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剖析了一節小學三年級英語復習課Recycle one的教學實踐過程。通過教學實踐,闡述了教學目標并探討了教學方式。文中探討了從關注學生為主體的角度,完善教學活動,優化教學設計,培養學生大膽開口說英語的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合作學習
一、 引言
本文要探討如何通過復習課提高孩子的英語會話能力。
二、 提出問題
在經過多次的教學實踐和嘗試中,我發現Recycle單元在以前的教學中,教師會不太重視,但是經過了多次的認真鉆研和探討,我得出結論:Recycle單元的教學也應該重視并處理得當,這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對Recycle板塊感覺到有點困惑,總是覺得復習的內容沒有什么需要多次講的,因此在教學設計中陷入了誤區,總是一帶而過,上過和沒有上效果沒有多大區別。通過本次認真的鉆研磨課,我認為Recycle是在特定的情境中,進行知識的回顧,理清知識的脈絡并提高學生語言的實踐能力,認真并且上好Recycle,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這也是我想達到的最終目標。
三、 問題的解決過程
下面以三年級下冊Recycle one第一課時為例。本復習單元包含了三個部分,分別復習了第一單元至第三單元的教學內容,共分為三個課時。我們以第一課時Read aloud 為例,這一課時復習的是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至三單元所學的對話。要讓學生明白如何正確使用故事里的日常用語,要注重培養學生在實際情境中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也要注重對學生情感的培養,懂得生活常識,積極參加體育鍛煉,要樂于朋友們一起分享等。后面兩個課時分別復習的是第二單元和第三單元的單詞內容。本單元Read aloud為情景對話教學,將前面所學的前三單元的句型全部自然融合在對話里,能更好地讓學生使用和操練句型,起到復習鞏固的作用。
我認真準備了一段時間,經過幾次磨課,我覺得受益匪淺。Read aloud是復習本冊教材Unit one—Unit three的句型。訓練句型Where are... from?/I am from...以及國家詞匯名稱China,Canada,USA,UK等。在以往的教學中,我總是認為學過了的單詞和句型,沒有必要再多次強調,總是一帶而過,不仔細揣摩,上過復習課后效果也不太明顯。通過本次教學我仔細地研究分析教材以及分析學情,制訂了教學計劃并多次修改教學方案,最后給學生上了這堂課,我感覺效果比以往好多了。
課前我精心準備了課件PPT和動畫以及人物頭飾。上課開始,我以飽滿的激情帶動孩子們進行熱身訓練,吟唱了Unit One歌曲He and she,互動之后緊接著通過一個游戲環節Whats missing?復習了Unit One單詞,充分調動了全班同學的學習熱情,同學們積極踴躍爭著發言。通過“頭腦風暴”brainstorm激活學生的知識儲備,及時地評價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鞏固所學單詞,對后續的教學起到熱身作用。我接下來又通過PPT展示出課文中Sarah,Wu Yifan,Chen Jie,Amy的圖片,復習句型Whos she/he? She/He is... She is from...在復習句型的過程中,先是老師問學生答,然后是一個學生問另一個學生回答,教師和學生成為了共同的行為主體,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通過對話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在情境中加深對意義的理解。與此同時回答正確的孩子,也應受到鼓勵和表揚。
接下來我悄悄地把John的頭飾交給了一名機靈的男學生,讓他戴上頭飾轉身,面對著全體同學,然后我問到Whos that boy? 引導學生答出Hes my friend,John.在復習以上這兩個句型時,課堂上也反復地操練。課堂里可以通過男生讀、女生讀、齊讀、同桌互讀,這樣通過了各種不同方式的pairwork,讓孩子們體會到多說英語,真正地要read aloud。這里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有情境教學法,讓學生發揮想象力和創造性。孩子們是特別富有活力和想象力的,他們能夠充分地把場景演繹得非常有趣。接下來通過多媒體觀看Read aloud的動畫,學生天生對動畫感興趣,看過之后我接著提問,指著圖片上的高個子女孩問Whos that girl?讓孩子們找出答案,引出Wang Tong。王彤是位高個子的女孩兒,那么我進一步引導孩子們Why is Wang Tong so tall?讓孩子們回答She likes sports.同學們認真地跟讀sports這個單詞并反復操練,我也特意強調了sp的發音。我也順便輸入了情感教育,要想個子長得高,必須要喜歡鍛煉和運動。這里我采用了探究教學模式。課堂強調的先是學生,然后是學習內容。將教學理解成為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與探究的方式,主動個性化地練習內容。此時最為有效的教學模式就是探究教學模式。教學活動的中心是學而不是教,學生進入了一個具體的問題情境中,以自身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通過個體對問題的探究理解來建構有意義的知識。而教師——我則扮演問題的設計者,探究活動的組織者和促進者的角色。
