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欽
【摘 要】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不斷地涌現出新興的媒體,傳統的信息傳播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于傳統媒體不斷地受到沖擊,所以不得不進行轉型。新聞記者這一角色在新聞傳播方面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新聞記者的轉型也是傳統媒體轉型的重點。為了順應時代潮流,轉型對新聞記者提出了很多新要求,本文將結合實際經驗以及現狀來分析媒體融合時代對新聞記者的要求。
【關鍵詞】媒體融合? ?新聞記者? ?新要求
互聯網的普及應用,使得微博、微信公眾號等信息傳播平臺不斷涌現,新聞傳播技術也在不斷地發展變化,新聞傳播主體向大眾化、平民化靠攏。這種新舊媒體的融合對新聞工作者來說是一個挑戰,但同時也是一個機遇,新聞記者只有在這一融合過程中貼近新要求,實現順利轉型,才能有一個光明的出口。
一、媒體融合
簡單來說,媒體融合就是將電視臺、電臺、報紙等傳統媒體同手機、互聯網等新興媒體結合起來,各媒介吸收其他傳播方式的優點來彌補自身的不足,產生不同的信息產品,通過不同的傳播平臺傳播給受眾,以達到最大化的傳播。隨著社會現代化進程的推進,傳統的傳媒已經不是人們獲得資訊的主要方式,更多的是使用互聯網以及手機等現代化產品來獲得外界信息,所以新聞工作者面對新的傳播環境,需要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順應時代潮流,根據原始素材,結合不同媒介的特點,進行加工,不斷創新改變,使得新聞作品更貼近人們生活,富有親和力。
二、媒體融合給新聞記者帶來的挑戰
首先,依據網絡平臺和擁有大量用戶基礎的新媒體,對信息的傳播速度非常快,這在給信息傳播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有不利的一面,可能散布的消息是假的,所以新聞記者應該最先弄清的是新聞信息來源,判斷信息是否可靠,要提高自身的判斷與調查能力,不傳謠、不傳播虛假信息是新聞記者最根本的底線。其次,由于新媒體傳播速度的提升,人們很快便能得到新聞消息,對消息的后續也會更加關注,所以新聞記者要適應媒體融合時代的步伐,提高信息更新和調查速度,才能適應當今快節奏的生活,迎合大眾心理,利用大眾媒介,對新聞進行持續跟蹤報道,通過對新聞事件的深度調查來提升新聞媒體在人們心中的可信度,進而提升媒體的形象。
三、媒體融合時代對新聞記者提出的新要求
傳媒環境的變化,傳媒工作者“出走”現象屢見不鮮,很多人離開傳媒崗位,跨行跨界,并且做得風生水起,這一現象對傳統媒體來說是一次沉重的打擊,一些新聞記者對自己的前途也感到迷茫。在時代車輪滾滾前進的浪潮中,記者這個職業應該起到引領作用,而不應被湮滅。新媒體的到來,對新聞記者也提出更高更多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思想上,增強對職業的“神圣感”。新聞記者是新聞傳播的主體,一般的邏輯思維認為,新聞傳播無法決定人們怎么去想,但可以引導人們想的方向。新聞記者常常被認為是一個比較神圣的職業,人們的主價值觀一定程度上依靠主流新聞引導,很多謠言也大都依靠新聞記者的細致調查而被破解,最終真相大白。新聞記者的職業使命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近年來新興媒體不斷涌現,為了能夠博人眼球,一些從業人員對職業的“神圣感”不斷弱化,大量虛假新聞的出現,使得媒體公信力降低,話語影響力也變得越來越小,所以記者要從思想根源上入手,不斷增強職業的“神圣感”,勇于承擔職業賦予的社會責任。
2.工作能力提升上,要努力成為綜合型傳媒人才。互聯網的出現打破了新聞產業信息傳播管理機制的固化,要求新聞信息能夠更加及時、報道更加專業,并適合移動互聯網的傳播。而所謂的綜合型傳媒人才是指新聞記者要能獨立完成三個崗位的工作,即能寫、能拍、能攝。這樣才能在突發情況下第一時間對新聞進行及時報道,將圖文及時發送給編輯部,進行最快的推送。新聞記者的一專多能對于媒體融合時代來說是一個進步。總體來說,打造綜合型傳媒人才,可以讓其掌握不同傳媒平臺的傳播規律,熟悉全媒體的采編技能,滿足不同類型媒體平臺的報道需求,自身的價值也得到了全面提升。在媒體融合時代,新聞記者只有向全能發展,才能真正完成轉型。
3.觀念上,要增強對受眾的服務意識。在過去,傳統媒體幾乎壟斷信息傳播,新聞機構基本上是信息傳播的唯一來源,而新聞記者在這一傳播鏈條中占領著核心地位。然而,隨著科技的發展、互聯網的出現以及普及,使得新聞記者的主角光環越來越弱,記者變得有些懈怠,服務意識也變得越來越弱。在這種情況下,新聞記者需要轉變觀念,對自己的角色進行重新定位,對自我的認識要深化。在媒體融合時代,突破傳統新聞報道上的習慣以及認知上的障礙,從生產者轉型為服務者是當前新聞記者必須突破的,要將新聞受眾作為服務的對象,以實現優質服務為工作目標,選擇新穎視角對新聞進行策劃,盡可能去接近大眾的喜好,滿足大眾的需求。
4.信息處理上,要能靈活展現其價值。靈活使用新聞素材是新聞記者的必備素質。在當今世界全球化的進展中,信息的傳播已經不是僅在一個國家內部傳播,而是擴大到世界范圍。人們能知曉世界各國的事情得益于先進的信息技術,而今的信息傳播已經打破了時間與空間上的束縛。在信息的傳播過程中,可以將現在與過去比較,也可以在不同國家之間比較,非常考驗記者靈活使用信息的能力。通過信息之間的比較,找到信息的實用價值,進而滿足當前新聞受眾的讀取需要。
比如說,一些景點附近餐飲存在“宰客”行為,這種新聞社會關注度較高,記者在報道新聞事件的同時,也可通過采訪相關部門調取大數據,分析比較餐飲價格的漲幅。挖掘新聞的內在價值也是媒體融合時代對新聞記者提出的新要求。
四、結語
在媒體融合時代,為了適應時代步伐,新聞記者需要進行轉型,面對時代提出的新要求,勇于迎接挑戰,提高專業素養,以此為契機向全能方向發展,以適應多媒體融合傳播形態的需要。
(作者單位:河南省洛陽市伊川縣廣播電視臺)
【參考文獻】
[1]薛華斐.媒體融合時代對新聞記者的新要求[J].記者搖籃,2019(04):106-107;[2]吳洽兵.融媒體時代新聞記者的守正與創新[J].新聞世界,2019(03):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