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恬
摘要:當前“一帶一路”倡議正在全球持續推進,作為我國首都的北京更應該全力融入其中。本文主要從四個方面展開論述,首先論述北京所具備的具體優勢,其次分析北京城市的未來發展趨勢,第三研究當前北京踐行“一帶一路”存在的問題,最后,在前文基礎上給出結論及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Abstract: The current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s continuing to advance globally. As the capital of China, Beijing should fully integrate i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from four aspects: firstly discusses the specific advantages of Beijing, secondly analyz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Beijing, thirdly studi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Beijing's "The Belt and Road" practices, and finally gives the conclusions and targete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關鍵詞:北京;一帶一路;優勢;問題
Key words: Beijing;The Belt and Road;advantages;problems
中圖分類號:F279.27?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19)29-0145-03
0? 引言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一開始這兩條路的開發只是為了運輸古代中國出口的絲綢、瓷器等中國特有的商品,后來漸漸成為相互之間在經濟、政治、文化等諸多方面交往的重要道路。“一帶一路”的沿線各國資源狀況各不相同,有很強的經濟互補性,所以彼此合作的潛力和空間很大,能夠使多方同時受益。“一帶一路”運行以來,已有肯尼亞、巴基斯坦、印尼、老撾等多個國家在資金、鐵路、水電站、天然氣等多個方面受到我國的資金資助與技術支持[1],有非常良好的發展前景與現實意義,同時也促進了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人文交流,使國家之間關系更親密[2]。我國一直在以加強“五通”為發展目標,努力地對該倡議進行完善與提升,希望能有益于更多的國家與人民。
北京是國家的首都,更應該全力支持國家級頂層合作倡議的有關“一帶一路”的各項發展。北京作為首都,是我國發展的中心,它是將中國與世界聯通的橋梁,因此北京不論是在經濟還是交通等各種資源上都有很大的優勢。所以北京應該作為“一帶一路”倡議實施的領頭人,充分發揮各類自身優勢,整合各項資源,抓住機會,更好地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因此,在這一現實背景下,本文就北京踐行“一帶一路”倡議進行了系統分析,具體涉及到北京對于發展“一帶一路”的優勢、未來發展趨勢,以及存在問題等內容,并最終提出針對性的政策建議,以求對推動北京融入一帶一路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幫助,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 北京踐行“一帶一路”的發展與問題研究
1.1 優勢分析
在這里,我們首先對“一帶一路”倡議下北京所具有的獨特優勢進行分析,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1.1.1 企業優勢
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過程中,我國既需要對接國內,也需要對接國外,為深化對內和對外的開放,需要更多的企業能夠走出去,而這方面北京具有絕對的優勢。北京是首都,有近百所高校及科研院所,每年畢業大學生上萬,因此北京會聚集更多更好的資源、更多優秀的人才、更先進的技術,北京企業可以充分發揮這些資源、人才與技術優勢,以及投資的經驗和渠道,做到互聯互通。這些企業通過資本、技術和人才輸出,能夠更有效的做到對內外開放并與沿線國家進行戰略合作,這樣能更好地促進“一帶一路”的發展。
1.1.2 資金優勢
北京是首都,自然也是經濟最發達的地方,在北京有大量的企業集聚,具有明顯的資金優勢。一方面,國內外大量企業的總部或區域性總部都在北京匯集,這形成了重要的總部經濟態勢。例如北京有56家企業入圍2017年《財富》雜志評選的世界500強企業,總量連續5年位居全世界城市榜首,500強中的國外企業已有近70%在北京開展投資或成立分公司[3]。另一方面,駐京企業中有大量的大中型國有及私營企業也擁有雄厚的資本,它們技術先進、競爭力強,是對外投資的主要參與者。這些都使得北京的資金實力十分強大,優勢明顯。
1.1.3 信息優勢
