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俊蘭
隨著社會的迅猛發展,日常生活中的“破窗”隨處可見,高職院校圖書館也不例外。本文基于“破窗理論”為基礎,論述了大學生在高校圖書館中表現出的各種不好的現象以及產生的一些不良的影響。指出了高校圖書館“破窗效應”的幾點誘因,并對管理工作提出了相應的預防對策。
高等學校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搖籃,圖書館作為高校辦學的三大支柱之一 ,在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不斷提高圖書館環境,可為大學生的成長提供良好的條件。但在市場經濟大環境中,社會上的不良風氣會對大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 因此,用各種有效的方式不斷提高學生的素質教育是圖書館管理員不可推卸的責任。
1.1 “破窗理論”的來源與啟示
美國的心理學家詹巴斗曾做過一項這樣的實驗:他將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分別停放在一個較雜亂的街區和一個中等社區。他把停在雜亂街區的那輛車的車牌摘掉,并把頂棚打開,結果不到一天車就被人偷了。而停在中等社區的那輛車過了一周還完好無損。詹巴斗接著把這輛車的玻璃用錘子敲了一個大洞,結果過了幾個小時車就不見了。后來,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根據這項實驗,提出來“破窗理論”。這一理論認為:如果有人不小心或故意打壞了一個建筑物窗戶的玻璃,而這扇窗戶玻璃又未得到及時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玻璃。時間一長,這些窗戶就給人一種破亂的感覺。在這種公眾熟視無睹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和蔓延。
“破窗理論”給我們的啟示是:人的行為和環境均具有強烈的暗示性和誘導性,如果不良行為沒有得到及時制止,就會給別人的心理和行為造成影響,甚至導致別人不加思考就接受某種不良的思想或者行為。所以,我們要及時發現并修復“第一塊被打破玻璃的窗戶”,防止出現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面。
1.2 高職圖書館中的“破窗效應”及危害
圖書館是一個公共場所,每個身處其中的人又相互影響。在圖書館,大家可能有這樣的感受:在干凈的樓梯、走道上,大家是不會去亂扔垃圾的;在安靜的自習區,大家是不敢大聲去喧嘩的;潔白的墻壁,大家是不會去涂鴉的;整潔有序的桌椅,大家是不會去隨便損壞的,等等。總之,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下,大家是不會去輕易破壞的。
但是,如果干凈的樓梯、走道或者某個角落出現了第一片垃圾而沒被及時清理,地上很快會布滿垃圾;如果第一次喧嘩沒有得到及時的制止,整個自習區將變成討論會;如果墻壁上有了一點污漬沒人去擦,墻上就會出現亂七八糟的涂鴉;如果學習桌上出現了第一個字跡沒有得到及時清洗,課桌文化就會四處蔓延;如果有人在圖書上做標記沒有及時處罰,很快圖書就會被亂寫、亂畫、甚至撕頁;如果出現了第一張廣告沒被阻止,很快圖書館廣告就會堆積如山;如果有人將零食偷偷帶入,圖書館值班老師沒有及時發現和制止,有的人就會將餐飲帶入,把圖書館當作餐廳;如果有一個學生將圖書或雜志“搬家”沒有及時歸位,那書架、雜志架上將混亂不堪。如此種種不良現象不加以糾正,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效仿這些不良行為,學習氛圍將遭受嚴重的破壞。
這里的第一片垃圾、第一聲喧嘩聲、墻上的一點污漬、學習桌上的第一個字跡、書上的第一個標記、第一張廣告、第一袋零食等等,就是圖書館中的“破窗”,正是由于這些“破窗”的出現和帶動,才導致圖書館垃圾成堆、大聲喧嘩、墻上涂鴉、公物毀壞、廣告滿天飛,課桌文化隨處可見……。任何一種不好的現象出現,都會讓一種不良現象得以無限擴展。如果任其發展,眾多“破窗”的出現將會使壞思想、壞習慣、壞風氣滋生蔓延,整個圖書館就會變得雜亂無章,接著就會影響到整個學校的教學質量及社會聲譽等。
2.1 “破窗效應”的誘因
高校圖書館里呈現出的“破窗效應”現象越來越多,究其原因,有學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圖書管理員的責任。具體分析如下:
一是學生素質良莠不齊,集體觀念差的學生易誘發“破窗”。學生來自五湖四海,家庭條件及環境的差異,使得學生的思想、習慣都不一樣。有的學生家庭條件比較拮據,為了眼前的利益去“破窗”,如在圖書館發廣告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第一個人“破窗”了,其他同學看到第一個破窗者不僅沒受到懲罰還獲得相應的收獲,慢慢也會跟著學,這樣,“破窗”者就會越來越多,窗戶越破越大。有的學生自覺性比較差,不講究集體衛生,隨地吐痰、扔垃圾,一人破壞環境,其他人也不愛護,形成惡性循環,環境越來越差,歪風邪氣自然生長。
二是學生缺少職業生涯規劃,做事無目標誘發“破窗”。 高職院校的學生學習風氣不如本科院校,一部分學生在高中時期就不愛學習,不按規矩行事,習慣成自然,把以前的一些壞習慣帶到了大學。如有的學生沒有目標,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覺得無所事事,在圖書館說笑打鬧玩游戲,制造不和諧的氣氛,其他意志薄弱的同學會受到這種人的感染,破壞學習環境,導致學習風氣不好。
三是學生對管理制度的不重視,無規矩誘發“破窗”。
嚴格按館里的規章制度管理是形成良好學風的有效途徑。學生剛進校的時候雖然圖書館老師就對他們進行了入館教育,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對當初學習的制度內容會很快遺忘。許多學生在做事情往往隨心所欲,對行動后果不與考慮,“破窗效應”由此開始。
四是圖書管理員不負責任,對學生管理松懈,引起“破窗效應”發生。如有學生占座而沒被及時告知,館里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用自己的物品占座,自習區就會一片狼藉,有的學生就會順手帶走別人的物品,這樣就會滋生一些惡習,縱容學生們的壞毛病。如有學生穿著拖鞋、背心進入圖書館,管理員不去及時限制入內,那接著就會有很多衣冠不整的現象出現。如有一對學生在圖書館談戀愛,管理員不去勸阻,就會有很多對學生去效仿,圖書館就成了戀人的花前月下。因此管理松懈了,圖書館的各種“破窗效應”就會出現。
2.2 “破窗效應”中的預防對策
圖書館管理工作雖然都是日常小事,但每一個環節都是相互聯系的。對大學生行為的“破窗”要從小事、從不良行為的源頭抓起,做到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讓全體學生自覺踐行,努力樹立學習新風。
一是創造舒適優雅的學習環境,防止“窗戶”被打破。好的環境會給學生一種約束,從自身做起養成好習慣,不做打破“窗戶”的人,不做破壞環境的事。不但自己不做,還要看到別人做時也善意地去制止。整潔、安靜的環境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養成愛學的好習慣。
二是加強管理,積極預防并及時修復“破窗”。圖書館老師要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對學生中的小問題要及時發現,及時處理。要給“破窗”者應有的懲罰,給予那些保護“窗戶”的同學相應的獎勵和榮譽,以此激起迷茫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奮起追趕。
三是全方位制度宣傳,讓破窗者望而卻步。圖書館在制度宣傳上要多下功夫,時間上保持連續性,讓學生養成習慣,認真將制度落實到實處,讓每一個學生切實感受到嚴格的管理;還可以每天規定固定的時間,在圖書館放播放館里的規章制度提醒學生遵守館規,這樣“窗戶”就多了一個“保護層”,不容易被打破。
四是指導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讓學生自覺維護好“窗戶”。大學生剛進大學時就要讓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有目的、有計劃的去學習、去踐行。圖書館是學生學習、查閱資料、自覺給自己充電的地方,管理員有義務為他們進行教育指導,讓他們知道該怎樣去為自己美好的目標去努力,走好自己職業生涯的第一步。
解決“破窗效應”的關鍵在于“第一扇窗戶”。如果從一開始就進行了恰當的處置,就不會出現后面的連鎖反應。破窗效應帶給我們的思路就是從小事抓起,只有小事都不出亂子,才能做好大事。如果小事不管而出現了層出不窮的不良現象時,再來談防微杜漸是沒有意義的。解決破窗效應所產生的問題,持續改進和優化管理工作,是管理員最重要職責。
(作者單位:青島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