最有趣的也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環節就是演一演,表演對話。在演對話之前,我讓孩子們先分組操練。這里運用了合作學習法pairwork和groupwork給孩子們練習對話語言的機會,并相互學習,也利用了全身反應法調動了孩子們的感覺器官,讓他們去通過全身各個部位的不同動作達到習得語言的目的。孩子們被分成四至五人一組分別扮演對話中的角色,孩子們通過合作學習對話,對本課內容產生了深刻的認識,接下來就是表演環節了。由每一組中分別選出三名同學分別扮演Chen Jie、Wang Tong、John的角色。我認為不論孩子們演得好或不好,都應積極地鼓勵他們。每小組的三位同學分別帶上了各自的頭飾。有的孩子擅于表現自己像個天生的小演員,有的孩子具有天生的幽默感,而有的略顯膽小和羞澀。我盡量地鼓勵他們開口說、大聲說。此時孩子們真正體會到了學習英語的樂趣,也體會到了本節英語課真正要達到的目的Read aloud。此輪表演真正讓孩子們成為了課堂的主體。他們在活潑輕松、愉快的氣氛中自然地獲得了英語知識和技能。美國的教育學家理查德.I.阿蘭茲博士將教學模式劃分為六種類型。合作學習模式、基于問題的學習模式與課堂討論模式,這三種模式更多地來自建構主義的學習觀以及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原則。剛才的演一演這個教學環節就是鼓勵學生通過合作學習的模式,自主學習,在自然的語境中習得語言。同學間相互促進,激活潛能。
在第一次磨課以后,教學環節到此就結束了。后來我又通過反復的思考研究,孩子們是具有很大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我應該培養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去操練、去說。因此我又設計了另外一個環節,句型的替換練習,當然也需要重新分配時間配合我的教學。
接下來的活動我就利用了孩子們具有的充分想象空間和創造力,將課文中的人物進行了替換練習。For example 先把Chen Jie換成Amy或Sarah。John換成Mike或Wu Yifan,這樣事先準備的頭飾都派上了大用場。Wang Tong也可以進行替換。這下孩子們自主學習的意識頓時又被喚醒了,孩子們按照先前分配好的小組再次進行了小組合作。運動sports也被其他的詞替換了,有的孩子用了jumping,有的用了running,還有的人用了swimming。孩子們的想象力太豐富了。我本來想孩子們可能要多花點時間才能夠熟練替換下來的詞,經過后來的操練,我發現我的擔心是多余的,經過了幾分鐘的小組合作和pairwork。孩子們很快地就把人物替換練習成功表演出來,有的同學還配上了自己想象出來的動作、眼神,而有的同學就像演了一出小話劇,看得我忍俊不禁。孩子們的英語學習興趣非常濃厚,學習氣氛也相當熱烈。
在演一演的環節中,孩子們通過了自主學習。所謂自主學習是指有學生自己組織的學習,它有助于學生找出自己的學習重點,而且有利于學習方法與能力的培養。自主學習最適合用來練習、鞏固、復習和檢查已學的內容,而Recycle單元本身就是復習單元,這更方便于孩子們進行自主學習。
本節課的最后一個環節是學唱英文歌曲“The cat is from the UK”經過對話表演環節的操練,孩子們學習英語的熱情已很高漲。伴隨著輕松愉快的歌曲節拍,他們很快就學會了這首英文歌曲。孩子們在輕松、活潑的英語氣氛中結束本課,這堂復習課也進入了尾聲。我第一次覺得復習課也是可以上的有聲有色。
四、 聯系解決問題的過程,喚起情感體驗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復習了本冊書第一單元至第三單元的句型,這個過程是學生主動參與并積極實施的,他們在學習中積極合作,參與討論,初步也形成了對英語的感知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要開口說并大膽說Read aloud。
這節三年級Recycle課,我一共磨課三次。最后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達到了課前預設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可以熟練用本課句型在所創設的情境中自然得體的對話,也讓我對今后的復習課Recycle教學充滿了信心。
課后我深有感悟:教師是一個終身學習的職業。我一直在不斷的學習中,鉆研課程標準,學習英語學科學生的核心素養,爭取在自己的課堂上,能對學生進行綜合能力的培養,讓他們的文化品格、學習能力、思維品質和語言能力同時得到發展。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滲透核心素養教育,盡量讓孩子們的綜合運用語言能力得到提高,真正地讓孩子們形成跨文化交流的意識,能夠自主學習,形成自主學習習慣。在2011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中,基礎教育課程標準任務是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我盡量每一節課都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習慣、生活經驗以及他們的認知水平出發,讓他們更多地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課堂上學生盡量地大膽去說,大膽地去交流,形成自主學習意識。學生真正做到“Read aloud”。
五、 結語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研究,我深深地體會到教師應是孩子學習的引導者,要盡量挖掘出他們學習的潛能和創造力,讓孩子們作為學習的主體,讓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發揮他們的學習能動性,尋找學習英語的樂趣。這也是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的好方法。
參考文獻:
[1]周成海.現代教學理論與有效教學模式[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2]李英.學習評價問題診斷與解決:小學英語[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3]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
丁勤,安徽省滁州市,滁州市紫微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