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嵐
【摘 要】新媒體時代輿論生態多元,傳播格局復雜,主流媒體的話語體系面臨重建,自媒體和社交媒介的發達倒逼主流媒體提升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無論是新聞媒體從業者還是網民個體,都亟須主流價值觀的教育和引領,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歷經時代的考驗,在當代有了新的繼承和發揚,有了面對歷史拷問的全新闡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對于指導新形勢下的新聞輿論工作和塑造青年群體的價值觀意義重大。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新聞觀? ?教育? ?新聞報道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在當下新媒體時代是新聞傳播事業的靈魂和根基,是新聞輿論工作的引領和導向,是媒體從業者遵循的原則和底線,是新聞學子和青年網民生成主流價值觀的給養。
新聞實踐證明,豐富和創新信息傳播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尊重網絡傳播規律,創建主流媒體的新媒體平臺,及時引領網絡民間輿論場的聲音,能真正彰顯主流媒體的勝任力和領導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建設,要有牢固思想政治陣地的觀念,在新媒體時代加強黨的聲音的傳播和人民訴求的表達,打通兩個輿論場。關注網絡輿論的傳播規律,主流媒體以事實呈現跟蹤輿情發酵速度,與網絡平臺傳播形成媒體矩陣,打造輿論合力。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以歷史維度和時代維度的闡釋,有利于說明學習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當代意義,督促青年群體構建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一、何謂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馬克思主義在新聞傳播領域的觀念與學說的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與時俱進的開放體系。經過列寧等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新聞實踐和新聞思想的闡述,我國歷任黨和國家領導人關于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中有關新聞實踐的闡述得到極大豐富和完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指的是以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為指針,在新聞理論學習和新聞實踐的過程中兼收并蓄、因地制宜,對新聞事業發展產生實際指導意義。
早在馬克思、恩格斯創辦大型工人日報《新萊茵報》之時,馬克思、恩格斯伴隨著歐洲各國工人運動的深入,由革命民主主義者轉變為共產主義者,他們的報刊思想也由自由報刊理論轉變為無產階級黨報理論,在關于報刊的使命闡述中,就提到報刊應該是社會的捍衛者,是耳目,是喉舌,人民的信任是報刊賴以生存的條件。列寧在創辦《火星報》及領導俄國工人運動的進程中也同樣提出報紙應該成為集體的宣傳員和集體的鼓動員,集體的組織者。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在當下中國成為引領輿論、凝聚共識的新聞輿論工作的指導思想,對新聞媒體的新聞報道活動具有啟示意義。
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夯實新聞報道根基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在新聞報道實踐中的指導意義重大,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基本觀點正體現了新聞報道本真的回歸。
新聞媒體努力踐行走基層,報道角度和選材注意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同時媒體報道心系民生,對關系到老百姓生活的衣食住行問題積極回應,引導問題的討論,進而推動問題的解決,聯動了政府、群眾雙方訴求和權益,不推諉,不回避,不隱瞞,積極促成政府和媒體的公信力的提升,體現了媒體擔當,同時以正面報道為主,引導了社會正能量,這些都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基本觀點的體現。
主流媒體在組織選題、新聞策劃、社會話題的討論等方面越來越腳踏實地,用抵近式的采訪親近報道對象,以當下讀者和觀眾的媒介使用習慣為參考,調整報道風格和報道語言,努力尋求傳播效果的最大化。在組織黨的十八大、十九大輝煌成就報道,在策劃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報道中傳播了黨的治國理念和改革開放的輝煌成就,弘揚了社會風氣,為民眾樹立了強國夢的信心,讓國人找到了崇德向善的價值主流,在追求物質的極大豐富之時重拾信仰,找到繼續前行的內驅力,向世界傳達中國聲音,解碼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為了追求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寫出有態度和有溫度的文字,記者蹲守采訪,深入采訪對象的艱苦環境,以體驗式的經歷詮釋了新聞記者的職業使命。新聞實踐以最好的證明詮釋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在當代中國的繼承和發展。中央電視臺等主流媒體策劃了一系列專題報道,以實際行動踐行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指導意義。
