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涵軼 陳天洪
摘 要:異質分組教學是根據學生個性特征、學業水平、能力傾向等方面的差異,利用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將其組成異質學習小組,引導小組成員相互理解、合作互助,從而達到共同進步的目標。在異質分組教學過程中,不僅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合作意識,同時,還能促進學生在交流互助過程中不斷發展和完善自我意識,接受理解并運用知識,從而促進其各方面的能力均獲得良好的發展。本文主要簡述了異質分組教學和自我意識的概念,并分析了異質分組對小學生自我意識和學習成績的影響,最后,提出了幾點利用異質分組提高小學生自我意識和學習成績的教學原則和策略,以期能為后續異質分組教學提供有效的參考。
關鍵詞:異質分組;自我意識;學習成績
自我意識也稱自我,是一種意識形式,也是一個人對自己心理過程和心理內容的反應,對人們清楚地認識自我、客觀地評價自我,從而促進自我不斷完善具有重要意義。在小學階段,小學生是獲得社會自我較為關鍵的時期,也是自我意識客觀化的重要時期,在該階段,教師需積極探尋有效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自我意識不斷豐富化、抽象化和形成社會自我觀念。小學生自我意識不僅對其自身人格和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影響,同時還會影響其學業成績。而采用異質分組教學模式對小學生進行教學,不僅能促進其在小組學習過程中深入地了解、評價自己和他人,從而促進其自我意識良好發展,同時,還能發揮小組合作互助學習優勢,促進學生整體學習水平和成績提高。因此,在小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積極探尋異質分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教學,以促進其人格、心理健康和學業成績均獲得良好的發展。
一、 異質分組教學和自我意識的概念
(一) 異質分組教學
異質分組教學指的是根據學生個性特征、認知水平、學習能力等個體差異,人為地將不同個性特征、認知水平、學習能力的學生分成一個小組,并引導其形成小組互助的形式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模式兼顧了集體教育和因材施教兩方面的要求,不僅能促進學生之間相互溝通和幫助,從而達到共同進步的目標,同時,其還充分體現了個別化教育,使得每個學生的潛能得以充分發揮。另外,在異質分組教學過程中,還能培養學生交流、合作和競爭的現代意識,并且還能促進小組成員間協作學習,這樣不僅能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同時還能幫助學生自我成長和提高其學習效率,因此,其更符合當前素質教育目標的要求。
(二) 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指的是一個人對自己及自己和客觀世界關系的認識。自我意識的形成主要包含了正確地自我認知、關注自我成長、積極地自我提升、客觀地自我評價等四個方面的內容,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識,對一個人未來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對于小學生而言,其正處于獲得社會自我和自我意識客觀化的關鍵時期,同伴關系、師生關系和親子關系對小學生自我意識形成均有直接的影響。
二、 異質分組對小學生自我意識和學習成績的影響
為探究異質分組對小學生自我意識和學習成績的影響,筆者特對我校A班小學生進行異質分組教學,B班小學生未進行異質分組教學,再對比兩個班級學生的自我意識和學習成績情況。
(一) 異質分組對小學生自我意識的影響
A班學生對自己各個方面的評價均有明顯提升,也即小學生對自身性格、思想、態度、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認識,這都得益于在異質分組教學中有利于學生之間進行交流、溝通、競爭和幫助,從而能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和他人,并客觀地觀察、評價自己和他人,從而促進其自我意識的發展,B班學生自我意識總體水平無明顯變化。
(二) 異質分組對小學生學習成績的影響
通過在A班科學教學中應用異質分組教學,教學后發現,全班34名學生的科學成績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說明采用異質分組教學能有效提高小學生學習成績,而B班學生科學學習成績整體無明顯變化,部分學生成績還略有下降。究其原因在于異質分組教學能幫助小學生客觀地認識自己,從而為其學習發展提供有利的條件。另外,在異質分組教學過程中,還能實現優生帶差生,促進學生共同進步,并且,學生在小組溝通、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還能增強其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從而有助于學生整體的學習成績。
三、 利用異質分組提高小學生自我意識和學習成績的教學原則和策略
雖然,異質分組教學能有效促進小學生自我意識發展和提高其學習成績,但是,要實現這些目標,還需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掌握一定的教學原則和策略,下面筆者以小學語文教學為例,淺談異質分組教學原則和策略。
(一) 異質分組原則
利用異質分組進行教學需遵循一定的原則對學生進行分組,其中,按自我概念及學業成績的綜合指標是其分組的主要依據,另外,按艾森克人格問卷的調查結果、按學生性別分組等標準進行分組,也可作為異質分組的重要依據。
1. 按自我概念及學業成績的綜合指標分組
采用該方法進行分組,首先要求學生在PiersHarris兒童自我意識量表問卷上完成自我概念評估,將評估得分轉化相應的分數Z自;然后,再將學生各科目(如數學、語文、英語等)得到的分數進行Z分數轉化,轉化為Z數、Z語、Z英,再將Z自與Z數、Z語、Z英相加得到一個綜合評分;最后,再按照綜合評分指標對學生進行分組,利用該方法分組可促進學業成績和自我意識處于同等程度的學生分到不同的學習小組中,從而有助于實現異質學生的共同學習和交流等。
2. 按艾森克人格問卷的調查結果分組
