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芯 陳智行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通過一系列重要講話提出了許多治國理政的新思路,系列講話中蘊含了豐富的人本思想,“以人民為根本”、“把人民放第一位”、“為人民幸福奮斗”的思想牢牢印刻在他的執(zhí)政理念中,進一步研究其形成條件和依據、內涵及意義對于提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能力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1.1 習近平人本思想源自于其豐富的基層經驗和民生實踐歷程
習近平總書記出生于革命家庭,從小接受馬列主義和中華傳統(tǒng)文化教育,青年時期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習近平總書記15歲當知青,在基層鍛煉十余年,深知老區(qū)、農村人民的生活,“上山下鄉(xiāng)”的生活磨礪和豐富的基層經歷,使他對民生問題深有感觸。在當選國家領導人后,他曾多次到各地考察民情,了解群眾的所思、所盼、所憂、所急,并站在國家的高度宏觀制定民生政策,豐富的基層經驗和后來的民生實踐歷程是其人本思想形成與發(fā)展的直接理論來源和實踐基礎。
1.2 習近平人本思想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民本思想的繼承與發(fā)揚
民本思想在我國歷史政治文化源遠流長,“國以民為本”最早是由三國時期的東吳陸遜提出來的,《尚書》就提出過“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孟子在孔子“仁愛”思想的基礎上提出了“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仁政”思想等。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講話中反復強調了傳統(tǒng)文化中的民惟邦本、重民本、以民為本、安民富民樂民的思想,指出“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fā)”。他引用“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強調以人民利益為出發(fā)點民本思想在我國歷史政治文化源遠流長,所謂“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正是傳統(tǒng)民本思想的現代體現;多次引用鄭板橋的詩句“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強調基層干部的作用,群眾利益無小事;引用“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強調我們?yōu)槿嗣穹諔械木窈蛻B(tài)度。
1.3 習近平人本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完善與深化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將馬克思主義確立為指導思想,并不斷在實踐過程中豐富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fā)展歷程是不斷探索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的歷程。
歷代領導人都以人民主體地位的實現為使命,以能否密切聯系群眾、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為己任,不斷探索人民主體地位實現的新思路、新方法,從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學發(fā)展觀,無不如此。習近平總書記完善和深化歷代領導人的人本思想,在執(zhí)政過程中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他在多個場合都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群眾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睂V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放于首位。
(1)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人民的積極性。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推動社會改革的決定性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人民積極性,始終是我們黨立于不敗之地的強大根基。改革發(fā)展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每一個新生事物的產生和發(fā)展,每一個方面經驗的創(chuàng)造和積累,無不來自億萬人民的實踐和智慧?!拔覀円獙崿F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奮斗目標和中國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充分調動最廣大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崩喂虡淞⒁揽咳嗣袢罕姲l(fā)展的思想,對于新時代中國的改革發(fā)展而言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2)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叭嗣駥γ篮蒙畹南蛲?,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這一思想,像一根紅線貫穿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鮮明主題。人民、美好生活是習近平總書記的高頻詞匯,體現出他以人民為根本、以人民福祉為黨的奮斗目標的中心思想。
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習近平總書記的人本思想正是對這個宗旨的繼承與發(fā)揚,詮釋了如何更好的為人民服務,就是堅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牢記在心中,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習總書記提出要大力發(fā)展經濟、文化、衛(wèi)生、教育等方面,在經濟方面,推行綠色環(huán)保、可持續(xù)發(fā)展、造福后代;在文化方面,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衛(wèi)生方面,讓人民看得起病,吃得起藥,提高環(huán)保意識;在教育方面,隨著九年義務教育全面普及,高等教育有了較大發(fā)展,人民群眾綜合素質不斷提高,這一切都體現出其以人民幸福為根本的宗旨,為了增強人民的幸福指數,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通過加大對經濟、文化、衛(wèi)生、教育的投入,切實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體現他的人民為根本的思想。
(3)堅持群眾路線,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永葆青春活力和戰(zhàn)斗力的重要傳家寶?!币獔猿秩罕娐肪€和群眾觀點,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yōu)槿罕姷淖杂X行動,把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習近平總書記一直把人民放在心里,把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要多為人民辦實事,急百姓之所急,傾聽群眾的呼聲,與人民群眾保持著密切聯系。習總書記經常走訪各個貧困地區(qū),深刻了解認識到我國供給不足、分配不公、人口老齡化等問題,提出多辦些惠民生的實事、多解決此各族群眾牽腸掛肚的問題,體現習近平總書記心系黎民、心憂蒼生的情懷。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是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的重要內容,對于鞏固人民主體地位、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一,鞏固人民主體地位。在社會生活中,人民不僅是主體還是國家的主人,是社會財富的享有者。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反映了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的內在要求,彰顯了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確立了新發(fā)展理念必須始終堅持的基本原則。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薄耙匀嗣駷橹行摹?,是中國共產黨人永恒的價值底色。因此,黨和國家從事的所有活動,都是必須以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fā)的,一切活動的根本評價準則都是以是否以人民利益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來確立的。當前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fā)展的方向,是適合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體現人民意志,實現人民利益的正確道路。
第二,對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習總書記人本思想的外化表現,是以人民為根本出發(fā)的具體表現,要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歸根到底要靠人民群眾,人民群眾是社會發(fā)展的主體,也是社會發(fā)展的標桿,核心價值觀并不僅是單個人的發(fā)展,而是社會整體的價值取向,它是人民富裕,國家強盛的內在保障和人心所向,因此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以習近平人本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內化于心,從人出發(fā)。
第三,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爸螄谐?,而利民為本?!泵裆侨嗣裥腋V?、社會和諧之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都是人民,這是人本思想最直接的體現,多謀民生之利益,多解民生之憂,必須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抓住最需要關心的人群,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讓人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國現階段對民生問題的關注,是習近平人本思想的具體化和形象化,是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體現。
本文系江西省高校黨建研究項目《習近平系列講話中的人本思想研究》,項目負責人:陳智行,項目批準號:16DJYB100。
(作者單位:江西生物科技職業(yè)學院)