性與報道者觀念的局限性;受眾思維方式與報道者思維方式之間的矛盾。這些矛盾和現象,不管是此一方,還是彼一方,都需要進行認真的分析。
2.對立統一關系。一是時代性與歷史性統一。時代性就是人們對社會特定歷史階段發生的重大問題所持有的不同價值取向,它標志著某個特定時代人類社會的認識水平。歷史性是說,昨天的新聞就是今天的歷史。二是主觀認識與客觀事實統一。新聞記者對客觀事物的報道,是經過記者的再加工后傳給受眾的,因此有一個主觀、客觀一致的問題。記者的立場不能改變客觀事物本身,但是卻會影響受眾對事實的認識。尊重事實就是尊重真理。三是偶然性與必然性統一。新聞采訪中的偶然現象,是指在新聞采訪中經常遇到的一種隨機出現的現象。而必然的出現是以偶然為信號的,忽視偶然,有時掩蓋了必然。四是收斂思維與發散思維統一。人的思維有兩種:收斂式和發散式。收斂思維方式會限制人的創造力。發散式的思維,就是觸類旁通、由此及彼。借助發散思維的思想火花再繼之以嚴格的收斂思維,才能共同完成一個成功創造的全過程,二者相輔相成。
三、審美素養
從審美的角度去弘揚美,對新聞工作者來說,需要借助美的原理。審美是人的意識的一種反映,在審美意識的支配下,人們可以通過對某一事物的感知去獲得一種極為崇高的美的形象,并具有力量。
1.新聞審美要主客觀統一。一方面,美是客觀存在的,它的確能激起人們的美感;另一方面,如果人們沒有這種對美的感覺,沒有對美的欣賞力,也就根本談不上美。
2.新聞審美的核心是“真”。“真實性”是新聞文化美學觀的義。“真”是第一位的,離開了真,也就無從談美。“真”作為新聞審美的基礎,集中體現在自然之真(實事)、靈魂之真(新聞作品的主題)、寫作之真(感情的真實體現),是新聞美的最主要品格。
3.新聞審美的共性與個性。新聞審美與一般審美既一樣又不一樣,所謂同是它具有一般審美的共性;所謂不一樣是強調了宣傳、解釋的新聞屬性。新聞作品的寫作、創作過程,就是善于發現和捕捉現實生活中最美的東西,把這些東西準確、生動、形象、及時地展現給受眾,使他們從中感受到美和善。
四、語言素養
“言之無文,行之不遠”。語言素養是新聞寫作的基礎之一 。采集到好的材料有了好的主題,選取了好的角度,都只是完成了新聞寫作的一部分,最終還是要通過語言把事物準確、完善地表現出來。
五、道德素養
1.敬業愛崗
作為一名記者,要有自律奉獻精神,要經受得住誘惑。在當下,追逐物質利益已無可厚非,但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應潔身自好。
2.誠實守信
對新聞工作者來說,誠實守信、實事求是最重要的職業道德。新聞學有個崇高的理想:傳播真相。真實性是新聞報道和寫作的生命。
六、技能素養
過去單一的文字記者將不復存在。未來的記者必將是結合高性能筆記本電腦等完成多媒體信息的獲取、加工、傳輸全過程的“多媒體”記者。
七、公關素養
在平時的采訪活動中,記者若是有意識地在社會上編織起廣泛的公關網絡,同眾與采訪對象建立起深厚的私人友誼,則采訪活動一定會更得心應手,并且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這是因為,建立起友誼的采訪對象會主動積極地幫助記者,一有新聞線索便會及時提供給記者。再則,他們接受記者采訪會無拘無束、傾心交談,記者可以從中獲得若干真實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