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瑩
【摘 要】東港廣播緊緊抓住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這一機遇,發揮自身優勢,在新形勢下不斷創新工作方式,創辦出深度關注民生的融媒體新聞,為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夯實了基礎。建設縣級融媒體中心,也為廣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正所謂廣播揚帆正當時。
【關鍵詞】融媒體時代? ?廣播新活力? ?廣播短板? ?音視頻產品
縣級融媒體中心,是更好地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的有效載體。目前,全國各地都在積極探索有效途徑,加快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步伐。這無疑給廣播發展再次帶來了機遇與活力。
一、廣播給融媒體建設積累了豐富經驗
早在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之前,廣播為了自身發展,就積極與新媒體融合,并取得了可喜成果。以東港廣播電臺為例,從2016年開始,先后實現廣播在線收聽、手機在線收聽、視頻直播等功能。微信公眾號上線4年,專題點擊量多次過萬。廣播節目在蜻蜓FM和喜馬拉雅FM收聽總量超過30萬。這種以廣播直播、視頻直播、微信專題等融合報道的方式,取得良好成效。
在外省市,縣級廣播與新媒體建設經驗更加成熟。紹興廣播電視臺從內容提供商向聚合型平臺轉型;揚州廣播在與新媒體融合中,形成了“揚州廣電生態圈”,為廣播創新發展做出了示范,起到了引領作用。這些都為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提供了成功經驗。
二、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為廣播注入新活力
以廣播電視為主導力量,可以實現縣級兩大傳統媒體的優勢互補,達到乘數效應。廣播電視臺擁有先進的錄攝播設備,有專門的音視頻方面人才;同時,還建有內容豐富的影音資料庫,信息可聽化、可視化傳播優勢得天獨厚,并擁有有線廣播電視數字寬帶網絡。而報社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新聞把關制度,有一批訓練有素、文字組織處理能力過硬的采編人員。這支隊伍與廣電聯姻,文字實力大增,表情達意更精準傳神,無疑將會出現“電波增輝、滿屏生色”的可喜局面。以移動端傳播為主要手段,符合現代信息傳播規律。音視頻是移動端的主要傳播形態;移動傳播,可以極大提高信息傳播效果,符合縣級受眾獲取信息的特點。
遼寧廣播電視臺進行資源整合,將廣播電視、電信、互聯網相融合,廣播、電視、電腦、手機“一云多屏”,多渠道傳播的形式,實現了以傳統媒體為核心,以官方微信、官方微博為兩翼的移動新媒體矩陣,形成了全媒體發展格局。
河南項城以廣播電視為主導,探索出了具有縣域特色的“新聞+政務+服務”融媒體運行模式,成為縣級廣電媒體融合改革發展的領頭羊。東港廣播電臺在當地媒體中也率先探索與新媒體融合,通過建立廣播在線收聽平臺,與智能手機平臺這一新興終端設備相連接,探索出了傳統媒體與互聯網之間的融合。廣播傳播渠道通過移動互聯網拓寬,展現了伴隨性廣播的優勢,這樣極大地補充了廣播只能聽的短板,也可以圖文并茂,受眾不僅能聽,還能通過手機邊聽邊看,增強了廣播的影響力。在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中,作為傳統媒體的廣播不再是弱勢媒體,而是趁勢而上,繼續發揮傳播快捷的優勢,多手段結合綻放新的光彩。
三、補廣播短板? ?辦多彩節目
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是大勢所趨,廣播電視作為建設主體,必須補短板,求發展,以適應新形勢下融媒體發展的需求。
1.打破資金不足瓶頸。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就是借助廣電網絡、多終端覆蓋以及用戶規模等優勢,構建多點采集、統一加工、統一審核、統一分發、多端發布的黨政集中宣傳平臺,真正實現縣域“三屏一聲”(電視、電腦、手機、廣播)全覆蓋的目的,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很大的財力支撐,而就東港市(縣級市)目前財政狀況來看,各類媒體多以財政供養為主,無力承擔建設任務,很難能在財力上給予保障。既然廣播電視是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主體,就要勇于擔當,應該趁這次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大好機會,爭取到財政對縣級媒體的投入。同時在自身多方籌集資金的基礎上,積極與上級行業管理部門爭取項目扶持,中央臺和省級臺每年都有這方面的扶持資金,力爭得到上級的幫助。
2.彌補缺乏技術人員的短板。融媒體環境下,傳統廣播轉型要在發揚其優勢的同時,利用新技術彌補其劣勢。縣級媒體暫時無法與上級媒體平臺形成有效對接,缺乏公共服務平臺核心技術支撐。在加快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中,網絡尖端技術人才是關鍵。由于縣級財政有限,很難招到專業的本科大學生進崗。
以東港廣播電臺為例,已經連續四年陸續到遼寧各院校招聘技術人才,但適合廣播編程技術的大學生鳳毛麟角,只能從相近行業招聘,無法滿足廣播專業化發展需求。即使能招聘到網絡信息技術專業的高材生,也因為縣級媒體的低待遇而離職另謀高就。由此可見,建設縣級融媒體中心在設備平臺、技術人才方面還存在很大困難。這就需要打破體制機制瓶頸,出臺各種優惠政策,通過多渠道、多途徑吸引高端人才,留住人才。在本系統也要對在崗人員進行培訓,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等多種培訓方式,讓在崗人員盡快掌握新技術,以彌補缺乏技術人員的短板。
3.以新穎的節目吸引人。隨著數字化、手機終端的開發利用和廣播與新媒體的融合,傳統廣播的傳播方式已滿足不了受眾的需求,融媒體迫切需要準確把握受眾的品位、偏好和興趣,把精品節目推送給受眾。如何發揮電臺微信平臺、公眾號的作用,讓更多人關注,參與其中,這既要求媒體提供豐富的內容供給,更要求音視頻產品適銷對路。東港電臺在這方面做了有效嘗試,2018年,以“有文化的東港,有故事的鄉村”為主題,推出融媒體系列報道《記憶東港》,以廣播直播、視頻直播、微信專題等形式融合報道,取得良好成效。這些貼近百姓、貼近生活,精心制作的融媒體節目,其版面靈活、圖文并茂、音視頻共享,群眾喜聞樂見。所以,做好節目策劃制作對融媒體發展至關重要。
4.以速度占領輿論陣地。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都以快速傳播為根本,其中,新媒體以靈活快捷搶了先機。在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中,廣播應該克服訂閱號每天只能推送一次的短板。以東港人民廣播電臺為例,在騰訊申請了訂閱號,但是,每天只能推送一次且不能超過8條,制約了手機端的新聞發布,限制了廣播媒體本身具有的快捷特點。應該采取有效方式,實現每日多次推送。這樣不僅保證了新聞的及時傳播,更重要的在突發事件發生時也能讓受眾及時、準確了解事件真相,以正確的導向消除一些非正常的誤傳。
(作者單位:東港人民廣播電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