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是一門具有較強綜合性、人文性、工具性的學科,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因此,在開展閱讀教學之前,教師需要對當下的語文閱讀教學課堂進行全面的分析了解,掌握學生的語言水平和閱讀能力。根據語文特點和語用教學的要求,科學合理地對小學語文中年級閱讀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調整,利用有效的方式和先進的手段來開展閱讀課堂教學。這樣才能為小學中年級“語用型”閱讀課堂的全面構建提供良好的保障。
關鍵詞:提升能力;小學中年級閱讀教學;“語用型”課堂教學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的重點和難點,同時也是全面提升小學生語文綜合水平和語文素養的關鍵所在。“語用型”課堂要求學生要能夠根據閱讀材料的語境來進行相關的分析和思考。在教師的引導之下掌握相關教學內容,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閱讀教學知識的有效整合,并巧妙地參考閱讀語境當中涉及的字、詞、句、段,利用恰當、正確的語言或者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觀點。基于此,教師必須要對學生的閱讀水平和理解能力進行全面了解,以語用學課的教學目標為導向,制訂科學、可行的小學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方案,引導學生循序漸進、不斷深入地進行閱讀和學習。
在當下的小學語文中年級閱讀教學過程當中,雖然部分教師認識到語文教學重要性,也根據實際的教學要求對篇章結構、文章體裁、文字詞匯等的教學進行了相應調整。但仍有部分教師無法及時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仍然是以自身為主體、以教材為依據來進行閱讀知識的單向灌輸,并沒有在課堂上設置相關的交流討論環節。另外,為了能夠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點掌握,教材當中會出現主題相同的不同文章。而教師在教學時并沒有充分地考慮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發展要求,而是根據同樣的教學目標來進行教學方案的制訂,利用相同的策略來開展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這會嚴重的影響中年級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全面提升。此外,有的教師為了能夠取得較為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往往會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引進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技術,卻沒有根據教材中的主題來進行素材的選擇和教學課件的制作。在教師呈現的語境與教材存在一定差異的情況之下,中年級學生很難掌握文章當中的情感和內涵,更別提利用相關的知識來進行交流和探討了。
一、 通過創新文本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為了打破傳統的小學閱讀課堂對學生思維的禁錮,教師首先要對教材內容進行全面的剖析和研究,在充分地掌握教學目標和學生能力培養要求之后,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創新和整合。在這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先進的教學設備互聯網絡搜尋一些與教學主題相關的內容或素材,將其有效地融入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課程當中。
例如:在教學《女媧補天》時,質疑:那么天塌之前大地景象是什么樣的?快速默讀第一自然段,畫出天塌前大地景象的句子。觀看視頻資料,直觀感受天塌前的幸福、歡歌笑語。想象“歡歌笑語”的快樂和美好,例如教師提示:
春天,我們在田野里播種,田野里到處都是(歡歌笑語)。
學生仿照說一說:
夏天,我們在森林里做游戲,森林里到處都是(歡歌笑語)。
秋天,我們在果園里采摘果子,果園里到處都是(歡歌笑語)。
冬天,我們在房子里分享美食,房子里到處都是(歡歌笑語)。
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我們就這么一直(歡歌笑語)著。
這種閱讀教學與說話訓練有機結合,使口語訓練指導無痕,又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二、 通過抓住關鍵詞語,提高學生理解文本的能力
中年級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緊緊抓住新課標的要求:培養學生理解詞句的能力,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形象的語言,感受人物的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悟。例如,在教學《可貴的沉默》一課時,借助插圖,展開想象,揣摩人物內心。先出示插圖。請同學們認真觀察他們好像犯了錯誤的神色,邊看圖邊做出圖上孩子們的各種神情來,在你模仿這些神情的過程中去體會:孩子們此時此刻想些什么?再給提示,引導想象,訓練語言表達。課件出示練習題:選擇其中的一句話把它補充完整。
在這足足一分鐘里,鵬鵬低著頭,不斷___________
在這足足一分鐘里,濤濤捂著臉,不停地埋怨自己___________
在這足足一分鐘里,慧慧羞得滿臉通紅,她在想:要是時間可以倒流___________
在這足足一分鐘里,___________
學生的思維打開,眾說紛紜。
我接著小結:“說得真好!可見這一分鐘沉默的價值很大很大,所以課題叫——”生:“可貴的沉默。”“這一分鐘沉默的分量很重很重,所以課題叫——”生:“可貴的沉默。”“這一分鐘沉默的感情很濃很濃,所以課題叫——”生:“可貴的沉默。”這樣既總結提升又呼應課題。
三、 通過文本補白,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
在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巧妙地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補白”,既可拓展文本內涵,真正實現“用教材教”,又可使學生的語言和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發展。學生進行想象補白的過程,既是學生由感悟和品味語言文字向真情流露情感轉化的過程,又是學生與文本、作者產生共鳴的過程。在與文本自由對話的過程中,學生能充分享受到自主創造的快樂,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在學生掌握基礎性的知識和交流方法之后,可以進一步地為學生安排相關的寫作練習,通過“以讀促寫、以寫促用”的方式來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
例如:在教學《女媧補天》時感受天塌后的可怕之后,設計一個小練筆:生活中,我們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災難,因為它破壞的不僅是自然環境,還有動植物和人類。讓我們拿起手中筆,一起記錄下這可怕的災難瞬間吧!