三、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有利于當代大學生媒介素養的提升和價值觀塑造
據2018年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的網民屬性結構分析,我國網民以青少年、青年和中年群體為主,其中20-29歲年齡段的網民占比最高。大學生和研究生受教育程度較高,同時熟練掌握微博、微信和各種APP平臺的操作,在網民中占據一定話語優勢,在網絡輿論的引導中是中堅力量,因此加強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刻不容緩。復旦大學的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課程作為國家精品課程在全校本科生中開設通識教育具有示范意義。
所謂媒介素養,即媒介公眾對媒介信息的解讀、批判、吸收及應用的能力。首先在新媒體時代,人人是信息的傳播者和接受者,媒介3.0時代的網絡生力軍應該通達互聯網思維,掌握網絡傳播規律和特點,理性上網,參與討論,能夠辨識網絡輿情,不造謠不傳謠,利用好網絡這把雙刃劍,成為推動文明網絡社會形成的清道夫。其次,隨著新興媒體行業的發展以及傳統媒體行業轉型升級的需要,未來將有大量非新聞專業學子加入思想宣傳工作中來,在缺乏系統的專業知識學習的現實情況下,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課程的開設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通過學習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的發展歷程和代表觀點,提升媒介素養,提升新聞策劃與報道的能力;另一方面,通過新聞真實性、新聞報道人民至上、媒體的社會責任的深化學習,進一步認同當下媒介文化和主流的價值觀,提升職業幸福感和榮譽感。最后,關于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課程的開設,在新聞學及其相關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中,應該將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的精髓融入新聞理論、新聞史、新聞實踐的課程內容當中,尋求大膽突破和創新,將思維方式和習慣灌輸到整個學習的過程中,作為基本的指南和綱要,實現學習效果最優。通過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在青年人群中的普及,能夠構建積極健康的網絡空間環境,青年群體能夠成為引導網絡輿論、維護社會穩定的主力軍,同時因為獲得思想的武裝,從而擴張人生的寬度和深度,用堅定的信念成就自己。
四、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成為引導社會輿論、凝聚共識的思想引領
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提供一種全新維度的思考,無論對新聞從業者,還是青年群體,抑或其他網民都具有普世意義。在新時期要利用好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的解釋和應用,在全社會達成普遍共識,成為共建和諧社會,凝心聚力的引領。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教育是引領人民堅定走社會主義道路,堅定改革、塑造民族信心的思想武裝,是互聯網時代引導社會輿論的根本指針。以抖音為代表的短視頻的紅火充分說明網民的自我表達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的百姓在第一時間第一現場成為第一記錄者,給予傳統媒體報道補充。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要常抓常議,成為全社會的價值觀教育,學習強國APP的傳播具有代表意義。學習強國APP是2019年1月1日上線的面向全體黨員的學習平臺,集新聞性、思想性、綜合性和服務性為一體,可以通過PC端和移動手機端進行學習,是具有內容的權威性和時效性的思想文化的聚合平臺,有要聞、人物、科技、黨史、軍事等專欄,對于各行各業的中國人具有引領和教育意義。有利于黨員增強民族自豪感,提升思想覺悟,堅定民族強大的信心,從而帶動普通群眾價值觀再教育,這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與時俱進,利用好方法和手段,從實際工作中做好上情下達傳播的理念,共振士氣。
總之,媒介的發展即將告別3.0進入4.0時代,人工智能將通過技術革命服務于新聞的內容生產,這將為新聞傳播的既有面貌帶來顛覆性的改變,新聞把關依靠后臺數據本身潛藏著一定的辨識風險和信息窄化的可能,基于技術倫理和價值觀安全值考慮,媒體平臺要加強自律,媒介受眾個體從自身出發提高認知覺悟和防范價值觀偏移,這就更需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來規避倫理失范和價值觀誤導,保障堅守新聞真實性的選擇,從浩瀚冗余的信息中增強對信息的認識、批判和選擇能力,選擇有益的為生活服務,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任重而道遠。
(作者單位:鞍山師范學院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