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曉茸
【摘 要】社會的進一步發展,促使現階段我國新聞行業發展速度不斷加快,此種背景下,如何提升新聞記者綜合素質,成為電視臺隊伍建設中亟待考慮的問題之一。基于此,本文立足于記者采訪角度,分析了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在采訪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研究了提升記者應變能力的方法,希望以下內容的論述可以推動我國新聞行業穩步發展。
【關鍵詞】廣播電視臺? ?記者? ?應變能力
近幾年,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計算機技術以及網絡技術被廣泛應用,融媒體時代下,信息的傳播效率以及數量逐漸提升,信息獲取的便捷性導致一些新聞記者喪失了采訪能力,應變力差就是主要問題之一,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聞行業的社會地位。因此,對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在采訪中的應變能力培養進行研究有著鮮明現實意義。
一、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采訪應變能力的概述
1.內涵。采訪應變能力是電視臺新聞記者必須具備的素養之一,要求記者可以應用此種能力合理解決各種采訪過程中發生的突發狀況,保證采訪活動可以正常進行,并且可以從其中獲得真實、準確的新聞信息。之所以要求新聞記者具備此種能力,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職業要求。新聞記者在進行采訪時就是為了獲得新聞信息,如果沒有良好的應變能力,很難獲得高質量新聞;另一方面,新聞采訪并沒有主體計劃,也無法按照理想化方式進行,采訪者會說什么、是否配合都是未知數,此種情況下,記者如果沒有應變能力,很難繼續進行工作。
2.能力特點。對于應變能力而言,隨機應變是最為直接的總結,從能力應用具體情況而言,既可以說是記者的本能,也可以說是個體思維運作的結果。通常情況下,可以將記者的應變能力特點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根據被采訪者語言變化以及行為變化,對采訪方式、語言以及內容進行調整;其二,可以貼近被采訪者心理,通過被采訪者心理變化做出合理的采訪調整;其三,即使在采訪方式、內容以及語言不斷變化過程中,仍然可以做到從容應對,把握新聞采訪方向,保證新聞采訪質量。
二、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采訪存在的問題
1.采訪前的準備問題。就目前廣播電視新聞采訪情況而言,新聞記者采訪主體脈絡的把控仍然存在一定問題,主要是因為新聞記者在采訪之前沒有做好準備工作。一方面,新聞本身具有一定突發性,例如火災等災害,一經獲知線索就需要立即前往事故地點,此時既沒有完整的第一手資料,也無法對災情進行具體分析,到了事故地點之后,所有采訪活動全部由記者臨時設計。另一方面,記者本身技能水平以及綜合素質不高,也會影響采訪準備工作質量。
2.采訪過程中的問題。對于廣播電視采訪活動而言,因為多數采訪活動都沒有限定性“劇本”,所以需要記者臨場發揮,此時應變能力將會直接決定采訪質量。當下,新聞記者采訪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①抓不到重點。抓不到重點是新聞記者采訪過程中較為常見的問題,通常情況下,在采訪前期新聞記者會根據自己的設計進行采訪,隨著交流的深入,記者的采訪重點可能會發生偏移,導致最終采訪效果不理想。造成此種問題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記者經驗欠缺,無法時刻保證自己的注意力集中,無法掌控采訪局面;另一方面,記者應變能力較差,無法根據采訪變化隨時調整思路以及采訪方式。
②過于注重商業利益。近幾年,隨著計算機技術以及網絡技術的推廣與應用,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方法逐漸增加。此種背景下,作為傳統媒體的代表,廣播電視新聞行業的社會地位以及社會價值有所下降。為了改變當下狀況,吸引更多的受眾,一些新聞記者會更多地注重挖掘新聞中的商業價值,對于新聞質量則降低了關注。
三、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在采訪中的應變能力提升
廣播電視臺作為傳統新聞媒體的代表,無論在過去還是在今后都要發揮應有的重要作用。當下廣播電視媒體受到的沖擊是行業轉型的必然結果。而作為新聞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聞記者可以說是行業發展的內在動力,只有新聞記者具有較高的技能水平以及綜合素質,才能不斷為社會提供有價值的新聞信息。