艾森克人格問卷是一種針對學生性格因素設計的調查表,性格因素作為一種非智力因素,其體現了學生的行為表現和對周圍環境的態度,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也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和影響。因此,通過艾森克人格問卷調查,將不同性格的學生組成一個異質小組,能夠促進其在面對共同的任務,能夠提出多種不同的解決問題思路和方式,同時還能使學生學會尊重他人的行為和理解他人的想法,從而有助于促進學生共同進步和形成高效的合作學習。
3. 按學生性別分組
社會對男女生評級方式和行為要求并不相同,再加上男女生自身的思維方式存在一定差異。從而導致其在處理家庭及學校生活中事物的方式也存在一定差異。按學生性別分組,即遵循男女生搭配分組原則,能夠兼顧到兩者思維方式的不同和優勢,使其在小組合作中取長補短,從而實現互相學習的目標要求。
(二) 利用異質分組提高小學生自我意識和學習成績的教學策略
1. 引導學生互相理解
在進行異質分組前,大多數小學生以前的學習和生活圈中均是和自己在各方面程度差不多的學生,而異質分組是將一些個體差異較大組間在一起。這些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特征、認識水平、學習能力等方面均存在巨大的差異,面對這些差異,入組初期必然會存在組員溝通、理解方面的問題。為克服這些問題,在異質分組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按授課內容給各小組安排簡單的互動活動,如簡單的分角色朗讀課文、小組共同討論教師提供的任務等,以促進小組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增強和養成共同解決問題的習慣。這樣不僅能改變學生自己以前單獨學習時的不良學習習慣,同時還能增強小組學生之間的互相理解,從而為后續教學活動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2. 引導學生合作互助
在小組成員彼此熟悉后,教師還需有目的地設計和安排一些能夠激發學生合作互助的活動進行教學,如在進行《紡織材料》一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小組合作,通過實驗探究不同材料的特性,要求每個組員均要參與其中,并說出自己的觀察發現,再由小組組長進行統計和在講臺上進行展示,教師再合理評價每組任務完成情況,這樣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和理解,才能有效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互助學習。
3. 引導學生團結創新
為開拓小學生的思維和提高其合作創新能力,在異質分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引導小組成員利用所學過的知識完成創新學習任務和活動。在此過程中,學生可利用已學過知識以任意方式進行創新創造,并將結果展現給大家,如引導學生根據以前學過的知識進行接龍等。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還能使其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知識。
4. 引導學生相互評價
在異質分組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需客觀的評價各小組學習表現外,還需引導各小組進行互評,并引導小組成員之間進行互評和自評。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對自己和他人的認識,同時還能更好的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從而能加以改進,促進自我意識和我學習能力不斷提升。
四、 結語
作為一種兼顧集體教育和因材施教兩方面要求的教學模式,異質分組教學不僅能促進學生之間相互溝通和幫助,從而達到共同進步的目標,同時,其還充分體現了個別化教育,使得每個學生的潛能得以充分發揮。因此,其對促進小學生自我意識發展和提高小學生學習成績均有重要的影響。而作為小學教師,為充分發揮異質分組教學模式的教學優勢,在教學過程中還需嚴格遵循異質分組原則(按自我概念及學業成績的綜合指標分組、按艾森克人格問卷的調查結果分組以按學生性別分組)和積極探尋有效的教學策略,如引導學生互相理解,以增強小組學生之間的互相理解,才能為后續教學活動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引導學生合作互助,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和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互助學習;為開拓小學生的思維和提高其合作創新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引導學生團結創新,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和使其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最后,教師還需引導學生相互評價,以提高其對自己和他人的認識,明確自身存在的不足,這樣不僅能促進其自我意識完善,還能切實提高其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曾毅,吳順領.自我調節、自我意識與成績的關系研究[J].考試研究,2018(2):89-93.
[2]衷克定,岳超群.混合學習模式下學習者主體意識發展研究[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7(6):48-56.
[3]馮霞.小學生自我意識與學習成績相關分析研究[J].中國民康醫學,2011,23(24):3120+3129.
[4]李淼.異質分組教學對小學高年級學生自我意識及學習成績的影響[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作者簡介:
鄧涵軼,貴州省貴陽市,貴州省貴陽市南明區尚義路小學;陳天洪,貴州省貴陽市,貴州省貴陽市南明區龍家寨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