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研
【摘 要】遼寧日報融媒體項目《雷鋒地圖》為全國首次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手段對一個地區的雷鋒文化資源進行整體掃描,同時通過可視化手段生動再現雷鋒主要工作和生活經歷并深入闡釋雷鋒精神的深刻內涵,為新時代宣傳弘揚雷鋒精神作出了創新探索。
【關鍵詞】雷鋒地圖? ?大數據可視化? ?融媒體? ?主流媒體
今年3月5日至8月8日,遼寧日報精心策劃的融媒體項目《雷鋒地圖》陸續推出六輯長卷特刊及系列新媒體產品。其中,長卷特刊共六大專題40塊專版,分別為“開篇”(3月5日)、“足跡”(5月13日)、“遺存”(6月14日)、“人物”(8月5日)、“種子”“影響”(8月8日),同時推出了移動地圖、短視頻、H5、長圖解、文創設計、主題活動等近20款融媒體產品。
項目推出后,被人民日報、新華社等100余家重要媒體以各種形式轉載報道,產生全國影響力。中宣部表揚《雷鋒地圖》是“新時代雷鋒精神的創新表達”。
一、緊扣重大主題,精心策劃,主動作為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學習傳承雷鋒精神發表重要講話,其中對遼寧學雷鋒有關情況作出5次重要批示指示,特別是2018年9月28日總書記考察遼寧期間參觀撫順雷鋒紀念館時再次強調,雷鋒是一個時代的楷模,雷鋒精神是永恒的,要見賢思齊,把雷鋒精神代代傳承下去。遼寧日報精心策劃、主動作為,適時推出融媒體項目《雷鋒地圖》,以挖掘、梳理、提煉、推廣雷鋒文化資源,創新表達和傳播雷鋒精神為主旨,內容豐富,形式新穎,是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生動實踐。
二、創新方法手段,將大數據思維引入重大主題報道
遼寧日報通過開展“遼寧學雷鋒大數據普查”活動,全面、系統挖掘雷鋒文化資源,運用大數據分析手段對普查結果進行梳理、提煉。同時,打破傳統的報紙呈現形式,繪制豐富的圖表圖示,讓可視化數據開口講故事。例如,通過實地踏訪遼寧、湖南、北京等雷鋒文化資源集中地區,制作信息豐富的數據地圖;通過廣泛搜集全國各地數十座雷鋒主題展館的文物信息,制作圖文并茂的表格;通過采訪近百位雷鋒生前戰友、工友及其他相關人士,制作人物關系圖;通過整理數十部(篇)雷鋒相關著作、文獻,制作重要節點時間線。這一具有創新性的報道手段,與互聯網時代新的傳播方式相適應,有利于在更廣闊范圍里宣傳主流價值、主流文化,將學雷鋒活動不斷引向深入。
三、打造融合產品,滿足線上線下多類型用戶終端需求
《雷鋒地圖》產品樣態豐富,將報紙新聞特刊與短視頻、H5等新媒體產品有機結合,互為推動,是遼寧日報積極主動作為、不斷深化黨報融媒體改革的有益探索。值得一提的是,項目運用新技術自主設計制作了掌上移動版《雷鋒地圖》,地圖中集納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學習傳承雷鋒精神的歷次重要講話、雷鋒文化資源、學雷鋒活動創新案例等豐富的信息,有助于推動雷鋒精神在互聯網平臺的廣泛傳播。《雷鋒在遼寧》系列短視頻則分別以雷鋒在撫順、營口、鞍山、遼陽等城市工作和生活的經歷為內容,通過采訪相關人士,濃縮講述了雷鋒精神孕育發展的過程。此外,《雷鋒地圖》還開發了多款文創產品,包括“雷鋒天天見”微信表情包、“奔跑吧雷鋒”主題動漫形象以及明信片、筆記本、襯衫等。遼寧日報將《雷鋒地圖》項目打造為聚合型融媒體產品集群,滿足線上線下不同用戶終端的需求,對于拓展項目受眾面具有突出作用。
四、影響廣泛深入,全面提升黨報輿論引導能力
遼寧日報以《雷鋒地圖》為載體,組織策劃了一系列深入基層、面向大眾的主題活動,項目影響力廣泛深入。其中,《雷鋒地圖》流動微課堂由記者擔任主講人,將踏訪雷鋒足跡的所見所聞帶進校園、廠礦、社區;“22歲的出發”學雷鋒青年公益行動在遼寧省內20余所高校開展,創意畢業禮、鄉村公益實踐等互動活動深受大學生歡迎;“《雷鋒地圖》進展館”則通過與全國各地30余座雷鋒主題展館合作,讓項目產品進駐紀念館,成為宣傳弘揚雷鋒精神的重要展品。圍繞主題策劃開展系列活動,是主流媒體擴大影響力版圖的有效路徑,遼寧日報的這一嘗試值得肯定。
以融媒體項目《雷鋒地圖》為抓手,凸顯移動化、互動化、全媒化傳播,遼寧日報創新表達、豐富形態、拓展渠道,圍繞主題積極開展系列線下活動,用豐富的新聞產品宣傳雷鋒精神,弘揚英模文化,為互聯網時代主流媒體尤其是黨報牢牢占領意識形態傳播主陣地,實現宣傳效果最大化和最優化作出了有力示范,打開、拓寬了主流媒體組織重大主題宣傳的有效路徑。
(作者單位:遼寧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