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湘龍
土木工程專業包括交通工程、建筑工程以及水利工程等,涉及范圍較廣,而土木工程施工課程作為該專業一門重要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但是內容枯燥、抽象難懂,學生們理解起來可能存在難度。作為一名教師,應當根據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的特點積極改進自身的教學方法,及時總結教學經驗,這樣才能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從而提高課堂質量。基于此,本文主要針對土木工程施工教學方法與改革措施進行詳細探究,希望能夠為日后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借鑒。
引言:近幾年來,隨著建筑行業的蓬勃興起,人們越來越注重建筑工程的質量問題。土木工程施工課程需要學生掌握好實踐與理論兩者之間的關系,要求學校重視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們通過對該課程的學習,就會對土木工程施工技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為以后參加工作管理現場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礎。但是,傳統的土木工程施工教學方法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已經無法適應現階段實際情況的需要,教師應當積極創新和改革自身的教學方式,為國家、為社會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專業人才。本文首先介紹了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的特點,然后針對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的教學現狀及問題提出了今后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教學改革的相關措施,以此提高該課程的教育質量。
1.1綜合性強
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涉及的范圍較廣,綜合性強,是一門綜合結構、材料、力學、測繪等多項內容的學科。由于教材每個章節之間的知識跨度較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理解各項知識點的難度。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當根據該課程的特點及時更新自身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內容。
1.2實踐性強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一句話點明了實踐的重要性,而學生對于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理論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由此可見該門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如果教師只是單一地按照教材進行講解,可能無法滿足現實情況的需求。要想學好這門課程,學生們需要親身探究施工現場,強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從而提升其實際操作能力。
1.3應用性強
相關數據表明,土木工程專業的畢業生百分之七十都走向了施工建筑領域,許多人一開始就被分配到現場的施工崗位,所以學生們需要運用所學知識將本職工作做好、做精。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的價值就會在這一過程體現,因為它的應用性較強,對于建筑領域的各個環節具有指導作用,特別是在土方工程、結構安裝工程等領域。
2.1教師工程經驗不足
上文已經提到,土木工程施工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所以教師除了應當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之外還應該有豐富的工程經驗,但是現階段的教師隊伍對于工程實體建筑的參與程度還有待提升。隨著高校教師招聘要求的不斷提升,許多年輕教師擁有高學歷,甚至去過海外留學的經歷,但是他們在校期間并沒有充足的時間去現場真正運用所學知識去動手操作,而且走上教師崗位之后,由于學校的教研壓力較重,也很難去施工場地進行學習,所以在課堂上僅僅是按照教材上的內容進行講解,根本難以做到理論聯系實際,不能恰當地運用實例來對相關知識點進行拓展,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2教材內容比較繁雜
土木工程施工這門課程包括的內容較多,涵蓋了基礎工程、防水工程、結構安裝工程、混凝土結構工程、土方工程以及砌筑工程等多項章節,每一章節都需要學生去認真研究,才能明白教材所要表達的意思。但是許多教師為了完成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任務,只能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對于書本內容按部就班地進行講述,沒有做到分門別類,忽視了各章內容之間存在的聯系和區別,這樣會使學生對于繁雜的教材內容理解更加困難。
2.3課程考核方式單一
大部分高校對于課程的考核方式比較單一,土木工程施工也不例外。學校一般都會采用平時成績與卷面成績相結合的方式來對學生的最終成績進行判定。一般來講,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百分之二十,主要是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作業情況以及出勤等內容打分,但是教師由于時間原因無法每堂課都進行點名或者對課堂作業進行批改,這就會造成平時成績存在很大的虛假性,只是流于形式而已;期末的考試成績占總成績的百分之八十,大部分學生僅僅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臨陣磨槍,對知識點死記硬背,一旦考試完成,所有的內容也就會隨之淡忘。
2.4課程教學與實踐脫節
土木工程施工是一門與實踐緊密相關的課程,但是傳統的教學方法卻與實踐嚴重脫節,學校方面考慮到學生的人身安全以及所要花費的經濟成本也不鼓勵教師帶領學生去建筑施工現場去親身實踐,所以這門課程的主要還是以課堂講解為主,造成實踐與理論無法進行有機結合。國家實行新課改以來,盡管教育部提倡教師引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但是由于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本身的屬性比較特殊,如果教師脫離實踐進行教學是很難保證教學效果的,所以學生應當親自去現場學習,觀察整個施工過程,使課堂教學與實際施工有效銜接。
3.1提高教師工程素養
教師在整個教學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直接影響課堂的效率和質量,所以該群體應當努力提升自身的工程素養,才能在實際教學中對土木工程施工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游刃有余地講解。此外,還要注意深入施工現場進行鍛煉,掌握實際工作中所需要的施工材料、施工機械以及施工工藝等各項內容,及時關注新材料與新工藝的研發應用,然后在課堂上進行傳授,拓展學生們的視野。
3.2認真選擇教材與教學內容
課堂時間一般為45分鐘—50分鐘,教師要想在有限的時間里最大限度地提升課堂效率就必須要采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手段,仔細篩選教材與教學內容,根據土木工程施工課堂標準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開展教學活動,真正傾聽學生們的心聲,充分發揮他們的學習自主性,體驗到該門課程的樂趣所在。另外,教師還要學會根據現實情況的需要拓展教材,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
3.3改善教師的教學手段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教師需要對于自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進行改善,摒棄落后的課堂模式,根據課程性質適當引用對比教學法、討論教學法以及案例教學法等多種方式,還可以在專業內容正式講解之前設定一系列問題,讓學生們深入施工現場去探索、去發現,從而指引學生通過實踐將書本上枯燥的專業知識靈活地加以運用,有利于加深學生們的印象和記憶,從而培養他們的工程意識與創新能力。
3.4完善課程考核方式
高校對于課程的考核不應該拘泥于某種特定的方式,要根據現實情況科學地做出調整,適當加入對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考察分析能力的評定。對于期末考試,學校也要根據課程標準規定的內容對命題形式、閱卷標準、考試方法進行全面系統的改革。
結語:綜上所述,作為土木工程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土木建筑施工具有綜合性強、實踐性強、應用性強等特點,所以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一定要結合這些特點,采用科學先進的教學方式進行專業知識的傳授,制定出完善的教學方案,實現教育變革,從而為國家、為社會培養出一大批優秀的專業型人才。
(作者單位:湖南工貿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