北京是全國信息基礎網絡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有著大量的資源,全國信息基礎網絡可以實現資源共享,帶來許多好處[4],因此北京在這方面擁有明顯的優勢。北京可以打造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互聯互通的信息基礎網絡設施平臺,以此實現與國內外的“雙重對接”,通過建立共用共享的信息數據庫,可以使各國投資貿易方面的信息互聯互通,方便各國的多方企業和機構獲得資訊,這對國內外相關企業及機構的發展有良好的助推作用,也能令中國更加有效深入地參與到“一帶一路”互聯互通建設中去。
1.1.4 區位優勢
北京是連接歐亞大陸的重要節點,具體來說,它向東連接海上絲綢之路北端的天津港,向北連接中蒙俄經濟走廊,向南依靠京廣鐵路與新亞歐大陸橋相通。“一帶一路”路線圖在北京四周呈放射狀分布,這意味著北京是該路線圖中的核心。因此,北京可以利用這個地理區位上的優勢,作為連接中亞、東歐、北歐和西歐的橋梁,利用區位提供的便利使中國更好的融入“一帶一路”倡議。這同時也對北京與其他各國之間的國際交流和貿易運輸起到促進作用,推動了我國周邊國家的經濟增長,中國經濟的影響范圍也會擴大。
1.1.5 交通優勢
交通運輸對促進“一帶一路”中的國際間貿易十分重要。就北京而言,在空運方面數據顯示北京是國際航空客運在我國的首位聯系城市,聯系度高達32.6%[5],在“一帶一路”沿線相關城市中北京稱得上是一個樞紐,也是國際航空運輸的重要組成部分。北京目前的客流量和貨運量可以說是非常龐大了,待新機場建成后,這將會增加更多的客流量和貨運量,大大增強北京對國內國外的貿易運輸能力。陸運方面,北京同樣是全國鐵路以及與周邊國際鐵路運輸的總樞紐,隨著國內高鐵運輸網和高速公路網的飛速發展以及我國鐵路向國外的延伸,北京及其周邊國家地區將擁有更加集中的物流,這就提供了更便利的鐵路通道,為北京創造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1.2 發展趨勢
在“一帶一路”倡議中,北京應該深化對內對外的開放水平,特別是加快對外開放的步伐,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重點城市之間合作往來。在這其中,本文認為,北京市的未來發展趨勢主要就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2.1 投資與貿易的多元化、便利化
一方面,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不斷推進,北京與沿線國家及地區的貿易往來增速顯著,主要以進口為主。例如在2015年,北京在這方面的進出口額高達1410.2億美元,占全市總進出口額的66.71%,特別是對外進口,對德國、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等地的進口額占到當地總額的65%以上,呈現出非常高的增長性[6]。但要注意的是,目前北京對外貿易的方式十分的傳統,逐漸不能滿足“一帶一路”貿易對象的需求,需要一條捷徑來輔助傳統貿易方式,這就要依靠互聯網的力量。目前已經有一條更加便捷的網絡貿易通道在加緊搭建中,跨境電商可以將貿易進行升級,成為新的貿易增長點,北京今后的貿易只會更加便利,創造出更好的、便利化水平更高的貿易模式,使貿易在北京變得更加方便。
另一方面,“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一直是北京市對外投資與工程承攬的主要對象。其中北京對外的勞務合作業務主要集中在亞洲國家,而工程承攬業務則分布在亞洲、非洲和歐洲國家,對外勞務合作其他大洲并不涉及,這說明北京市對外勞務合作的市場比較小且集中,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過程中還存在許多良好機遇。北京需要擴大相關主要業務的領域范圍,拓展相互的投資渠道,在深化傳統投資領域的同時建立企業層面的投資合作機制,推動北京企業進一步“走出去”。
1.2.2 航空樞紐格局的深化建設
基礎設施“先聯快通”是推進“一帶一路”倡議過程中的優先發展領域,如前文所述北京具有較好的區位與交通優勢,在此基礎上,近幾年來正在加緊施工建設的國際航空樞紐將成為北京乃至我國深化踐行“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抓手與突破點。因此,北京應將其作為建設空中絲綢之路的重要戰略加以推進。
北京國際航空樞紐可以大力發展國際航空市場和中轉業務并加快開通內地主要航空樞紐的機場航線并使其緊密聯系,以此吸引客源。同時要加強在航權安排、通關能力、安全防護等方面的實施水平。除此之外,還要完善首都國際機場的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以此提高機場運行保障能力。在基礎設施上,首都國際機場應提高航空運輸安全水平,完善物流轉運設施,推進綜合物流及互聯網支持等相關平臺的建設。在服務設施上,首都國際機場還可以簡化中轉流程,做好服務細節,開通“國際專線”,提高旅客的中轉率。
1.3 存在問題
1.3.1 微觀企業層面
“一帶一路”倡議與其他經濟發展戰略一樣,其推進的主體是企業,政府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企業能“走出去”,承擔起建設絲綢之路的重任。“一帶一路”要求我們更加開放,所以北京的企業需要促進與外企之間的合作,加快走出國門的步伐,但在這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
