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華燕
【摘 要】本文對新聞播音語言的表達特點進行分析,包括口語化、網絡化和區域化三種,并提出有效措施,力求通過營造良好的播報氛圍、增強語言幽默感、提高播音員專業素質等方式,提高播音語言表達水平。
【關鍵詞】新聞播音語言? ?播報氛圍? ?表達技巧
廣播新聞的主持人只能通過聲音方式向聽眾傳遞信息,主持人需要具有較強的情感和聲音控制能力,掌握豐富的語言表達技巧,才可將新聞內容完整高效地傳達給聽眾,并吸引更多的聽眾收聽新聞節目。
一、新聞播音語言表達的特點
在社會飛速發展之下,新聞播音語言也日漸豐富,顯現出多樣化特點。播音語言包括聲音、方式、感情等多個方面,不但要求語言邏輯縝密,還要投入真摯的情感,在播音時聲音抑揚頓挫,以保證聽眾的喜愛。由于新聞播音內容多為社會、民生之事,既要講究真實性,又要與時代潮流結合,主要的語言特點如下:
1.口語化。雖然新聞內容通常較為嚴肅,需要主持人的語言穩定莊重,但并不代表著播音員必須生硬地讀新聞,而是可在嚴肅狀態下摻雜輕松的感覺,使人聽后不拘束,增強節目的吸引力。新時期背景下,廣播新聞語言逐漸口語化,使以往新聞欄目的沉悶和枯燥被打破,增強與受眾間的情感互動,拉近節目與受眾間的距離。
2.網絡化。在網絡時代背景下,互聯網逐漸走進千家萬戶,網絡名詞和用語也隨之產生,更能真實地展現人們生活,因此在社會中廣泛流行,在新聞播音中也不例外,諸如“正能量”“呆萌”等詞,在許多新聞播音節目中出現。這種播報不但能夠增強新聞的趣味性,還具有一定的渲染力,將時代特色融入新聞中,使播音語言更加生動形象。
3.區域化。目前,人們對新聞播音語言要求已經不滿足于普通話,更注重新聞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在播音節目中逐漸將當地方言引入其中,突顯區域語言特色。通常情況下,地方新聞的受眾為本地人,合理恰當地使用方言可提高新聞親和力,使聽眾感到更加親切。除了播報國家和政府大事之外,一般地方新聞播報當地民生事件,采用通俗易懂的區域化語言進行播報,更能夠增強節目的親和力,獲得更加理想的播報效果。但是,此種方式的使用具有一定局限,不可長期大量使用,以免產生審美疲勞,因此主持人的方言使用要把握好度。
二、提高新聞播音語言表達水平的措施
1.營造良好的播報氛圍。在新聞播報過程中,主持人應對播報的整體氛圍進行準確把握,充分發揮自身潛能,用內在情感駕馭聲音,保持最佳的精神狀態。作為一名優秀的播音主持人員,應確保發音規范性,在播音中保持聲音色彩鮮明,音調和音色可自由變化。在發音過程中,精神狀態應積極向上,通過對發音節奏、重音和連停等科學利用,將新聞內容充分表達出來,且表達方式更具吸引力,爭取獲得更多聽眾的支持和認可。同時,在播音主持中還要明確播報順序、形式,營造良好的播報氛圍,主持人還要具有一定的手段,可以調動觀眾的主動性,靈活調整氣氛基調,一旦出現突發狀況,主持人應沉著冷靜,積極思考補救措施,將不良影響降到最低。
2.增強語言幽默感。新聞播音自身屬于一種藝術創作,具有一定的藝術性,若在新聞播報過程中過于突顯藝術性,則會影響新聞自身的真實性、準確性,因此應適度融合藝術創作,增強播音語言幽默感,使新聞播報與時代潮流相結合。以時事新聞為例,要求主持人在確保新聞真實性不受影響的基礎上,適當融入藝術元素進行二次創作。同時,主持人還可將個人的播音風格融入其中,增強播音美學色彩。與時政新聞特點相結合,對播音中的審美問題進行綜合分析,使新聞播報不但與受眾的審美層次相符合,還可促進審美與新聞播音相結合。
3.提高播音員專業素質。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人們審美取向也隨之發生改變,對播音員素質提出更高要求,不但要“會說新聞”,還要“說好新聞”,且在新聞播音模式上也要做出改變,與時代發展趨勢相結合,對傳統模式進行改革,使其更具新時期特色,與人們新的審美要求相符合,主要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①播音員應善于把握新聞整體情感基調,根據新聞內容挖掘主題,明確重點內容,合理把握播報尺度。在播報過程中,應利用富有鮮明情感的語言、語調、語速進行播報,使聽眾在收聽時產生情感共鳴;
②播音員還要樹立聽眾意識,站在聽眾的角度學會換位思考,感受聽眾的所思所想,采用更具感染力的新聞語言,獲得更多聽眾的認同;
③播音員還應具備扎實的基本功底,能夠在不同情況下采用多樣化的播音技巧,在播音時把握好語言和語調,將自身真實情感融入其中,通過語勢變化向聽眾傳遞信息,用聲音變化幫助聽眾理解新聞內容。
三、新聞播音語言表達特點的案例分析
與其他媒體相比,廣播新聞播音主要通過聲音向聽眾傳遞信息。由于播音創作的相關理論較少,在播報過程中需要播音員根據工作經驗靈活運用語言技巧,對新聞事件進行傳達,以《同步世界》為例,對主持人對世界蝸牛賽跑錦標賽的新聞播報技巧和特點進行分析。
“當天天氣非常炎熱,不太適合‘選手們發揮,不過蝸牛主人卻不會輕易退縮,一副勢在必得的樣子,但是蝸牛們卻十分佛系,一個個優哉游哉地往前挪,這可急壞了不少觀戰主人。最終,一只名為‘雷瑟的蝸牛率先完成33厘米賽程,獲得一碗滿滿的生菜葉,從此走上‘蝸生巔峰”。這段趣聞的播音目的明確,主要是讓觀眾放松心情、哈哈一笑,整體基調充滿趣味性,主持人不但要播出現場感,整體風格也更具個性,將網絡用語融入其中,風趣詼諧,極具時代感;在播音語調方面,頓挫有致,還增加了動畫配音,以蝸牛的口吻表達出自己獲得勝利的喜悅,主持人的節奏、氣息控制均十分到位,既充滿幽默性,又使整體風格仍處于新聞報道的框架之中。
四、結語
綜上所述,廣播新聞播音員應不斷完善自身,掌握更多的播音語言表達技巧,在播音中充分體現出口語化、網絡化、區域化等特點,使聽眾興趣被充分激發,成為該檔欄目的忠實粉絲。
(作者單位:浙江省開化縣廣播電視臺)
【參考文獻】
[1]孫秀敏.淺談廣播新聞播音主持特點和播音技巧[J].西部廣播電視,2017(10);[2]張鵬.新媒體時代下廣播新聞播音的有效融合發展探究[J].傳媒論壇,2018,v.1;No.9(09):19-20;[3]董晶.新聞播音中的常見問題及語言表達技巧分析[J].科技傳播,20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