天哪,太可怕了!
熊熊的烈火燒毀了___________
咆哮的洪水淹沒了___________
我仿佛看見___________
我仿佛聽見___________
四、 通過創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生語用能力
小學中年級學生雖然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和語文基礎,但卻難以有效地利用已有的語文知識來進行溝通和交流,憑教師的分析和講解往往很難使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產生深刻的印象,更別提通過課堂教學來提升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了。因此,教師就必須要充分地把握學生好奇心較強和形象性思維較為活躍的特點,結合教學主題為學生構建有效的教學情境,利用直觀的圖片、音頻、視頻、動畫的元素來為學生呈現相關的語境,引導學生對相關的閱讀問題進行分析和探究。另外,教師也可以結合學生的特性充分地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有針對性地將班級中的學生劃分有不同的小組之后,結合學生的語用能力培養要求來進行閱讀任務和實踐活動的安排,引導和動員每一個學生積極地進行思想交流和情感表達。
例如,在教學《大青樹下的小學》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播放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等的節慶視頻,讓小組學生認真地觀察不同民族的服飾特點、生活習俗,并鼓勵學生利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自己對這些民族的理解,并對表現較好的小組或學生進行鼓勵和表揚,以此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競爭意識。然后,教師再向學生展示《大青樹下的小學》的動畫視頻,結合課文提出問題:“課文主要講的什么內容?”“大青樹下的小學有怎樣的特點?”“為什么大青樹下的小學會如此的歡樂、團結、美麗?”引導小組學生結合教材和視頻來進行討論探究,正確解決相關問題。在學生掌握了文章的情感、內涵、表達方法之后,教師可以為小組學生安排“民族大聚會”“各族兒童交流會”等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了解一些與文章中涉及的民族有關的內容,能用自己的話來進行復述和交流。也可以引導學生學唱《我和我的祖國》,借助節奏和旋律引導學生掌握表達情感的方法,再進一步的引導學生在小組內部進行交流和練習。
五、 結束語
在當下的中年級閱讀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必須要及時轉變以自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模式,充分地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中心和主體,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語文水平、閱讀能力、語文思維、情感表達等的情況閱讀教學課堂進行優化調整,以此來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然后,再充分地考慮中年級學生的特性,有效地利用教具來進行相關閱讀知識的分析和講解,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進行語用練習,并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對其進行相應的點評和指導。這樣能夠全面地激發學生的閱讀主觀能動性,為小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與小學閱讀教學的深入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謝志紅.尋點·感悟·遷用——小學閱讀教學“語用型”課堂建構探究[J].學周刊,2019(7):138.
[2]張輝,王鴻.“語用型”小學閱讀課堂教學策略談——以《滴水穿石的啟示》第二課時為例[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8(1):28-31.
[3]楊展.高效“語用”須打通四“關”——小學語文語用型閱讀教學冷思考[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7,18(5):21-23.
[4]張玲初.“語用型”課堂的課型類別及教學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8(20):38-40.
作者簡介:
蔡齊美,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水北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