首先,企業對于“一帶一路”的理解不深。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一直以開拓國內市場為主,所以在直接參與全球競爭、開拓海外市場方面一直十分坎坷,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面對日益復雜的世界經濟形勢,一些企業更多的關注產品出口和資源進口,對于“走出去”的熱情和積極性不高。其次,隨著國內人力資源成本的不斷攀升,中國制造業企業對產業轉移的意愿明顯加強。但在承接產業轉移的國家里,大多數國家在基礎設施保障、原材料供應、物流承載力等方面發展不足,所以這一輪的產業轉移很難有好的效果,企業不得不去面對各個國家所特有的客觀難題。第三,企業缺乏開放經濟所需的核心競爭力,沒有技術與市場。一些企業盲目“走出去”,但規避風險的能力較差,解決問題的經驗也不足,最終以失敗收場。此外,企業之間還存在內耗的問題,更是加大了失敗的可能性。最后,一些企業的經營理念需要與世界接軌,不能將國內經營的陋習、不正當競爭手段直接復制到國外,以免引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民的不安和質疑,對企業造成不好的影響。我國企業經營的相關法規、制度設計也有待進一步的完善,政策上存在不合適的地方,有待進一步調整。
1.3.2 宏觀政策層面
在過去這幾年里,“一帶一路”倡議的政策框架已基本成型,有了一些具體的措施,包括行動方案、規劃、指導意見等,但仍有很多需要進行調整的地方。而且“一帶一路”倡議推進的非常快,如果北京跟不上其發展步伐,就會被落在后面。
關于政策體系,我國現在這一套政策體系是統籌內外的,區域協同、對外開放,但是任何政策體系都要有保障措施。過去更加強調人財物機制,現在更需要強調安全保障,“一帶一路”慢慢向全球擴張,涉及到太多的國家與利益,必須要保障“一帶一路”的安全。所以相關政策體系需要加入更多有關保障安全的內容,進一步完善有關政策。
此外,推進“一帶一路”倡議還需要建立權益保障的制度框架。自2013年以來,中國一直在積極的建設多個領域的制度體系,為“一帶一路”總體布局的完成以及具體條目的落地提供了良好支撐。但是,構建全面的“一帶一路”制度體系并不容易,這是一個多方協作、共同努力的過程。從中國的角度看,它要以服務于國家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前提。所以,“一帶一路”制度框架既需要頂層設計,也需要底層的落實。既要加強頂層設計在戰略方向、核心因素等方面的引領作用,也要突出強調北京在落實層面的積極作用,而這方面仍需北京繼續努力,加強建設。
2? 結論及政策建議
本文主要分析了北京在“一帶一路”中所具有的優勢、未來發展趨勢以及目前所存在的問題。從本文的分析內容中可以看出北京要想作為“一帶一路”倡議實施的領頭人,更好的推動“一帶一路”的實施進程仍有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下面,本文提出幾點相應的政策建議。
①打造北京 “一帶一路”總指揮部,利用北京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等各類優勢,加強對外宣傳,匯集相關信息,深化“一帶一路”倡議實踐。這樣可以促進我國與其他沿線國家的交流與合作,提高相互開放水平,營造更為透明公開的商業環境,同時加強各職能部門的合作,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
②建立有市場導向的文化貿易制度,這能有力加強與其他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文明交流,與此同時也能有效推進我國的優秀文化走出國門,從而形成文化交流與文化貿易相互促進、相互協調的良性發展趨向,有利于提高我國文化影響力與國際地位。
③建立有關的投資信息平臺和統計體系,這為企業的投資提供更良好的保障。政府通過建立這一信息平臺,能為企業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服務,幫助它們了解相關政策措施,避免一些經營風險,也可以供國內投資者和研究人員查閱,向國內投資者提供信息與服務。
參考文獻:
[1]新華社.舞動的雙翼 豐碩的成果--“一帶一路”建設回眸與愿景[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1/03/c_11
20233965.htm.
[2]人民網.全球工業巨頭期望切入“一帶一路”市場[EB/OL].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6/1020/c1002-28794347.html.
[3]北京日報.北京總部企業5年增127家 500強總部企業北京全球最多[EB/OL].http://bj.people.com.cn/n2/2018/0605/c82839-31665914.html.
[4]馬才學.土地信息系統[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5]劉薇.北京企業融入“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的優勢與途徑探析[J].對外經貿實務,2016(1):23-26.
[6]劉薇,李冉.北京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貿易合作分析[J].統計與咨詢),2016(3):21-23.
[7]黃婷婷,蘇晨青.“一帶一路”倡議下推動溫州科技創新的思路與建議[J].價值工程,2018,37(35):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