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新聞周刊》11月1日
Google的工程師制造了一臺量子計算機,該計算機可以在200秒內完成傳統計算機用10000年才能得到結果的運算。這幾乎稱得上是人類科技發展的“里程碑”。
2012年,《量子》(Quanta)雜志將這一里程碑稱為“量子至上”,《自然》雜志則提及這是一個“使用可編程超導處理器的量子優勢”。然而這些表述受到來自Google競爭對手—IBM公司的工程師的質疑,他們認為《自然》并未提到任何有關現實應用的實驗,因此所謂的“量子至上”的實用性還值得推敲。
希望IBM工程師的懷疑是正確的。因為量子計算機利用亞原子物理學的怪異性來執行令人難以想象的運算的潛力,將對我們依賴大數據構建的互聯網世界帶來威脅。真正的量子霸權將使目前最常見的加密形式成為過去式,量子計算機將能破解任何代碼從而暴露國家機密。各國紛紛爭奪量子優勢的同時,也助長了國與國之間各種各樣的競賽。
中國已經把量子計算作為一項重要的戰略任務,但它并非唯一一個發展量子技術的國家。美國、日本和一些歐洲國家也在開展量子方面的項目。在愛德華·斯諾登泄露的文件中,有一個美國國家安全局耗資8000萬美元建造量子計算機的項目。
為了免受量子黑客攻擊,各國正在開發一種量子加密方式,以加強抵御量子黑客的通信。量子通信網絡不使用數字密鑰,而是使用光子之類的粒子來加密數據。在2017年的一次實驗中,中國發射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簡稱“墨子號”)將光子束射向了相距1200公里的兩個地面站,“墨子號”將成為中國量子通信網絡的中流砥柱。中國還在北京和上海之間搭建了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干線—“京滬干線”,并計劃將該通信網絡擴展至全國范圍。

英《自然》10月24日
2018年,北極地區的積雪如此之多,嚴寒持續的時間如此之長,以至于許多物種錯過了繁衍后代的機會。丹麥奧胡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持續20多年的年度觀測中,首次記錄了2018年夏季格陵蘭島東北部幾乎整個食物網的繁殖失敗。植物在夏季晚期才開花;昆蟲幾乎銷聲匿跡;大多數候鳥沒有繁殖;北極狐和麝牛族群并沒有迎來新的幼崽。研究人員認為,北極地區創紀錄的積雪量不會使物種滅絕,但是隨著世界氣候的持續變化,極端降雪以及由此導致的生物繁殖失靈現象將會變得更普遍。

英《旁觀者》10月26日
最近,越來越多人在言談中應該說“me”(賓格)的時候說了“I”(主格)。當人們聽到身邊的人都開始犯這種語法錯誤的時候,他們不會糾正錯誤,反而會隨波逐流、將錯就錯。從這個小小的語法錯誤可以反映出,我們在生活中很多時候都傾向于隨大流,而不是遵守原有的客觀規則。正如一個實驗,實驗對象被問及“從紙上三個線段中選出最長的一段”,然后跟他同一個房間的其他人都是實驗人員安排的演員,他們一致選擇了中間長度的一段,實驗對象就會放棄正確選項而去迎合大部分人的選擇。

美《哈佛商業評論》11/12月號
很多女性高管不能繼續高升的原因之一在于不懂得建立和管理人際關系網;而有些女性領導人通過強大的人際關系網絡,贏得了更大的影響力和更高的職位。研究人員通過采訪數百名女性高管和收集各行各業的數據,確定了這些擁有高效人際關系網的女性的四個特征:1.高效率,她們只參與優先級別高的活動,留出時間進行自我反思和高級別思考;2.機智靈活,她們懂得如何處理新舊人際關系,并偏愛發展新的關系;3.跨邊界,她們的人際關系通常跨部門、跨地區,不止局限于一處;4.能量平衡,在工作中,她們既展現自己的能力和熱情,又展示非凡的智力和情商。

加《生物學科學》10月號
關于科學,最令人興奮的事情是它可以將人類帶入未知領域:外太空、海洋深處、細胞、分子和原子的內部結構等,而對這些未知領域的探索都得益于我們擁有的神奇大腦,我們的大腦渴望知道更多知識、發現更多現象并解決更多問題。但對于我們而言,“大腦如何運作”依舊是個未解之謎。作為一團被三磅重的頭骨包裹著的血肉,大腦也會遭遇所有生物細胞和組織都可能出現的疾病,然后就會功能退化,甚至欺騙我們。人腦的脆弱性促使我們對意識的基本細節進行研究,對人腦功能的研究將有助于延緩或規避時間、環境帶來的腦功能退化,以及大腦自身的功能失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