1.提升記者新聞敏銳力。所謂的新聞敏銳力其實是指記者對信息的敏感度,可以在眾多信息中抓住有價值的信息,通常情況下,敏銳力是靠后天培養,但是優秀的記者會將其作為本能,這也是記者基本素質之一。
為了提升記者對新聞信息的敏銳力,可以采用以下方法進行培養:第一,從記者自身角度而言,需要不斷加強學習,通過分析之前的新聞案例、查閱相關采訪記錄,獲取新聞敏感性。第二,在日常生活中自覺進行信息獲取,從別人口中獲得各類信息并進行篩選,進行信息處理,以求可以在采訪過程中獲得準確信息。第三,在采訪開始之前通過多種手段了解采訪內容以及現場情況,以求可以預測采訪走向,合理應對突發狀況。
2.提升記者現場判斷力。在采訪過程中,雖然具有良好的新聞敏銳力,可以對新聞信息進行收集,但是因為采訪本身帶有不確定性,所以會出現很多零散化的瞬時性信息,這些信息收集的合理性將會直接影響采訪質量,這就要求記者具有良好的判斷力,在信息收集過程中對現有價值信息進行二次篩選,以求可以在保證采訪效率的基礎上,保證采訪正常開展,不會偏離中心。
為提升記者現場判斷力,可以從兩方面進行考慮:一方面,記者需要時刻保持職業操守,任何行為都以職業標準為準;另一方面,在采訪開始之前明確采訪重點以及內容,在采訪過程中保證所有信息都與事先制定的重點相關。
3.提升記者提問能力。對于采訪活動而言,被采訪者通常情況下不會與記者主動進行溝通,并且多年以來的采訪形式也基本上固定為由記者進行提問。之所以采用此種方法進行采訪,目的是讓記者可以在問答過程中獲得更多信息,從而從信息中獲得有價值的新聞。為了保證提問可以起到作用,提升記者提問能力尤為重要。
具體而言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考慮:其一,提問是思維活動的結果,所以應該注重自身思維能力培養,日常生活中以辯證的眼光看待與解讀各類信息,這樣就可以在采訪中提出有效問題。其二,提問能力的提升需要依賴經常性的交流。記者在生活中應該加強與身邊人的交流,時常站在對方的角度解讀問題,別人的思路與觀點也可以對自己產生啟發。
具備一定提問能力之后,記者還需要做到以下幾點,才能真正提出有效問題。①提出的問題不能帶有隨意性,應該與采訪核心相關聯。②提出的問題應該具有連貫性,最為理想的狀態是層層遞進、首尾呼應。③問題提出需要具有目的,不僅為了獲取必要的新聞信息,而且可以為自己采訪主題的確立提供基礎,問題拋出之后,要讓被采訪者跟著自己的思路思考問題、回答問題,這樣才能掌握主動,應變也會更加容易。
4.提升記者觀察能力。上文提出的信息篩選以及信息綜合都是建立在現有信息基礎之上,但是在采訪過程中,還要捕捉更多隱性信息,例如被采訪者的面部表情等,通過對這些信息進行分析,記者可以了解到被采訪人的心情、心理變化等,這樣就可以提前做出應對準備,保證采訪活動正常進行。
提升記者觀察力,可以通過以下方法進行:一方面,可以學習心理學、行為學知識,對人體的反應以及行為作出解讀;另一方面,需要集中注意力,對當下環境變化進行判斷,從而得出信息隱性含義,以求可以提前做出應變。
5.合理把控情感要素。要想確保現場采訪水平的穩步提升,對于新聞記者而言,與當事人的交流已經成為了重要的一項內容,面對新聞事件,當事人的情緒變化比較強烈,進而影響到后期采訪效果。因此,在采訪過程中,記者要明確當事人的情感因素,不斷調整和優化言語方式,滿足當事人的情感需求,同時也要保證自身不會被其所影響。在人性化理念的強大推動下,情感交流在當事人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提高當事人的安全感,會為采訪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一定保證,進而獲得有價值的信息。
四、結論
綜上所述,信息化時代下,人們對于信息的獲取更加便捷,各類新聞信息出現在人們視野當中,雖然對于行業發展有著一定促進作用,但是也造成新聞信息魚龍混雜、質量低下,而新聞記者作為行業主要成員,應該通過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素養,這樣才能在采訪過程中獲得更加準確的新聞信息,為廣大受眾提供高質量新聞報道。
(作者單位:廣東廣播電視臺)
【參考文獻】
[1]肖松瓊.新媒體環境下虛假視頻新聞及其成因分析——以《新聞記者》“年度十大假新聞”為例[J].新聞前哨,2019(07):12-13;[2]卓瑪.深析少數民族地區廣播電視記者在現場采訪中的應變能力[J].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19(07):83-84;[3]關培達.分享里約奧運會的記憶片段——淺談民生新聞記者應具備的素質[J].北方傳媒研究,2016(04):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